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整本书阅读的壁垒,构建阅读同理心

2020-09-02 14:47苏乔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星斯诺整本书

苏乔明

摘要

作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只有消弭学生和名著之间的阅读隔膜,打破整本书阅读的壁垒,构建名著阅读的同理心,使学生和作品进行无障碍对话,让学生和作者的视野融为一体,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阅读的优秀品格。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兴趣融合;阅读品质;同理心

早在1941年,叶圣陶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阅读主张。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引导学生读名著、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精华传承给学生,应该是整本书阅读的出发点。但是,受文本篇幅、时代背景、理解能力、阅读方法、赏析层次等方面的限制,学生要真正读懂、读通、读透一本书,委实不易。那么,如何打破整本书阅读的壁垒,构建名著阅读的同理心,使学生与作品进行无障碍对话,让学生和作者的视野融为一体呢?笔者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做了一些尝试。

一、打破“距离远,时间久”的壁垒,激发阅读兴趣

《红星照耀中国》历经时间的洗礼,一直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读者关注,至今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放射着别样的光芒。但是,其写作年代距今已有80多年,作为红色根据地的陕甘宁边区也并不为现在的学生所了解。彼时、彼地、彼人、彼事,对学生而言,无论是时间距离还是空间距离,都离他们很遥远。教师如何打破时空距离的限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从了解书名入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进步记者、著名作

家埃德加·斯诺根据在陕北苏区的采访手记而写成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它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全世界人民尤其是西方人看到了在中国西北贫瘠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远见卓识和崇高的使命感,是中华民族最耀眼的希望之光。这本书出版前,斯诺曾为书名殚精竭虑。他拟了很多书名,并在各种场合请他的朋友参考。大家一致选定了“Red Star in China”(“红星在中国”)。但在出版时,斯诺的出版经纪人将书名误写成“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本是一个失误,但正是这个失误激发了斯诺的灵感。于是,他将这本书正式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称赞它是“外国人报道中国人民革命的最成功的两部著作之一”。

2.从了解作者入手。

阅读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1936年,一位美国人,怀揣着对中国革命的无数问题,突破重重封锁,辗转来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他采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也采访了最普通的陕北民众,体验了红色根据地的生活。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整整四个月的工作和生活,让他彻底了解和爱上了这片热土,写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不朽著作——《红星照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最高领导人见面;还是这位美国人,临终的遗言是“我热爱中国”。他逝世后,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朱德送花圈吊唁;他的一部分骨灰被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大家对作者埃德加·斯诺有了基本的了解,做好了进一步阅读的准备。

3.从了解时代背景入手。《红星照耀中国》是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安排的内容,教学时间恰好在学期中段。而此时的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五、六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等课时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时代背景。教者不妨从这些章节入手,引导学生熟悉历史,亲近伟人。

二、打破“篇幅长,内容深”的壁垒,提升阅读认知

对初中学生而言,经常接触的是教材中篇幅短小的文章;即使像《西游记》这样的长篇作品,由于趣味性较强,倒也可读。但对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大部头”著作,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形势分析,缺乏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不感兴趣。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感兴趣并读通、读懂呢?

1.赏析精彩片段。

《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十二章,每章分四至六个部分,详细描述的重要人物有十多人,几乎涉及当时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如从头依次阅读,也许稍感吃力;可以采取片段式阅读的方法,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人或事进行“选择性”“跳跃式”阅读。比如阅读反映斯诺遇险经历的“遭白匪追逐”,学生比较了解的“大渡河上的英雄”“过大草地”,介绍西安事变的“总司令被逮”等内容,能让学生易产生阅读欲望。如果想了解人物,可以从熟悉的人物开始阅读,如“贺龙二三事”“彭德怀印象”“关于朱德”等部分。在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基本熟悉重要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和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而把握作品的整体脉络。

2.利用图片模式。

由于学生认知和历史事实有一定的距离,学生难以建立清晰的时空概念,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缺乏准确性。在阅读指導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构建再现历史时空,将斯诺采访的路线,即从北京到西安、到洛川、直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将遇到和采访的相关人物也在地图上做批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具体的空间位置。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利用插图辅助理解作品。插图主要有历史人物画像、历史人物活动的画面、文物图、革命遗址图等。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涉及的是人物插图,如斯诺所拍的头戴八角帽的毛泽东照片,其背后的故事可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那就让学生去寻找这些故事吧,到原著中找,到其他资料中找。找着找着,照片背后的历史事件被还原了,照片的历史价值也就凸显了。当然,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理顺作品内容,追忆峥嵘岁月,重温经典画面。

猜你喜欢
红星斯诺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红星闪闪迎国庆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闪闪的红星
闪闪红星照我心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