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瑜童 /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指出“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青年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航天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经营任务呈现出项目多线并举、竞争日趋激烈、周期大幅缩短等特征,因此,如何激发高端核心青年科技人才活力,推动快速完成中心任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二部”)是我国先进防御导弹武器装备建设的摇篮和先进防御武器装备体系的引领者,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作为航天军工科研单位的典型代表,二部历来高度重视加强青年工作,大力培养青年人才,积极发挥青年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近年来,二部围绕青年“价值引导、人才培养、精准激励、管理提升、关心关爱”等基础工作,提出并实施“五个加强”,并将其作为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切实增强青年对企业认同感和自身价值感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
注重传承航天精神。二部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合力作用,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以“二部红色原点”“党员政治生活馆”“航天院士墙”“智慧之光书吧”等新地标丰富航天精神教育载体;开设“道德讲堂”制作《逐梦空天》宣传片,组建“航天精神青年宣讲团”,强化价值引领,大力培养青年“责任心、匠心、信心”;广泛应用人民网在线直播、航天云课堂等新媒体手段,组织开展青年喜闻乐见的学术报告、科研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大力跟踪科学发展,吸引60余万人次在线受教。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大青年典型的选树、推树力度,深度挖掘“全国青年文明号”“央企楷模”“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一线攻关团队和个人的故事及精神,用青年自己创造的生动感人的先进事迹教育自己,做到用“好例子”,教会青年“怎么干”,报告文学作品《砺剑长天》等入选国资委《大国顶梁柱》文集全国示范。
强化思想意识教育。着眼危机意识、风险意识的灌输,通过党委书记季度青年座谈会、“支委1+N”“党群三人行”等谈心谈话,引导青年科技人员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鼓励青年用其所学报效祖国。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教育,二部青年始终坚守航天报国初心、积极履行强军首责,其中多名青年获得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10 余项全国级荣誉表彰。
聚焦核心关键技术选用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二部围绕航天强国建设需要的核心关键技术,以工程实践为驱动重点培养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青年领军人才;制定专业精准研究追踪方法,成立“猎豹”等10 余个技术跟踪小组,针对性地选用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加强校企联合,成立“智能控制”等30 余个联合实验室,形成有效抓手和平台,持续保持专业活力并增强技术储备。
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以时间为轴建立系统性的青年人才培训体系,针对新入职、入职2~5 年、入职5~7 年的青年分别实施“三助力”(助跑、助推、助飞)计划;传承航天“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开展“四带徒”(院士带徒、老总带徒、军地导师带徒、家庭导师带徒)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导师带徒的内涵外延,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发展。
深化“青年助理”品牌实效。二部创新实践的“青年助理”品牌活动已在全国军工企业推广实施。作为源头二部继续深化品牌体系,树立“选、聘、考、评”的管理标准,重点突出“科研、综合、政工”三大类“青年助理”岗位,以独立完成部门领导或专家布置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绩效工作为考核点,进行星级划分,最终通过五星级评定的青年助理可直接列为中层领导或中高级技术人员后备进行重点培养。自2010 年运行以来,二部累计2135 名“航天新兵”通过青年助理平台走上成长“快车道”,青年助理活动案例成功入选“首届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100 例”。二部多措并举搭建的人才成长平台,使青年成长为骨干的时间平均缩短3 年,培养出领军型、专家型、潜力型三级人才队伍。
完善薪酬体系设计。二部紧抓国家推进军工事业单位改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青年创新创业等契机,根据实际探索制定适应青年科技人员成长成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不断提升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收入水平;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微循环”,实施承诺在前、及时奖励的“预先承诺”奖励机制,针对重点项目和任务开展“点穴式”的精准激励。
选拔聘用拔尖优秀青年。中层领导人员竞聘采取多维测评方式,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拔综合素质强的青年人才;新增资深主管、高级主管岗位,拓宽管理人员成长通道;加大青年技术骨干职称评聘的破格选拔力度;选派青年骨干赴国外学习、轮训,邀外国专家来华交流,多名青年入选军事科技领域青年托举人才、集团青年创新型拔尖、优秀后备人才。
优化精神激励策略。加强青年员工绩效的具体指导,部门领导帮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确保薪酬激励作用有效发挥;采用信任激励、情感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青年更多的认可、授权和尊重,帮助青年调整情绪偏差,使其与组织保持目标一致。近年来,二部青年职工工作满意度逐年上升,并稳步保持在96%以上。
改进科研作风。建立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对于青年围绕科研生产任务反映的问题,相关部门2 日内要有反馈,3 日内提出解决方案;精简流程精准到人,减少任务周转时间,做到任务下达“不拖延”,时间余量留给设计师,确保不发生因管理链条过长导致设计师有效工作时间被压缩,影响工作质量、效率的情况发生。强化各级服务意识,坚持“以设计师为中心”,避免技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为科研生产保驾护航。
加大“四化”应用。强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注重顶层策划和统筹建设,规避信息孤岛、各自为战的情况发生,做到“数据共享、智慧管理”。大力推广各类信息化工具和平台,不断精简、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工业版微信“航天云雀”协同设计平台为例,能够实现几十人同时在线沟通交流、协同设计,将原先20 天的工作减少到7 天完成,大幅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二部工业版微信在集团内广受好评、迅速推广。
着力解决痛点问题。着眼现实生活中青年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我为青年办实事”活动,建成青年创客空间“空天Space”“52 度咖啡屋”“二部职工健身房”等活动阵地,围绕医、食、住、行等方面切实解决青年实际生活需要。实施具有总体部特色的“凝聚力工程”,举办甲子集体婚礼、航天缘家属联谊会、决战“闪”慰问、靶场小管家等活动,切实将保障工作做到“家”。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春节联欢会、青年运动会、春季健步走等文体活动,着力提高青年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运用员工帮助计划(EAP),开展“健康巡诊下一线”等活动,加强心理疏导,在技术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精神鼓励和组织关怀,让青年员工成为对社会和企业、家庭有用的人和健康的人。
青年强则国强、航天强。当前中国正处于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尤其是创新意识较强的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撑。如何抓实航天企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活力激发是航天军工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常说的课题。二部将继续加快探索和实践的步伐,以“五个加强”入手,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军工企业青年工作,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为助推二部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