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面临的困难挑战及相关建议

2020-09-01 03:27陈雯马京京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

陈雯 马京京

2020年初以来,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分散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规则面临重构。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谋划、新布局。

本文认为,当今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和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加快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稳步推进扩大内需各项举措落地,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应把握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加速国际业务开拓创新和转型发展,更好的服务于雙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挑战

(一)从国内循环角度看,制约国内循环可持续进行的关键在于供需匹配失衡及创新不足

一是供给体系生产能力不足,供给难以满足需求。我国境外消费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以旅游服务为例,2019年我国在旅行方面产生的账户赤字位居经常账户之首,高达1583亿美元。国内供给体系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于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二是需求体系的收入分化,居民的消费能力增速减缓。我国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增速由2008年的21%下降至2019年的8%。受新冠疫情冲击,我国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受到进一步限制。如何刺激国内消费增长、发展居民需求新增长点、同时提高居民收入,已经成为合理匹配消费端与供给端的重要任务。三是内部创新投入不足。我国创新体系及基础研究能力有待完善提升,全社会创新投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 2016 年研发强度 (即研发经费在 GDP 中所占比重)为2.11% ,与美国 1957 年研发强度 2.15% 相当;而美国2016年的科学研究投入比例已经达到 32.6%。2016 年中国的全部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只占 5%,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研究领域缺乏足够投入。

(二)从国际循环角度看,进出口产业的上下游环节匹配失衡,进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跨过了“出口两亿件衬衣才能进口一架飞机”的初级发展阶段,但从目前进出口结构看,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层次总体仍然低于进口产品,芯片、汽车、发动机、特种钢材、精密仪器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仍然处于高度依赖外需阶段。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高达201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商品技术含量上的较大差距,将影响国内循环融入国际循环的程度,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从国内国际循环的联接看,两个循环之间高效衔接存在梗阻点

一是国际合作挑战加大。在疫情持续蔓延、各重要经济体经济重启与抗击疫情之间仍然存在较深矛盾的情况下,国内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之间的联系受阻。二是对落后产能的保护。两个循环之间需要高度的市场一体化结构,而基于社会因素、利益群体等原因导致客观存在的对于落后产能的各种程度的保护,低效益、高消耗、以规模为导向的落后产能势必与技术创新和国内消费为导向的国内循环相矛盾,从而成为国内外循环之间的梗阻点。三是垄断企业和产业持续存在。垄断企业和产业由于其在市场存在的绝对优势,势必形成贸易保护和技术封闭,垄断市场以控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交流与进步。

(四)新冠疫情加剧产供销体系紊乱,推动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甚至深度衰退

新冠疫情加剧了全球产供销体系紊乱,进而导致全球经济下滑。今年上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出现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下降4.9%;世界银行预测将下降5.2%;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最大引擎,中国经济将小幅下降1.6%,已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佳。随着全球疫情发展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加剧,国内外产供销联系也将长期受阻,对全球经济带也将来更深层次的不利影响;若应对不利,将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

二、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不断挖掘内需潜力,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当前,广大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严重,实施“六保”“六稳”必须采取措施稳定实体经济信心以及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预期。首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流动,着力解决物流成本问题,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其次,要以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为基础,进一步健全鼓励就业、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加快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格局;深入分配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率,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一次分配比重。第三,要更好地发挥政府扩大内需的作用。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落实机制,进一步实施“放管服”政策,发挥公共投资对总需求的乘数作用,建立和谐稳定的政府、社会与市场体系。

(二)合理引导产业链转移,实现国内外“双向良性循环”

从全球来看,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得最好,为经济发展和投资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年,我国发布2020年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应进一步扩大物流、研发设计、数字经济等服务业开放,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落户中国、加入区域产业链集群。以产业链集群为依托,营造国内需求为拉动的产业小循环;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发展质量,通过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大循环。

(三)增强产业和经济安全意识,加快提高维护产业和经济安全的水平

增强产业、经济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就是要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对我国产业和经济的控制和阻碍,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维护国内相关企业的海外利益和保护海外人员的安全。在不正当竞争面前,绝不轻易对经济讹诈、破坏等行为做出妥协,也不害怕对不合理的经济制裁做出反制。要充分提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意识,牢牢立足于国内经济循环体系,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四)实施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以18个自贸区和1个自由贸易港为高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要以自贸区(港)为依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基地、要素和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平台和国际贸易航运枢纽等。要围绕建设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降低外资在金融、保险、物流、研发设计、教育卫生、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准入门槛;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劳工标准、国有企业行为、竞争中性等方面受国际规则的规范和约束,做到公平、公正、不歧视。同时,要适当放宽各类资本在出境收购国外高新技术、战略资产等活动上的外汇管制,鼓励民资与国资携手一起“走出去”;选择对外开放基础较好、 创新氛围较为浓厚、产业体系相对健全的“目的地”,谋划建设面向“一带一路”、以合作创新为核心主旨的示范平台。

(五)以避免发生工人大规模失岗为底线,想方设法保岗位、促就业

一是保持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保民生保就业。占数量80%的小微企业吸纳70%的就业,确保小微企业的生存就是确保就业岗位。2018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小微企业出台持续三年所得税优惠政策。在疫情冲击下,应继续以为企业减负为宗旨推动减税降费,坚持这一政策甚至形成法律,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二是防范特殊时期困难企业劳动关系风险,推动劳动关系稳定。对可能引发集体劳动争议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测、主动快速依法处置集体劳动争议,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三、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转型发展的启示

在復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和政策环境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应把握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积极适应国际业务经营和服务模式转型新趋势,调整业务发展策略,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加快培育业务增长新动能。

(一)履行大行责任担当,打好全球疫情防控“攻坚战”

目前,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疫情还在蔓延,防控任务还很艰巨。特殊时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持续加强对全球疫情影响的分析研判,充分利用全球布局优势,及时了解海外新情况、把握新机遇,积极支持全球疫情防控。要适时加强海外业务发展的前瞻性和预判性,树立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强化境内外双向联动,切实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提升数字化经营质效,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力度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通过持续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以金融科技赋能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加大相关领域信贷投放,重点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医疗卫生、高新技术、基建和制造业等行业加大投放力度,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在降低融资成本、扩大保单融资规模、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支持外商投资、推广“走出去”综合服务、创新大数据融资产品、支持外贸新业态、支持国际货运、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为外贸外资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三)审时度势,加强预判,切实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和未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进一步丰富风险识别手段,提升风险排查频率,切实提升国际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要根据最新形势变化,适时重检和调整相关考核指标,加大不良重检和处置力度;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制裁和反洗钱合规监管政策,及时作出分析研判并制定应对策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