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也有了长足的提高,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该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地区间收入差异也逐渐凸显出来,并且表现出加大的趋势。论文以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为研究切入点,分析该区域14年间城镇可支配收入差异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got a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y of northwest ethnic areas has also been greatly improved, especially since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a qualitative leap.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s economy, the regional income gap has gradually emerged, and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This paper takes the difference of urban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 in northwest ethnic areas as the research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ifference of urban disposable income in 14 years in this area,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關键词】西北民族地区;可支配收入;变异系数
【Keywords】northwest ethnic areas; disposable incom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117-06
1 引言
西北民族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三个民族省区,以及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张家川、肃南、肃北、阿克塞、天祝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总面积为26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8%,是我国藏、回、蒙古、维吾尔、哈萨克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该地区经济发展在西部地区和全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历史、自然、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上存在着多重差距,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性比较明显。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改善,收入水平也是显著增长,但是收入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城镇有带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适度的城镇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促进城镇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相反,过度的收入差距则会导致极化效应凸显,资金、生产要素、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向优势城镇转移,使得优势城镇得到较快发展。同样,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城镇资源就会向优势城镇转移,形成恶性循环,使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加。西北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全国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区域间的差距较大(最高和最低之间相差16472元),过大的区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所以,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有助于缩小该地区区域发展差异,促进其经济的协调发展。
2 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
2.1 变异系数
本文运用变异系数来测算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异度。变异系数是一种统计量,其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或几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集中或离散状况。当需要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大小的时候,如果两组数据的测量尺度相差太大,或者数据量纲的不同,直接使用标准差来进行比较不合适,此时就应当消除测量尺度和量纲的影响,而变异系数可以做到这一点,它是原始数据标准差与原始数据平均数的比。CV没有量纲,这样就可以进行客观比较了。事实上,可以认为变异系数和极差、标准差和方差一样,都是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据大小不仅受变量值离散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变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响。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 C·V =( 标准偏差 SD / 平均值Mean )× 100%
变异系数越大,表明指标偏离程度越大;变异系数越小,表明数据指标偏离程度小。
2.2 城镇居民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是在城镇区域内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它的划分不完全以户籍作为标准。城镇居民主要是非农人口,却也不局限于非农人口①。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统计学的定义来讲,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它是城镇居民收入中比例较大的一部分②。
4.3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高度相关,随着产业结构的提升,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可以推进产业结构的提升。所以,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通常可以用来衡量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与收入的关系通常遵循如下规律: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收入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收入最低。随着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流动趋势也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地区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也就是说,要考察地区收入水平差异的原因,也可以分析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情况。
笔者曾分析了三大产业中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率,得出第二产业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结论。结合产业结构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高的地区,通常也是可支配收入比较高的地区。诸如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第三产业的占比都比较高;克拉玛依、海西州、石嘴山等,第二产业的占比都比较高。可见,产业结构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4.4 人口素质与就业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还会受到人口素质高低的影响。文盲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也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素质水平。西北民族地区文盲率普遍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女性人口的文盲率最高。在西北民族地区,特别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的地区,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结构不合理,形成了“人力资本水平低——观念落后——工作能力不高——缺乏创新精神——收入低——贫困”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北民族地区的就业率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并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就业水平明显较低。从西北民族地区的城镇失业情况看,在2013年青海省失业率达到3.3%,宁夏高达4.1%,新疆也要达到3.4%,都高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西北民族地区的失业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再从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看,西北民族地区各地州市劳动力资源在三次产业中的配置比例差异较大。从表4、表5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比较大的地区通常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低的地区,如临夏州、甘南州、果洛州、玉树州等;同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大的地区往往是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地区,如西宁市、银川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
4.5 市场化进程缓慢
經济全球化导致全球各地的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互相融合的趋势。西北民族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曾是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开放的地区。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其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不高,反而呈现出封闭的状况。2001—2014年,西北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较快,除“三西地区”“六盘山地区”和甘肃的民族自治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对外依存度均有所提高,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依然落后,外贸依存度较低。
此外,西北民族地区的要素市场不发达,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各种生产要素处在相对封闭的市场中,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市场对要素的基础配置作用。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依然由政府主导和分配,特别是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西北民族地区市场化程度低还表现在市场中中介组织发展缓慢,法律制度不健全,行业、协会等由市场需要而产生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发展不足,推动市场化的组织力量不够。
【注释】
①陈建东,晋盛武,侯文轩,等: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期,第65页。
②杨清,查祥德,刘学珍:西部省会城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分析,载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10期,第60-66页。
【参考文献】
[1]李晓西,等.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3(2):379-404.
[3]李文杰.甘肃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调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1): 77-82 .
[4]张庆安.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差距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