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流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经费极端匮乏,尤其对黄金的需求特别迫切。胶东党组织领导胶东军民一方面打击敌人对黄金资源的掠夺,一方面加紧生产和收购黄金,先后秘密向延安运送黄金13万两,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经费保障。
内忧外患下确立筹金渠道
抗战初期,边区财政收入约半数依靠苏联和共产国际援助,以及国内外爱国人士捐献。1937年8月,为推动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中国工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但国民政府核发的军饷极为有限。到抗战中后期,战争消耗剧增,国民党政府唯恐八路军壮大,不时克扣甚至停发军饷,并实行经济封锁,阻断外援,致使中共军政经费愈加困难。尤其在弹药、医药购置和外事处理等只能用黄金和外汇办理的事项上,更是举步维艰。
当时,党中央的黄金与外汇存量极度匮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甚为关切。时任总供给部副部长邱会作在回忆录中记载:1939年11月,山东分局曾要求中央派财经干部到山东工作,中央初拟李富春、邱会作和邓洁到山东筹款。毛泽东说:“把票子搞到延安什么东西也买不到,多搞些‘通货(即黄金)比较好。”
中共山东分局受命后,立即想方设法在黄金产地胶东等地密筹。随后,胶东区党组织确定了三条主要筹金渠道。
一是组织采金,发展黄金生产。从1938年起,中共胶东特委(1938年12月改称中共胶东区委)在招远先后成立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玲珑采金局、灵山采金委员会等。这些组织一方面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黄金生产,一方面带领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多形式的反掠夺斗争,从敌人手中夺回黄金。
为筹集更多的抗日资金,中共胶东区委在解放区和敌占区秘密筹建金矿,组织群众采金。罗山一带的九曲、欧家夼和蚕庄的金钱沟、虎头沟等地,都曾有中共创办的秘密金矿。党组织还把玲珑金矿田、蚕庄金矿田内的主要矿点、富矿点,租赁给老百姓,实行个体生产。生产出的成品金,按照租赁协议筹集。鼎盛时期,矿点达200多个,投入黄金生产的人数约3万多人。
此外,胶东党组织成立了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黄金生产组织,如由采金局出资办的公营金矿,由采金局和矿商联合办的合营金矿,由矿工集资办的合作社金矿以及矿商自办的私营金矿。这些生产组织每年的税金(主要是黄金)有数万两。
二是潜入金矿,虎口夺金。1941年6月,中共胶东区委夺金小组秘密潜入被敌占领的玲珑金矿,并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方案。一方面,秘密组织矿工罢工或怠工,破坏生产设备;另一方面,秘密收集黄金、水银、雷管和炸药等,上交组织支援抗日。
地方游击队还伏击敌人运金车队,武装夺取黄金。当年,日本掠夺的黄金主要通过龙招公路经龙口港海运日本。从玲珑到龙口港沿途要过数十个村庄,日军在这条公路上每隔几里就修建一个据点,岗哨林立,重兵把守。尽管截击运金车困难重重,但胶东军民团结一心,紧密配合,从1939年到1944年春,先后在龙招公路沿线的沙埠村、小李家、张星、槐树庄、黄山馆、张华山头等处,多次伏击日寇运金车,炸毁敌汽车30余辆,消灭日伪军200多名,缴获了大量富矿石、金精矿和军需、生产等物资。“虎口夺金”既筹集了大量黄金,又阻滞了日寇掠夺。
三是建立收购站,秘密购金。抗战时期,除日寇大肆掠夺黄金外,一些私商也在大量抢购黄金。对此,胶东党组织专门建立了地下收购站,通过多种形式与日寇和私商争购黄金。当时,黄金收购工作风险极大,必须绝对保密,即使对父母、妻儿都要守口如瓶。掖县北吕家村吕品三烈士为党筹集黄金英勇献身,其事迹几十年后才为人所知。
利用地下收购站从群众手中收金这种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党筹集的黄金数量十分可观。1942年,我党的地下收购站收购黄金3188两。
通过鲁南转送或直送党中央
抗战时期,胶东军民主要通过由中共胶东特委(区委)和胶东党的部队组成的运金小分队,将黄金等物资秘密送到山东党组织的驻地鲁南区,后转送党中央,或直送党中央。
1940年6月,胶东区党委派林一山(时任胶东区党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从招远将黄金送到鲁南区。之后,北海银行行长陈文其也从招远护送黄金至中共胶东区委,然后转送到驻扎在鲁南的八路军115师。是年冬,贾若瑜(时任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副校长兼八路军第一纵队教导团团长)带领两个营的兵力,护送近3万两黄金前往山东分局。
除武装押运外,胶东和招远的党政负责人也借参加上级会议的机会,亲自运送黄金。1940年9月,北海行署专员曹漫之趁到省里参加行政会议之机,带领约800人的精干团,将约6000两黄金和一宗北海币、法币,分别装进战士的衣袋里。他们历尽艰险,将黄金安全送到山东分局。
时任中共招北县委副书记的谢华回忆,他曾亲自部署小分队向鲁南区送黄金,其爱人也参加过女子送金行动,并跨过了胶济线至鲁南区。
这一年,胶东党组织派胶东区工会主席苏继光先后三次向鲁南区运送黄金2万两,后由鲁南区委领导到延安开会时,将黄金转送党中央。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对此感叹不已,并告诉鲁南区委领导,以后有机会,让筹黄金的苏继光等三位同志到延安见面。由于战事频繁,一直未能成行。
“文革”中,苏继光被诬陷为“把黄金送给国民党南京政府”而遭到迫害,周恩来得知后说:“我知道这件事。当时苏继光同志是把黄金送到了延安,不是送到南京。他是个大功臣,朱老总也可以证明嘛!”苏继光因此受到保护。
因受战争环境制约,送金路线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据王文正(时在胶东区行政公署秘书处工作)回忆:1939年至1943年间,主要是经“渤海走廊”,即从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根据地出发,经胶莱河、昌邑、潍县北部沿海地区、清河区、寿光等县,南穿胶济铁路进入鲁中区、沂蒙山区、山东分局驻地。1944年秋后,送金路线由“渤海走廊”改为“滨海通道”,即从胶县、高密穿過铁路,经滨海区诸城等县直达山东分局所在地。
铁道游击队护送黄金过津浦铁路
抗战期间,山东军区向延安党中央、中央军委运送的部分黄金,由铁道游击队护送过津浦铁路。护送途中,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2年,刘少奇到山东视察。7月底离开鲁南军区驻地埠阳村时,他带走山东分局送延安的1万多两黄金。鲁南军区把护送刘少奇跨越津浦铁路的任务交给了鲁南铁道游击队。
护送路程分两段,第一段从鲁南军区驻地经云涧峪过马庙庄到津浦线东10余里的小北庄村,第二段从小北庄经姬庄过蒋集到微山湖。从军区驻地出发时,队伍一行有50多人。铁道游击队副大队长王志胜、三排长杨家成负责在前面带路,化名“胡服”的刘少奇等19名被护送人员紧随其后,另有鲁南军区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带一个警卫排参加护送。
一行人白天休息,夜间行军,经过两夜兼程,跨越台枣铁路到达了鲁南铁道游击队活动区。随后,与铁道游击队政委杜季伟等在沙沟镇小北庄村会合。
当天晚上,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等人从小北庄启程,经过曹窝、董庄、茶棚、姬庄,顺着干沙河,穿过涵洞和津浦铁路后,到达微山湖。刘少奇在此与游击队员们告别后,由鲁南转道太行,安全到达延安。
中共湖西地委组织部长陈璞如的爱人苏健回忆:1943年,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去延安参加七大会议时,也带去了黄金。
该年9月,朱瑞准备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同行的有陈璞如、苏健、丰县县长王效彬、单县县委书记王其仁,还有两名警卫员、一名交通员。
9月24日,朱瑞等人從山东分局驻地沂水出发,经过红色通道向微山湖行进。他骑着一头大黑骡,走在中间,负责护送的是鲁南铁道游击队的十几位队员。队员每人腰里插着两支短枪,走在队伍前后。他们白天隐蔽休息,夜晚行军。
经过几天的昼伏夜行,朱瑞一行抵达津浦铁路东的铁道游击队基点村——茶棚。过铁路时,游击队员每人挟一块长木板,铺到铁路两边的护路沟上,朱瑞等人踩在木板上越过封锁沟,骡子紧跟其后。
他们跨过了铁道线,又急行军走了十多里路,来到微山湖畔的蒋集村休息。这时,朱瑞把苏健叫到跟前小声说:“帮我办件事,你到老乡家借点针线来,我有用。”苏健赶忙借来针线,递给朱瑞。正要转身离去,朱瑞说:“你别走,我的眼不好使,手又拙,这事还要请你帮忙。”他从腰里解下一个黑布袋子,沉甸甸的,有两个破洞处闪着金光。见苏健露出惊异的神色,朱瑞小声说:“这里边是金砖(一寸宽,二寸长),你可要保密。我主要担心有人见财起歹心。这是准备上交党中央的经费。我们党财政太困难了,处处需要钱啊!”苏健一边点头,一边默默地用针线把破洞密密地补好。
从1942年7月至抗战结束,铁道游击队先后护送刘少奇、陈毅、朱瑞、肖华、陈光等领导干部及其他数百名干部安全通过敌人设在津浦路两边、沿微山湖一带的封锁线,保证了从华中、华东去延安这段红色交通线的通畅。但游击队员们并不知道,当年他们护送的一些高级首长及其警卫员,身上都带着运往延安的大量黄金。这是一项秘密工作,知道的人很少,决策的人也很少。
决策人是山东的主要领导同志,有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山东军政委书记罗荣桓、山东战时工作执行委员会主任黎玉。执行层主要是胶东区党委和鲁南区党委。
王志胜的儿子王金国说,当初父亲给他讲过,在护送刘少奇过津浦铁路时,搬运过很沉重的箱子。究竟何物,多么贵重,是高度机密,只有随行的高层首长知道。
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在回忆录中写道:“因为山东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做得比较好,再加上胶东招远等地出产黄金,山东根据地给党中央和兄弟根据地作出了许多贡献。据初步估计,山东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上缴黄金约有10万两之多,上缴黄金多采用由成批派往延安学习的同志(及护送部队)随身携带的方式。我曾为原公安部边防局的慕丰韵局长的回忆录题写书名,他在回忆录中就提到了他们那批从胶东派往延安学习的学员及护送部队,每人都发了一个重七八斤的缝好的带子系在腰间带往延安。”
《烟台文史资料》第五辑记载:“据当年从事收购黄金的几个老干部估算,从1938年至1944年,在日伪严重破坏和奸商倒卖的情况下,招远共筹集上交黄金13万多两,为支援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山东军民倾其所有,密送的13万余两黄金,成为党领导抗战事业的主要经费来源,从经济上保障和支撑了抗战的胜利。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