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鹤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物,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农作物衍生技术日益发达,以玉米为原料发展和生产乙烯原料、生物饲料、助燃剂等相关产品,对于玉米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针对玉米的种植技术,需要不断应用新的栽培技术,来实现产量和质量的创新。
一、玉米栽培的现状以及主要栽培技术
发展玉米栽培技术,符合當前玉米产业的发展结构,是缓解当前玉米需求重要缺口的关键措施。应用现代玉米栽培技术,可以实现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同时随着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玉米栽培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玉米种植户,应该积极融入高新栽培技术,快速应用相关的种植技术,实现玉米产量的有效提升,同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的玉米种植产业。
1、栽培新技术之玉米种植选择
我国玉米高产品种较多,并且每种玉米种子的所凸显的作用各不相同,有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例如:烟单17号、良玉99、登海6702、中单2号、屯玉808等数十个品种,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如:金冲一号、美豫22等,另外还有抗倒伏能力强、抗涝能力强的品种,由此可见,不同的品种其抗击能力的属性各不相同,需要在种植区域,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从而确保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以我省为例,借助黑土地的丰富营养,发展新型栽培技术的玉米产业,可以结合种植区域的具体问题和需求,开展玉米品种的选择。一方面,让玉米种子的作用充分发挥,实现相关超强属性的有效体现,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选择玉米种子,可以实现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双重保障。不仅如此,发展科学的栽培技术,借助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助力玉米种植的飞速发展和全网覆盖,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高产技术栽培体系,保障玉米种植产业的顺利发展。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详细了解土地的情况,例如,在上一茬种植的农作物属于大豆类的农作物,其种植土壤会存有大量的肥力,因此后期种植具有高产效应的玉米品种,可以实现产量的快速增长;当上一茬种植的农作物属于生长缓慢的类型时,可以栽种生命力较为顽强且具有一定早熟特性的玉米种子,以此保证玉米种植的顺利和高产。玉米种子是玉米栽培技术的基础,作为玉米种植户,务必提高重视,从而为玉米的高产保驾护航。
2、合理的种植密度
玉米的种植密度,关乎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植密度的合理性,是确保玉米可以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的重要保障。另外,玉米的种植密度还需要考虑其他的种植因素,例如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水分等,由于我省部分地区的夜间温度较低,因此对于需要相关玉米品种具有一定的抗冻性,确保玉米种植可以有序展开。同时,针对相关内容,开展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当种植区域的玉米较为密集时,被遮挡的玉米可能存在光照不足的现象,同时还会降低玉米的成活率,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合理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是确保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3、精细整地
现代玉米种植,已经融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例如应用现代机械设备,实现土地的有效整理,同时可以将土地中残留的秸秆有效处理,无论是将秸秆剔除还是有效收集进行粉碎,都可以快速完成,同时粉碎后的秸秆可以作为土地的养分,进一步提升土地的种植效果,改善当前土壤的养分结构。另外,由于玉米是利用根须进行必要的养分维系,从而确保玉米的营养成分有效吸收。为了提升玉米根须吸收养分的效率和效果,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深层的翻耕,从而确保玉米的养分得以充分保障,最终实现玉米高产的种植目标。
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为了确保玉米栽培过程中,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从而保证玉米的质量与产量,需要对玉米栽培过程中采用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玉米栽培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有效降低,同时针对玉米不同时期,开展与之匹配的玉米防护栽培措施。当玉米病虫害发生时,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会造成产量的大面积减产,从而影响玉米的种植。
1、合理利用农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农药对于玉米栽培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过量会造成玉米污染,使用不足,会造成玉米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农药,控制科学的使用比例。首先,对于玉米种子,要进行必要的药剂拌种工作,从而确保玉米种子存在一定程度的灭虫性,间接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同时在栽培期间,使用低毒性的农药进行有效喷洒,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喷洒,实现农药的立体化喷洒模式,同时借助灭虫灯、电动喷雾、引虫剂等工具,开展相应的灭虫工作,进一步确保玉米的害虫可以有效杀死。
2、利用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近年来绿色种植理念的主要应用策略,采用玉米病虫害的生物克星,实现玉米种植的高产,同时根据土地病虫害的类型,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选用符合需求的生物防治手段。利用在玉米种植地区饲养一些家畜,鸡、鸭等,对玉米田地的玉米螟虫、飞蛾等相关害虫起到一定的灭杀作用,同时利用生物防治措施,进一步减少对于农药的广泛依赖性。生物防治还能够有效去除田间的杂草,起到对玉米植株保护的作用,为玉米的高产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150036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