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翔
摘 要:湘潭地区的灯芯糕的有多种起源故事。有着传说色彩的故事显然是受到中国传统的孝顺、乐于助人等因素的影响。湘潭的灯芯糕和江西贵溪的灯芯糕在起源的故事、制作的工艺等方面有所区别,不过而两者可能有交流。当今灯芯糕亟需进行一定的改良,需要能更加契合年轻人和当今市场展开生产。
关键词:湘潭;灯芯糕;发展
灯芯糕是湘潭的著名小吃,也是极具特色的一种小吃。人们常常说湘潭产三宝:寸三莲,纸伞好,特产盛誉灯芯糕。灯芯糕作为一种糕类状如灯芯,而且可被点燃,据说燃烧一整盒时可以整整燃烧24小时,因此人们称为“灯芯糕”。灯芯糕入口甘甜,略带清凉,且体积较小,不占胃口,适合作为零食食用。在毛主席81岁的生日时,已经生病无法多食的毛主席面对着众多的湖南特色的小吃时仅仅选取了灯芯糕尝了尝,可见灯芯糕确实是能代表湖南风土又较为温宜的小吃。不过,关于灯芯糕的传播和脉络还有很多值得梳理和考证的部分,笔者试图结合各类文献,对目前的几种突出的观点进行展示与对比,并根据文献提出对灯芯糕的保护的建议。
一、湘潭灯芯糕的制作脉络
有关于灯芯糕的来历其实说法不一。湘潭地区的传说版本是说明代孝宗时期,湘潭忠臣乡住着一个叫易奎的穷书生,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易奎聪明好学,17岁就中了秀才。但是为照顾生病的老母,易奎接连三次放弃了考举人的机会。28岁那年母亲强行要求儿子前去考试。考试完毕,易奎匆忙回家一看,老母已人事不知,口里衔着一根灯芯。易奎十分难过,后悔自己不该离开母亲。他急得团团转,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一点糯米。易奎赶紧把糯米磨碎,放点糖,蒸成糕,切成灯芯模样,一根根喂给母亲吃。说也奇怪,喂着喂着,母亲睁开了眼,很快还能说话了,易奎十分高兴。不久来了喜报,易奎考取了举人,这时母亲也恢复了健康,真是双喜临门。从此,忠臣乡一带家家户户都学做这种糕,并起名“灯芯糕”。这样灯芯糕就传播开来了。此外在灯芯糕流行后又有新的传说,据说当时有位灯芯糕制作师傅名为王亮,他做出来的灯芯糕质量相对较差,老板限期三天要求他改进技艺,否则就要辞退他。但是王三家中还有高龄的母亲,两人就指着这一份工作过活。但是这三天之内,他并没有想到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到了第三天,这一天风雨交加,王三的家门口竟然来了一位老婆婆,王三就邀请这位老婆婆进家避雨,并且还帮助老婆婆治疗腿伤,谁知老婆婆竟然是本地的土地婆婆,她是了解到王三的苦处特地来解困的,她给了王三自己的白头发,传授王三将白头发放入灯芯糕中,灯芯糕则会变得清甜而又柔软。王三依言而行行,果然如此。从此之后,王三的灯芯糕的质量越来越好,也收了很多的徒弟。
很明显,在这之中很多都有传说的色彩。真正的情况笔者认为很有可能是湘潭本地的糕点经过各种方法的改革而新制成的。再有,如果我们能认为第一种传说有一定可信度的话,那么这种糕点很有可能是从这位易奎的家乡江西传过来的。至于第二种传说可信度自然较第一种是比较低的,应当只是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革之后的托词。
笔者怀疑王三应当是部分资料中所显示的1879年的衡阳黄正大、周维四等人。清咸丰年初,衡山人黄正大参加湘军,后因战争流散,在浙江绍兴一家糕点作坊做工,学会了一套糕点手艺,来到湘潭城后,受聘于湘潭龚庆祥,开始做苏点。此时灯芯糕应当是经过了一次改造。
此外,这样的传说的广泛流传,应该与人们的意识当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有关。中国自古提倡孝道和助人的良好品德。这两个小故事分别反映了这样的良好品德与这样一种。有着美好品德的背景故事的糕点相联系起来,自然也能使得这个糕点有着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二、对照:湘潭灯芯糕与贵溪灯芯糕
灯芯糕其实并不是仅在湘潭有,在江西的贵溪也有灯芯糕。这种灯芯糕相传是由铁拐李改进的。时间也是发生在明朝的末年。生产灯芯糕的这家商店名字叫龙兴铺。他家本是卖灯芯草起家,而现在生产云片糕为生。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将云片糕制作成了灯芯的样貌,果然大卖。有一天,类似于湘潭王三的故事,也是一个大风的天气,有一位乞丐出现在龙兴铺的门口,祈求入店避雨,店主也是将乞丐让入了店内避风,并且还留宿一晚。这位乞丐第二天翩然而去,在桌上留下了一包香料和一张配方。此时店主才结合起最近传说中铁拐李在此地云游知道这位乞丐正是铁拐李本人。按照铁拐李传授出来做出来的灯芯糕香甜可口,甘美非常。当然,这个故事也是有传说的成分在,笔者更想探寻两地灯芯糕的联系。有资料称贵溪的灯芯糕是万历年间生产的,不过笔者还没有找到更加明确的资料。因此还不能判断两地灯芯糕有直接的联系。
如果从用料上来比较看,据传清代的龙溪的灯芯糕内使用了丁香、肉桂、白芷、薄荷、甘草等30余种名贵的药料,再加上优质的马油,基本的用料糯米和白糖制作成的,看起来用料颇为讲究。传统的湘潭灯芯糕据说是使用元粉、百合粉、白糖、猪油、红瓜、青梅、肉桂制成的。今人刘家宝编著的《食品加工技术、工艺和配方大全》将两者的配料都记载了下来:湘潭灯芯糕的制作原料为:糯米粉25千克、绵白糖24千克、猪油1.5千克 、玉桂油25克、红丝150克;龙溪灯芯糕的制作原料为:精制糯米粉24千克、炼糖24千克、中药粉末(肉桂、丁香、当归、茴香、白芷、陈皮、甘草等)100克、炼糖用小磨香油3.5—4千克、籼米适量。很明显的是龙溪的灯芯糕用料要更为讲究。
同时,两地的灯芯糕也是各自大放异彩。乾隆帝吃过贵溪的灯芯糕后赞不绝口,而湘潭的灯芯糕在咸丰年间全国名特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一等特产;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受到各方赞誉;1988年5月,又被评为湖南省“知名糕点”。两者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如果以本文所找的史料的时间为准的话,似乎湘潭的灯芯糕生产要更早。虽然明清之际有“江西填湖广”的传说,但是这次似乎并不是从江西传来。有关于两者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三、余论
现在灯芯糕的生产已经有了机械化。2019年湘潭在线曾经对灯芯糕做过调查,发现灯芯糕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狭窄。在传统的售卖商店新华斋中,大部分前来购买的人都是中老年人。因此,更新灯芯糕口味品种,贴合年轻人的口感,开发年轻人的市场,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余玮.晚年毛泽东湘鄂行轶闻[J].福建党史月刊,2014,(第7期).
[2] 佘意明著,株洲文明史略,岳麓书社,2015.05,第107页
[3] 刘宝家等编. 食品加工技术、工艺和配方大全 续集3 上[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08.
[4] 湘潭市民間文学集成编委会编.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 湘潭市分卷[M]. 1989.03.
[5] 政协贵溪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贵溪文史大观[M]. 政协江西省溪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