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熊猫“同居”的日子

2020-08-31 01:25何天虎
意林·少年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饲养员栖息地秦岭

给大熊猫当“奶爸”

大家好,我是何天虎。

10年前,我来到陕西的大熊猫繁育基地,成了一名饲养员。我运气还挺好,工作两个月之后,我饲养的那只大熊猫就生下了一只熊猫宝宝。熊猫宝宝刚出生时,身体比较弱,而熊猫妈妈非常尽责地照顾它,常常抱着它待在原地不动,连食物也不去找。

当时,我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喂熊猫。我会把竹叶一片一片地剪下来,然后卷成一团,递给熊猫让它吃。如果你动作太慢,它等得不耐烦,还会回头给你一个眼神,好像在问:“你是怎么回事?动作怎么这么慢呢?你这个饲养员还想不想干了?”

和熊猫相处久了,我发现熊猫特别像人:它们的前掌特别灵活,可以轻松抓起东西,吃东西会用前掌来拿,抱孩子也会用前掌去抱。

2014年,我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第一次见到了野生大熊猫。其实,熊猫相对于其他动物,性格是很温和的,这和它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它吃竹子,就不再是捕食动物。但它毕竟是熊,其他动物也很少会去攻击它。在野外,它跟其他动物的关系算是比较友好的——我吃我的竹子,你们爱干吗干吗去,别来惹我。

熊猫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比较曲折。熊猫的历史有800万年,而且它的发源地就在中国。人类从森林里面出来,开始搞农耕。“刀耕火种”,就是放火把森林烧了,在上面种地。这样熊猫和其他动物的栖息地就被压缩了。再往后,我们搞工业化,需要更加方便的交通,就开始四处修路。我们把修路这个工程叫作线性工程,因为它真的就像一条一条的线一样,这些道路把熊猫的栖息地分割成很多个碎片。

大熊猫栖息地的碎片化很早就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咱们国家是非常重视大熊猫保护的,目前已经建成了67个大熊猫保护区。

走廊带重建15年后才初见成效

大熊猫是非常有魅力的动物,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我们这么多年做的事情,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第一,恢复被破坏的大熊猫栖息地;第二,寻找人和大熊猫相处的新方式。

要恢复栖息地,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走廊带,把破碎的栖息地重新连接起来。

举一个有关秦岭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国家修了一条公路——108国道。它横穿秦岭,刚好也穿过了秦岭大熊猫核心种群的生活地带,把这个种群分成了两块。西边这一块,大熊猫的数量有200多只,比较稳定。东边这一块,只有20来只,这些大熊猫就处于比较高的灭绝风险中。

后来,国家在秦岭又修了一条隧道,这条公路就被废弃了。我们就和当地的保护区决定,建一条走廊带,把这条公路封起来。

公路封闭之后,大熊猫就可以从这边走到那边去了吗?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大熊猫真的是一种不太喜欢运动的动物,它每天总共就走几百米,而且得边走边吃,没有食物的地方它是不去的。

所以我们就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空间上的连通,把路封起来,不让人进去干扰;第二是恢复这里的植被,尤其是竹林。

2018年,我们终于看到有一只大熊猫在隧道北侧的公路上活动,这才证明这个走廊带是初步见效的,而这前后经历了大概15年的时间。

保护大熊猫的意义

我们把熊猫叫作伞护种,因为保护了熊猫,和它有关联的森林、森林中的动植物、水源、空气、土地等都可以得到保护,我们人类也或多或少享受到了保护大熊猫所带来的生态效应。

我是一个科学乐观主义者,我觉得人类的未来一定非常了不起。到那时,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天的生态、气候方面的一些问题,可能就会有一种洞若观火的感觉。那時候,我们可能才会真正明白,像大熊猫这样让我们达成一致去保护的动物,对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将来,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小小摘自《品读经典》

猜你喜欢
饲养员栖息地秦岭
我是小小饲养员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快乐的饲养员
BEAN SCENES
好忙好忙的秦岭
抵达栖息地
情系熊猫,一个饲养员的独白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