郭敬原 汪雯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文化席卷全球,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建立起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网络已然转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应用,不仅为传统文化带来极大冲击,还使网络文化研究面临新的考验。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虚拟社区的内涵及其文化特征,接着探讨了网络虚拟社区的文化形态,包括网络虚拟社区成员的社区传播活动形态和网络虚拟社区成员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网络虚拟社会;文化形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大众不再局限于满足在线聊天、获取资讯、购物等基本需求,转而提出了精神层面的寄托及思想层面的交流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应用,便很好地满足了人们这一层面的迫切需求。网络虚拟社区的出现,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不论是交际方式、审美意趣,还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人们的交流语言经由不断地重构细化后,不断趋向于娱乐化、通俗化、符号化。长期以来,网络虚拟社区成员通过对网络虚拟社区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意识,并逐渐发展成网络虚拟社区文化形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网络虚拟社区成员的社区传播活动形态,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网络虚拟社区成员的文化心态,即为网络虚拟社区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网络虚拟社区概述
(一)网络虚拟社区
网络虚拟社区,并不是一个物理空间的组织形态,而是一群借助计算机网络相互交流互动的人们,他们相互间有着相应的共同爱好、分享相应的信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好似对待朋友般相互关怀,进一步所建立起的網络团体[1]。网络虚拟社区所能实现的主要功能通常包括有公告栏、话题评论、社区通信、张贴讨论等。网络虚拟社区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用户的信息、情感、精神等多元的需求。对于网络虚拟社区的所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而言:一是兴趣交流。不同社会个体都有着自身特别关注或感兴趣的事物,诸如体育运动、音乐、电影、汽车、阅读等。大部分早期的网络虚拟社区普遍是建立于社区成员共同兴趣基础上的,该部分社区聚集了大量分散于各地、但对某一话题有共同兴趣的人。二是商业交易。网络虚拟社区成员相互进行多样丰富的信息交换,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为了满足自身交易的需求。该部分社区成员通常是要想购买相关的商品,诸如手机、球鞋、汽车等,而在购买前,试图需求来自其他社区成员所提供的有益意见。三是建立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着不幸遭遇的人,诸如疾病、离婚、丧偶等,而网络虚拟社区便为这些同病相怜的人提供了一个相互倾诉慰藉的空间,该部分人可摆脱时空的束缚,交换自身的人生经验,进一步建立起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二)网络虚拟社区的文化特征
网络虚拟社区的最显著特征在于其的文化维系力,网络虚拟社区之所以可将人们转变成忠实、稳定的社区成员,是因为它具备由相一致归属感、认同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所构成的文化维系力。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受各式各样因素影响,人们相互间的文化维系力不断受到了削弱。由此进一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到了权力、金钱的极大水平控制,过去伴随情感、友谊的交往则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们也越来越难以找到相一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不断朝职业化、角色化方向发展,在一体化的社会浪潮中个性变得极难生存,结果便是每个个体不断为整个社会关系网络所沉沦,并在自我价值追求实现的道路上逐步迷失。就马斯洛心理学研究理论而言,归属感、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五大需求中最高层次的需求。而网络虚拟社区的出现,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此方面的需求。一个成功的网络虚拟社区通常具备以下几方面文化特征:一是多元性,有别于常规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网络虚拟社区文化凭借其思想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以此表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所以在网络虚拟社区中各式各样思想浪潮共同存在的现象尤为常见。二是多样性,在网络虚拟社区中充满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等,通过网络虚拟社区,这些不仅能够找到自身的归属地,还可找到与自身志同道合的人。网络虚拟社区所提供的各式各样的功能模块,极大水平地满足了广大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网络虚拟社区也正是凭借其充分的多样性,进而形成了对人们的强大吸引力。
二、网络虚拟社区的文化形态
(一)网络虚拟社区成员的社区传播活动形态
(1) 张贴讨论。张贴讨论是网络虚拟社区的一项基本也是一项主要的功能,社区成员可在社区中以各式各样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思想看法,诸如提问、讨论、建议等,而这些内容最终都以张贴帖子的形式出现。社区成员还可在社区中转发自身喜爱的图片、文章等。现如今,越来越多网络虚拟社区系统已允许社区成员在帖子中添加音频、视频等功能,如此一来,帖子便变得更为多样丰富、直观生动,也使得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高效便捷[2]。
(2) 私信发送。在网络虚拟社区成员相互间需要进行快捷、安全的互动时,私信发送便为他们提供了理想的选择。现如今,众多网络虚拟社区均设置有私信功能,社区成员仅需点开相对应的聊天窗口,便可即时向对方一对一的发送私信。
(3) 虚拟人设。网络虚拟社区成员通常会产生“该角色便是我在本社区的形象映射”等心理状态。所以,大部分社区成员都会花费一定精力用在自身的虚拟人物形象设定上,这一活动形态最初体现为网名设置以及个性签名等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还涉及呼入头像设置等多媒体信息。
(4) 建立交流群。为满足网络虚拟社区成员的多元需求,还可在网络虚拟社区建立多种不同主题的交流群,社区成员可依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加入相应的交流群,并与交流群成员进行信息交流分享。
(二)网络虚拟社区成员的文化心态
(1) 交互。相关研究人员指出,网络的力量在于其互动性,该种互动性是网络虚拟社区产生的重要前提。凭借互动性,人们对话题产生相同的兴趣,并赋予话题以生命,不断发展进化,进一步维系社区成员的交互程度。在网络虚拟社区中,该种交互具体体现于发帖、回帖、转发等,社区成员诸如发帖者、评论者、转发者都参与了这一信息交互的过程。
(2) 认同。倘若说交互是网络虚拟社区的手段,则认同便是网络虚拟社区所期望最终能够达成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而言,并不是参与了网络虚拟社区交互的人便可称之为社区成员。成为社区成员的前提应当是与其他社区成员建立起了广泛的交互联系,形成有某种相互交织的错综感情,并存在有文化层面的认同。
(3) 分享。和现实社区的各式各样限制相比较而言,网络虚拟社区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也使现实中互不相识、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间可分享自身的信息、经验。网络虚拟社区中鲜有受到来自现实因素的过多影响,以此保障了各种社区活动更趋向于社区成员的本原心态。所以,从信息传播层面而言,网络虚拟社区在心态文化层面与现实社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应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效把握网络虚拟社区的文化形态,加深对网络虚拟社区的有效认识,对发挥网络虚拟社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有效作用具有十分重要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姚玉杰.传播视野中的网络虚拟社区文化形态透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11(08):278-279.
[2]李志荣.网络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新课题——兼评《天涯虚拟社区——互联网上基于文本的社会互动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8(01):209-210.
其他作者简介:
汪雯,女,汉族,河南西华人,硕士。研究方向:教学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