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融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发展之道

2020-09-02 09:10肖青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收音机车载

肖青

摘 要:面对新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要走向何方呢?在新时代,广播所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广播又将如何从这些困境中寻求新的发展呢?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了一些前人的探索和思考,笔者从广播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做了一些分析,并且得出了广播一定不会消失的结论。虽然广播并不会走向消亡,但是它必须与新媒体广泛深入地融合,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广播危机与发展;新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02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器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在总统大选日正式开播,呼号KDKA;1921年6月21日,法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由一家广播设备制造公司(CSF)建立。1922年2月,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建立;1922年夏,苏联在莫斯科建立了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强的广播电台,并于11月7日正式开始播音;1922年10月8日,英国第一家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BBC);1923至1924年,比利时、德国、加拿大、新西兰、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无线电广播业相继问世……”

从1920年第一个商业广播电台开播至今,2020年广播行业就要迎来诞生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时间节点,本文将就广播的发展和未来进行探析。

《传媒英语》这本课本按照传播媒介出现的先后顺序,围绕著名传播理论学者的观点对传播媒介进行了介绍分析。课本的第四单元,讲的就是广播,文章的题目叫作《Podcasting and the Future of Traditional Radio》。作者在这篇文章的最开始提出了一个疑问:传统广播在将来是否会被数字广播、播客所替代而走向消亡呢?通过这个问题,作者引出了下面他所要表达的观点:传统广播一定不会被消失,但是它必须作出改变。并且提出了建议和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方法。而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远见,一定是很不容易的,他的很多观点也在后来逐一被证实并且沿用至今。回头看看当下,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依赖已经根深蒂固,广播的地位在这个大环境中看起来似乎岌岌可危。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广播该何去何从呢?广播是否会再一次面临危机?它又是否会被新时代的新科技新产业所替代而走向消亡呢?

据往年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在四大传统媒体中只有广播的广告收入在增加。业界人士对于这个现象的分析结论是:广播相较于其他传统媒体的发展还未进入寒冬,有声语言符号和听觉性非语言符号提供给受众的伴随性、想象性仍具有开拓空间。如此看来,广播行业并不会因为新科技新产业的冲击而消失。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广播行业在新时代新产业的面前,就真的一点危机都没有吗?通俗点来讲,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中的信息都来自手机,来自网络,基本上都是微博和微信。微博承担了所有的信息获取功能,微信承担了所有的交流功能。

一、广播即时性的欠缺

大部分人不可能随时随地戴着耳机听广播,更何况就算听广播也不一定能听到当时立刻想获取的信息。但是只要打开微博点击刷新,大家就能知道什么是最新最热的新闻,点击搜索我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而且是海量和各式各样的。

二、广播互动性、参与性的欠缺

确实,现在的广播节目,已经有了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作为听众,可以在被允许后的第一瞬间打进热线电话、发送留言、关注公众号参与或者经常参加一些线下的活动。但是请注意,这里的参与,有一个附加条件,叫作“被允许”。如果导播不开通热线平台,如果你的留言不被采纳、不被允许参与到节目之中,那么你就远远还不算一个参与者,这样的“互动”似乎还有待商榷。而微博和微信呢?就完全不一样了,除非发表的言论违法违纪,危害社会,构成犯罪被和谐。否则,对于任何事件,大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真正地参与进去,除了参与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表看法。

三、广播开放性的欠缺

开放性是什么意思呢?广播也具有开放性,只要有可以收听广播的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取的信息。但是相较于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刷新,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各个领域,甚至是由知名人士形成的“大V”圈,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关注等特点,广播的开放性就显得薄弱多了。“90” “00”后,甚至“10”后,已经是彻底的“网生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在悄然改变,碎片化的思考和接受方式,更是让很多人无法融入一个完整的节目当中去,虽然广播节目考虑到了这个原因也在改变着,但是广播想要战胜大家对手机的依赖,让受众不刷微博去听广播,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难关吧。

“1924年,历史上第一辆搭载收音机的汽车出现街头。1930年,第一台商业化的车载收音机被推出。虽然当时,很多人觉得车载收音机会影响开车时的注意力,但是收音机还是被大规模的装到了汽车上。截止到1946年,全美有九百万辆车安装了车载收音机。到1963年,車载收音机更是成为了60%以上乘用车的标准配置。” “据统计,2013~2016年使用车载收音系统这一收听工具占比逐年增加,到了2016年更是以41.3%位居所有收听工具的第一名。传统广播的收听载体从半导体收音机到手机、车载收音系统的演变,意味着人们对信息时效性、获取终端的便携性、互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用的是车载收音系统而非车载收音机。我想这不仅仅是车载收音系统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更是因为车载收音系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收音机了,它在发展中慢慢地不再只是广播的播放器了,它将可以承载更多的功能。而我们要清楚的是,如今的车载广播是广播最重要的一块阵地,如此一来,在不久的将来,当快速发展的音频平台克服一些制约之后或许就将吞噬车载广播的半壁江山了。这难道不是广播面对的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吗?

面对危机,自然要想解决办法。这里先回到我开头提到的那篇课文,这篇文章在对当时广播的处境作出分析时,给予当时的环境和情况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很多办法至今依然适用,如:①利用广播“直播”的优势,在直播上更下功夫,找到一个只有直播可以做到的切入点,这一定会帮助广播更好的发展;②强调听众的主体地位,强参与性;③本土化的信息源,强烈的现场感;④存档以供回放;⑤个性化,多样化及媒体融合;⑥……

虽然很多广播都在努力尝试,可是这些尝试似乎都还是浅层次的,尝试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这些都是广播亟待更好地去解决的问题。结合当下的环境,广播面对音频平台的侵袭,大规模的“网生代”,很重要的一点应该还是找到特色进行媒体融合。“三网融合”是必然的发展道路了,广播只有不断地与新媒体融合才能寻求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而这种融合并不是有个官微这么简单,是更加深刻的融合,如:有自己的APP,形成更適应时下的使用界面,更人性化的内容和播放方式。据了解,现在有很多广播台已经在做这样的工作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APP《下文》。这个APP是非常走心的,无论是从版面设计,还是内容呈现都非常符合如今受众对一个好APP的期待。新闻的呈现界面被设计成了一个聊天框,通过聊天的样式一条条的弹出新闻,有的时候还会需要你参与互动,这种让你接受新闻的方式非常奏效,有一种平时刷段子的感觉,笔者认为这是走得很好的一步。但是有一些很遗憾的是,这个APP并没有将声音元素融入常规的板块中,也还没有探索出广播真正的创新点。如果将声音元素也融合进去的话,设计一个吸引人的出场方式,这一定是将广播创新融入新媒体的一个非常棒的尝试。

另一方面,对于广播的发展,微信和微博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着手点。如今,基本上所有的电台电视台都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它们也通过微博和微信来推送信息和获取关注。这是一个初步融合的点,但这是一种很被动的方式,尽管有一定的宣传,但是还得守株待兔等待别人去关注,去点击。但如果把你的东西呈现好给受众,吸引他们不得不主动地去点击,也不失为一种尝试。微博和微信都可以推送视频,为什么不能将广播也投入到这种主动的推送中呢?制作有趣的广播短节目或者一些短资讯,将这样的链接或者语音直接推送至受众即新媒体用户的面前,用耳目一新的方式去吸引他们的注意,是不是会有好的效果呢?不妨一试!

而微信作为如今最重要的交流平台,是决不能被忽略的。并且微信也不会一成不变,它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变,比如微信的小程序,就是微信与各种领域的合作。广播为什么不可以与微信合作,做一个嵌入式的小程序呢?要知道微信的使用人数已近突破了7亿,半个中国啊,广播如果真的能够找准切入点,想到合适的发展道路或许真的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格局。虽然到了真正大融合的那一天,广播也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了,它会以一种更加常态化、更加普遍的形式存在,也一定会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所以,广播的未来是非常乐观的,广播也一定不会消失,但它不仅仅会做出改变,随着网络以及各种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广播会不断地进行融合。如今的它还是广播,但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它或许会以另外一种形式,一种融合后,更广泛存在于每个角落,被每个人所使用所接受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期待全新的它吧!

参考文献:

[1]陶磊.传统广播新媒体化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中国广播,2014 (07).

[2]高峰,史力竹.试论广播电台在新世纪信息时代的发展前景[J].今传媒,2012(5).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收音机车载
这是一台独一无二的收音机
收音机陪伴我成长
适合它的车载安全工具 你才会无忧驾驶!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试论地方广播如何利用好新媒体特性实现“突围”
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研究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12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TDA7088T调频收音机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