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2020-08-31 19:52张先刚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过程小学数学

张先刚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学的过程,致使学生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惧怕数学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要求,通过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过程;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164-01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爱动、活泼、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新课标的要求,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开展小组讨论、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等方面加以论述。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兴趣是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知识、获取新知识的最大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像故事、游戏、儿歌、谜语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设计出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相符合的活动,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的展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像在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能猜出来。猜对的有奖品。”老师的话刚落地,教室里立马炸开了锅,学生一个个兴奋的议论着。猜想着奖品与谜语,学生的兴趣被谜语与奖品有效地调动起来。“兄弟三人齐上路,有快有慢不停步。走了三百六十日,没有走出玻璃铺。”经过几番猜疑,终于猜出“闹钟”的答案。在学生的欢快声中,顺利的引出今天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闹钟的有关知识——时、分、秒。”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带着愉悦的心情很快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组讨论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动口、动手、动脑的练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学过程的重难点、易错点以及学习的方法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倾听别人不同的意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像在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到单位进行讨论。在汇报展示中,有的组按照角来分,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有的组按照边来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不等边三角形。这时,有的学生认为按照边来分的话只需要分为等腰三角形与不等边三角形。学生在这里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分歧。教师在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同时,再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激烈的探讨声中,学生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理由为: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通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仅使学生学会三角形的分类,还理解了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的特殊关系,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在讨论中,不同思想的撞击,迸发出绚丽的思维火花。并且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防止学生产生“依赖”想法。

3.培养数学思维,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知。并且在进行知识形成过程的探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再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像在“三角形的面积”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先用不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很多的图形,再引导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学生在实际的拼图过程中发现,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为后面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关系除以2,做好了知识准备。学生由已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顺利的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与高的积除以2,因为有了前面用不同的三角形和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图的对比过程,学生就能深刻理解除以2的含义:表示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三角形的面积的探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于除以2的理解,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实际运用中,不会出现忘记除以2的现象。反之,若教师不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而只是让学生强制性的记住公式,那么,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忘记除以2的现象,并且随着知识的积累,学习内容的增多,再加上其他平面图形的公式的学习,例如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学生就容易混淆。因此,在平时的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的要求。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实施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过程小学数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