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
【摘要】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ICU胸腔积液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于我院进行收治的50例ICU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其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分别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经对比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ICU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疗效显著,其操作便捷,创口小,感染率低,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可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ICU胸腔积液;感染率;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5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1
在重症ICU病房中,胸腔积液患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胸腔内病理性液体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病因种类多样,胸膜毛细血管流体静水压增高、透性增加、胶体渗漏压降低,壁层胸膜淋巴回流障碍,损伤外伤等将会直接引发盆腔积液,严重的胸腔积液会大大降低患者的肺容量,减少心脏部位血流量,出现心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临床医学中对其应用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可减少患者的身心压力,值得临床研究。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ICU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治疗,实施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对比,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治疗的50例ICU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对其进行分组对照,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34岁,最高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5.42±2.15);实验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低年龄为33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66.16±2.28)岁。本次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等并无显著差异,可继续进行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方式治疗,首先应用B超定位穿刺部位,并采用无菌反流引流袋,每次抽取1000 ml以下的胸水,一周抽取2~3次;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应用B超进行定位,并使用专用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将其穿刺于胸腔,置入导丝,并将其固定,拔出穿刺针,并置入中心导管,在胸腔内6 cm处进行固定,拔出导丝连接引流袋,将置管部位使用透明贴膜进行覆盖。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选定为治疗总有效率,分为三大类,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28天以上不需要抽液;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28天内不需要抽液;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无减轻,且28天内需要抽液。总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为72.00%,对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胸膜腔为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一个潜在间隙,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 ml液体,在护理系统中起到润滑作用,人体一天中约有500~1000 ml的液体循环利用,机体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胸膜腔内液体流量的变化,最终形成胸腔积液,型腔积液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漏出性胸腔积液与渗出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身心乏力等[2]。根据有关研究顯示,ICU胸腔积液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与低蛋白血症的比例较多,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难以承受多次胸腔穿刺,故传统的胸腔穿刺不适合应用于ICU胸腔积液治疗,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穿刺抽液方式治疗,可有效避免了后者的不足之处,减少出血量与肺水肿的发生率,避免引流中出现的空气反流现象,同时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感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为安全高效[3]。
综上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ICU胸腔积液患者的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福鑫.ICU重症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装置引流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9):146-147.
[2] 马 静.多维度健康教育模式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恶性腹腔、胸腔积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9):2690-2693.
[3] 张娟娟,任加良.腹腔引流导管在胸腔积液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1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