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生态化发展路径

2020-09-02 12:10卞素萍
乡村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业

卞素萍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习近平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研究乡村生态化发展理论和实践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世界各国乡村生态化发展趋势

欧美国家乡村规划和建设普遍经历了从单一目标向生态化目标综合推进的转变,如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将乡村自然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通过田园综合体、绿色示范村等建设彰显乡村文化、加强公共服务、增强乡村活力。乡村规划要在建设优美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的同时,优先将教育、医院、公园等纳入规划建设,不断改善交通设施、通信设施及能源供给设施,不断完善乡村互联网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焕发经济发展活力。

各国探索乡村绿色发展的模式、路径各不相同,但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调乡村绿色高效发展,节约资源成本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已是大势所趋。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要发挥乡村优势且探寻适宜的发展路径,发展绿色产业,把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承受的范围内,融入创新和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等,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

2 国外宜居生态乡村建设经验

绿色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树立“绿色、低碳”的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建设以低碳、生态为特征的绿色城镇,利用乡村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探索经济、实用、适宜的发展道路[1]。随着国外“智慧乡村”的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英国、德国等乡村信息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经验丰富。

美国对城镇历史保护及自然景观延续的投入巨大,对乡村规划和建设进行长效管理,为乡村居民提供一系列福利政策[2],积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保护等推动乡村发展。例如,2017年《论农业与农村繁荣》报告中指出,互联网发展使美国乡村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以及获得更多机遇;乡村现代化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交通便捷、住房宽敞、环境美观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通过整合有利资源将农业、文化、市场有效结合,推动生态旅游产业、休闲产业、生态服务产业发展。英国通过发展现代化、数字化、规模化农业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施现代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威尔士通过改善环境并鼓励可持续管理土地、自然资源等,促进乡村经济增长,鼓励社区主导地方发展。德国注重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数字农业”,以提高乡村综合竞争力。

3 美丽乡村生态化发展路径

生态环境是乡村的优势和财富,加强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融合,完善乡村规划并将乡民意愿放在首位,改善乡村风貌,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乡村。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索绿色家园建设模式和传承乡土文脉。

3.1 彰显文化生态学的多样化,传承传统文化

3.1.1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潜力。乡村是农耕文化的承载地,综合考虑各项要素,关注文化发展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提升地域文化的发展潜力、保持乡村发展活力[3]。利用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市场等资源,开发当地有优势的文化资源环境与乡村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特色项目或产业,优化配置资源[4]。乡村经济发展需注重传统文化继承与现代生活需求的结合,挖掘传统文化的特色,弘扬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遗产。

3.1.2 展现乡土文化特色和满足文化需求。乡村发展除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外,更要关注优秀的乡村实践和发展理念、趋势、动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提升乡民的生活品质[5]。加强乡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尊重乡村演变的自然客观规律,合理规划村庄,展示乡村特色风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村庄的规划建设要以多样化为美,以满足村民对现代文化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分析乡村的文化、经济、环境等要素及其特征,研究其内在联系,促进乡村生态文化发展和乡土风情保护。

3.1.3 传承传统文化,彰显文化生态学的多样性。注重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风貌保护,保存乡村文化记忆并鼓励文化多样性发展。不同的乡村因其规划布局、历史、文化特点等不同,发展重点也各异,但都要尊重村庄原始风貌、生态机理。例如,美国芝加哥北区乡村侧重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自身特色,逐步建成布局协调、风貌和谐、功能完善的人居体系(见图1)。

3.2 构建生态产业综合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整体发展

3.2.1 综合发展生态产业。乡村要以生态农业为支撑,以生态经济为主导,构建绿色高效的经济目标和产业体系,推进区域联合发展、复合式建设发展等,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高效发展[6]。此外,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功能,合理规划乡村经济产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产业等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业。

3.2.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充分利用好乡村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等的同时加大政策、科技、资金支持力度,增强乡村经济竞争力;科学利用数字农业整合资源,加强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倡导实施“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开发可再生能源。美国很多州每年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见图2),为解决乡村生产和生活的能源问题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3.2.3 建立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乡村建设要遵循因时制宜的规划思路,采用绿色、环保的建设模式,在充分体现乡村地域特色的同时促进服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注重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共同发展,建设富有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以南京江宁示范村黄龙岘为例,利用茶文化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见图3)。

3.3 完善乡村环境保护机制,构建宜居的美丽乡村

3.3.1 构建乡村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绿色乡村,要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来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全面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推进实施保护乡村环境的“惠民工程”,多开展环境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切实完善乡村各项设施。

3.3.2 构建新型乡村社区环境。不同时期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不同,按照新价值观进行环境设计,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推动乡村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型乡村社区环境[7]。

3.3.3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绿色家园。绿色城镇化需要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乡村生态化建设策略和生态管控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注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运用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综合开发,实现物质能量良性循环,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4 美丽乡村生态化发展思考

只有大力推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旺”,这是乡村发展的重点。对此,需构建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体系,探索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和新路径,拓展绿色产业发展空间。

乡村发展要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完善循环发展机制和规范生态环保制度,将村庄发展与经济、环境等要素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空间格局、生产生活方式等,建设宜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全面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探索环境友好型乡村生态发展之路。

乡村发展与乡民息息相关,乡村风貌和建筑更新要在满足乡民需求的前提下展示乡村景观和文化特质,注重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现有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同时,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传承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保留乡村文化精髓的同时适应时代要求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其生命力。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