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读范文
父爱如灯
1978年,我高中毕业,有幸参加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过去一直都是开卷考试,没有压力,再说书也没读多少,有一半时间都在学校的農场里待着。父亲说,多下点功夫,有个好结果就行。
父亲是个读书人。那年月因为几句话就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父亲带着一大纸箱的书下放了。他把书箱交给我,虽说那时候没有人读书也没什么书读,但父亲还是在我闲暇的时候呵斥我“看书去”。
父亲给我的书多半是文学书籍,散文居多。一本《暖流》我读了多遍,有不少篇什是写莫斯科的事,文笔很美,我至今也不知作者是谁。
那时乡下没有电。为了我读书的方便,父亲给家里准备了两盏灯:一盏小油灯,一盏罩子灯。小油灯是家里人共用的,罩子灯就全归我了。小油灯是用一只小墨水瓶,在盖上凿个洞,再把棉花绳穿过洞当灯捻做成的。罩子灯要花钱买。一般人家都点柴油,柴油比煤油便宜,但灯芯爱结花,油烟大。村民的屋子里多半都很黑,就是油烟熏的。
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父亲不让我做家里所有的事,他把我关在屋里复习。我们家是土坯房,潮湿阴暗,蚊子也多,就是白天都有嗡嗡嗡的声音。为了不让更多的蚊子进屋,父亲把自己的满是补丁的蚊帐给拆了下来,挂在我的门上当门帘。他一个人就在屋外转悠,满墙地找蚊子,白天光线亮的地方蚊子爬在墙上是不动的。要是发现有一只蚊子了,他会搬来凳子,把脚尖踮起来,用一块旧抹布什么的狠狠地把蚊子捂死,嘴里还念念有词。中午我午觉醒来,隔着门帘,看到父亲踮起脚尖捉蚊子的身影,我的眼里就一阵酸涩,这时,也就更增添了我要考上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午后,听到写字台上有动静,父亲就知道我起来了。他端着罩子灯轻手轻脚地进屋了。走到床前,掀开蚊帐,他要把钻进蚊帐里的蚊子捉尽。看到有蚊子叮在帐子上了,他把罩子灯口靠上去,蚊子也就落进灯里死了。之后,他又会把蚊帐边掖到席子下。一向性格急躁的父亲,这时却是如此的温柔和细腻。
屋子里的千格篾窗很小,离地面也高。太阳偏西,光线就越发暗了。这时父亲就会找来几张禾纸和一根筷子,父亲要擦灯罩了。他用手把灯罩的一头捂住,用嘴不停地向里面哈气,然后用筷子摁住禾纸擦着灯罩,他不时地把灯罩放在眼前仰天看着,直至看不到一丝污迹他才摆手。我敢说,父亲是村子里擦灯罩最耐心的人。
说是写字台,其实也就是两个鸡蛋箱子摞起来的,虽说父亲在箱子上已铺了几层报纸和一层白纸,但台面还不是很平坦。所以,罩子灯放在上面,我还是要格外小心才是。在过去的乡下,罩子灯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家什了。
高考的日子一天天近了,父亲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屋里的光线忽地大亮。抬头,一大束白光打在白纸搭成的天棚上。我这才记起早几天父亲请人搭天棚的事。他只是想用白纸反光——用一面镜子从屋外把阳光取回堂屋,再在堂屋放面镜子把光打到天棚上。太阳过一会儿就会向西移动,父亲也跟着屋里屋外地跑,不时地调整两面镜子的角度,好让光完完全全地打在天棚上……
我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有幸成为小山村第一个走进大学校门的孩子。
从小山村到大学,从小城到都市,始终忘不掉的是那束温暖无比的光。
父爱如灯。
(作者陈绍龙,选自《慢镜头下的春天》。有改动)
亮点借鉴
1.文章以“灯”为线索,回忆了在“我”复习迎考的日子里,父亲在生活上关心“我”的事,说明父亲的爱对“我”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父亲对“我”的关爱是多方面的,除生活上关心“我”之外,还在思想上给“我”以鼓励,要求“我”“多下点功夫,有个好结果就行”。
2.成功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更为生动感人。罩子灯全归“我”用、为“我”捉蚊子、为“我”耐心擦灯罩、利用天棚反光供“我”读书等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生活上对“我”的关爱。
右写文章
缝进补丁里的爱 张厚营
窗前,纤细的柳枝随风轻轻地摇曳,我往床上一瞥,心中却平添了一丝惆怅与挂念。我温柔地抚摸着床上那件带有补丁的衣服,不由得流下了泪珠。
“奶奶!赶紧帮我缝缝衣服,都破了好多洞了!”我跑进屋中对奶奶喊道。“好好好,乖孙!”奶奶见她的孙子来了,竟激动地站了起来,满脸绽放出暖阳般的笑容。
我坐在奶奶身旁,看着奶奶戴上有些破旧的老花镜,细心地缝补起我的衣服。她捏着缝衣针,顺手拿出一根线,将线头搓了搓,搓细后,眯缝着一只眼,小心翼翼地把线插入针孔:另一只手捏住穿进来的线,往后扯,对折后打了一个结。奶奶眨了眨眼睛,便又聚精会神起来。她一手拿针线,一手捏住衣服与补丁,在补丁和破洞边缘来回穿梭,拉着线的针儿,在衣服上进进出出,小拇指在衣服上轻柔地触碰着。奶奶手法十分娴熟,每一针都整整齐齐地落在破洞边缘。在奶奶眼中,每一针下去,似乎不是在缝补衣服,而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奶奶每缝上几针后,就用针划一下有些稀疏的银发。最后一针出头,奶奶两手拽着针上的线,用牙去咬。“嘣”——艺术品雕刻好了。阳光洒在奶奶苍老的脸庞上,仿佛她眼神中又闪出一缕阳光,她笑了起来,洁白的牙齿露了出来。她将衣服甩了甩,看看还有没有破洞,检查一番后,将衣服递给了我。
当我触碰到奶奶那双已经被线勒出红印的手指时,心头一颤,没有接过衣服,而是紧紧攥住奶奶的手。我静静地看着这双爬满了一条条血管带有老茧的手,抬头看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的皱纹。十几年了,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看奶奶,看她的皱纹,她的伤痕,她的寿斑……
记忆逐渐模糊,现实更加清晰,我坐在窗前,眼睛有些肿痛,我已很久没去看望奶奶了。我擦擦湿润的眼眶,拿起儿时奶奶缝补的衣服,端详着上面的补丁,每一片补丁都是奶奶对我深沉的爱。
(山东平阴县第二中学八·3班,指导老师:窦娜)
点评
见物思人,一件带补丁的衣服,勾起了小作者对奶奶的思念。作文记叙的并不是大事,而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反映的却是奶奶对“我”的深爱。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节描写,奶奶补衣服的情景,如特写镜头,像一场艺术表演,很有感染力。小作者也是个有心人,接衣服时,看到了奶奶的手,看到了奶奶的脸,体会到了奶奶的辛苦,感情充沛。此外,倒叙手法,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张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