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珊 陶四明 杨志刚 魏巍 韩明华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明显升高。针对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射频或冷冻消融治疗是目前根治房颤的手段之一[1],但部分患者围术期需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来转复窦性心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房颤常用复律药物,尼非卡兰是一种新型单纯的钾离子通道阻滞剂[2],尼非卡兰可同时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可以显著提高急性房颤患者复律成功率,也可以提高肺静脉隔离术中窦性转复率[3-4]。笔者通过观察对房颤射频消融术环肺静脉隔离后未能转复的房颤的患者使用尼非卡兰及胺碘酮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颤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1.1 对象及方法 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因持续性房颤在本院住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环肺静脉前庭线性电隔离(CPVA)后仍为房颤的患者共82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尼非卡兰组和胺碘酮组,其中尼非卡兰组45例,给予尼非卡兰注射液负荷(0.3 mg/kg)静脉推注(5 min 推完),之后予0.4 mg·kg-1·h-1静脉维持4~6 h;胺碘酮组37例,胺碘酮静脉首剂150 mg(10 min注射,3 mg·kg-1·h-1静脉维持4~6 h)。首剂负荷用药后30 min内转复窦律者终止手术;若转为规律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者,依激动顺序标测结果继续消融终止房扑;若仍为房颤者行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及左房顶线性消融;仍不能转复窦律则采用电复律转复(详见图1)。
1.2 观察指标 ①房颤转复的失败病例标准:经负荷首剂用药30 min内未转复并经上述处理措施仍不能转复窦律的患者并采用电复律治疗病例。②观察并收集房颤患者的窦律转复率,首次用药转复窦律(或规律性房扑)的时间,转复窦律后QT 间期及不良反应等相关资料。③随访观察3个月内早期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病例[参考标准:消融后3个月内发生的房颤/房扑/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如持续时间≥30 s,视为早期复发]。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1 有效性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2 例,二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尼非卡兰组30 min内转复 窦 律 的 患 者25 例(55.6%),转 复 时 间 为(13.2±6.1)min;转复规律性房扑10 例(22.2%),转复时间(5.8±1.2)min,附加线性消融后转复6例;胺碘酮组30 min转复窦律8 例(32.4%),转复时间为(19.5±2.5)min;转复规律性房扑6 例(16.2%),转复时间(9.5±2.1)min。两组间转复率、转复时间、转复规律性房扑的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均<0.05)。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2 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尼非卡兰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用药后1例患者在转复窦律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 次/分,停药观察10 min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状态;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并频发室性早搏,QT 间期延长,未观察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为有1例静脉推注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状态,及时应用多巴胺和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1例患者转复为窦律后呈窦性心动过缓38~45次/分;2例发生静脉炎,后经理疗治疗好转。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尼非卡兰是一种单纯的钾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对各种折返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5],一般不造成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功能变化[6]。前期研究表明维持房颤的重要基质是前庭基质,CPVA 对前庭机制改良在房颤转复后窦律维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何利伟等[7]研究结果显示CPVA 对前庭机制的改良提高了尼非卡兰的转复成功率。Minami等[8]研究结果显示尼非卡兰可显著延长人心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还可以有效降低房颤的除颤阈值,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2005年Hayashi等[9]结果提示,尼非卡兰可以提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电复律成功率,并减少复发,而不会导致显著血流动力学恶化。此外,Okishige等[10]对4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静脉注射尼非卡兰前后经心内电极导管进行了电复律,结果显示在应用尼非卡兰后显著提高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电复律效果,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且除颤的成功取决于其在房颤期间对心房周期的延长作用,分析这可能是尼非卡兰在房颤患者中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
本研究通过对CPVA 术后患者应用尼非卡兰及胺碘酮进行对比,通过用药后直接转复或干预手段转复窦律及规律性房扑情况、平均转复时间及患者不良反应等几方面进行观察。不管是应用尼非卡兰或胺碘酮直接转复窦律的患者,心律变化均呈现房颤、房扑、间期逐渐延长、窦律的过程,符合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改善心房电生理特性的起效过程。对比尼非卡兰总体转复有效率(直接转复窦律或规律性房扑的效率及时间)均较常规胺碘酮具有起效迅速、转复率高等特点,但该组病例中未发现两种药物对电复律患者效果的差异,可能与我们入选病例数较少相关。应用尼非卡兰使房颤转为规律性房扑,虽不能直接转复窦律,但使此类心律失常的特征及机制更易识别,利于对其折返环路标测及关键峡部进行干预。临床应用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显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从尼非卡兰显效机制来看QT 间期延长是尼非卡兰起效的标志[11],应用药期间严密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及QT 间期,纠正低钾血症,及时处治用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比早期房颤复发,尼非卡兰组更能于早期维持窦律,有助于心房电解剖重构的逆转,利于提高中远期疗效。目前尼非卡兰在国内人群中使用的累计资料尚少,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中远期临床观察,以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指导临床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