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0-08-31 07:37曾兵芳赵高禹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导论化学育人

曾 造,曾兵芳,赵高禹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2]这要求高校要加强思想价值的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在发挥思想政治课程育人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其它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是在各门课程教学和改革过程中要全方位、多维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师深入挖掘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把思政内容和价值观培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化学专业导论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化学专业发展历史、发展趋势、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业规划、就业前景等,以培养学生专业思想、科学精神,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4]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在化学专业导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值得进行深入探索。

1 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不重视课程思政

近年来,很多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提倡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重心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方面,弱化了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等几门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非思政专业,不少教师缺乏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没有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特别是理工科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和方法,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是从专业的角度系统讲授学科知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不多甚至没有,不能体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育人理念。

1.2 学生价值观念不明晰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接受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但他们在价值观念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际、国内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有个人对学习、对专业及就业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大一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渴望,但生活经验不足,思想意识不成熟,在受到各种腐朽思潮影响时,理想信念容易动摇;有的受家庭溺爱影响,形成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缺乏团队合作和责任担当意识;有的目标不明确,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对专业就业前景不清楚,不能结合就业岗位需求来针对性学习,缺少学习的动力和拼搏精神。

1.3 化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不紧密

十八大以来,化学专业的部分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在课程实际安排时,课程教学的设计多数以教材基础内容为准,专业课程教学在育人导向价值方面未凸显,思政教育内容与化学专业内容结合不紧密,不能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适时有效地接受思政教育。有的即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一定程度的结合,也没有新颖性、启发性,不能更好体现专业课程育人的作用。

1.4 缺乏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的第一因素是专业教师,这要求专业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课程育人的教学能力。[5]而目前高校的化学教师队伍中,普遍缺乏高水平的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化学专业内容的教学,自身思政教学水平有限,影响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同时,也缺乏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不能从专业整体角度来提炼导论课程思政元素,导致课程中融入德育思想的教学方法研究较少,不能很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 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模式的构建

如何在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有效地融入思政政治教育,既使学生对化学专业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又让他们树立高尚的情操,笔者认为,首先要形成化学专业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并构建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1 形成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把德育元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形地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每位教师政治站位要高,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立德育人的神圣使命,认识到教育既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又是为国家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因此,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对化学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化学专业知识、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道德情操,多关注教育方针政策、会议精神,多关注教育新闻热点话题,做到爱国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求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同化”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和灵魂得到升华,将课程育人理念无缝地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

2.2 构建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化学专业导论课程内容涉及专业认识、课程体系、学科知识、思想教育、职业规划及创新教育等,主要为学生解答化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等关键问题,具有指导性、方向性和引领性作用。[6]从课时结构来看,课堂讲授课时占主要部分,约为12学时;参观、见习、经验交流等实践环节,约为4个学时,共有16学时,1学分。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化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简史及未来前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化学学科思维和责任担当意识。课程改变原来单纯讲授化学专业知识的教学方式,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一团队、三平台、六思政”的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图1 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课程组建了一个化学专业导论教学团队,创建了线上线下教学、实验展馆实践、书记学长交流等三个平台;围绕化学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导论课程内容要求,课程提炼出六个方面的思政育人元素,通过介绍化学发展简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解读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学习目标,分析教师资格考证以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拼搏精神,讲解化学核心素养知识以增强学生职业道德等价值取向,探讨化学学科思维以培养学生绿色化学和创新意识,利用参观经验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 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所有课程思政,均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展开。

3.1 组建教学团队,精选课程内容

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对于提高专业教师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有重要意义。化学专业导论课程组建了由两位教授、两位副教授(博士)和一位中学正高级教师的教学团队。团队根据专业导论课程要求,通过教学研讨,精选了化学学科发展简史、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化学学科思维和学科前沿、教师资格考证及就业分析、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专业参观和经验交流等六大模块内容,并挖掘了相应模块内容的育人元素。团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导论知识,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教师教学的主要课程内容和育人元素见表1所示:

表1 教学团队及课程内容

3.2 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3.2.1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扎根人民、奉献祖国。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实用的学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及社会发展与化学息息相关,为人类社会进步、生存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化学的发展一直推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前行。如我国在陶器、铜器、铁器、酒醋、染料、火药等的生产,积累了很多早期的化学知识,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在化学专业导论教学中,展示有关陶瓷、青铜器、火药等的精美图片,分析其化学成分及性质,工艺制作过程,探讨青铜器的锈蚀机理、除锈方法及青铜器的保护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同时还能增强文化自信。在讲解化学发展简史时,可介绍我国著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制碱企业,1939年侯德榜首先提出了“侯氏制碱法”,该法的特点是将制碱厂、合成氨厂、石灰厂联合起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用率,得到了西方列强的认可和尊重。1965年,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1981年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对揭示生命奥秘有重要意义……这些,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国家的科学声誉。这些教学案例能加深学生对化学专业的认识,增强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2.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教育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建构化学思想、拓展化学思维、培养科学意识和品质。在化学专业导论授课中介绍国内外优秀化学家不畏困难的求知精神、百折不挠的探索态度和生动感人的典型事迹,让学生了解,科学认识并不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的,它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不畏惧失败、勇于挑战的精神。如在讲授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介绍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多年的努力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表现出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在讲元素发射性时,可介绍法国波兰裔伟大的科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对放射性研究及发现钋和镭元素获2次诺贝尔奖,巨额的诺贝尔奖金和学术荣誉,居里夫人毫不夸耀,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老师。在晚年,她身患重病,仍然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把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在讲药物化学时,可介绍我国突出贡献的化学家屠呦呦,她和她的团队经数千次的实验探索,从天然产物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青蒿素,具有速效和低毒的优点,是一种治疗疟疾效果最好的药物,拯救很多人的生命。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中国人。这些名人轶事穿插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还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他们身上折射的科学精神和做人的品质;学习他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学习他们埋头苦干、潜心专研的科研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淡泊名利、谦虚忘我的高尚品质。[7]

3.2.3 树立理想信念和拼搏精神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不少大学生对化学专业不了解,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奋斗拼搏精神不足。在讲解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时,强调学生要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合格人才,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课程还可分析2019年中美贸易战中“华为海思公司总裁致员工的一封信”的案例,华为公司依靠自己过硬的技术和对风险挑战的长期准备,成功抵制美国对中国资源、技术的封锁。人民日报评价,华为多年前作出“极限生存的假设”,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华为面对风险挑战,有那么一种骨气、底气与硬气,表现出一种沉着冷静、从容淡定的姿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自强、自信的奋进拼搏精神。通过解读化学专业培养方案及华为中美贸易战的案例,引导每位学生要着眼未来,树立理想信念和目标;要有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面对困难挫折,要有坚强意志力,坚守初心,永不放弃的精神,相信奋斗才能获得成就,拼搏才能创造生命奇迹。

3.2.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大学阶段是年轻人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对学生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课程介绍中学化学核心素养和教学现状时,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与学生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化学专业的了解,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同时,通过分析中学化学教师必备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努力学习、认真准备,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分析近年来的教师资格考试、考研究生、就业等现状,如2019年,全国、省市教师招考和公务员招考职位和招录人数大幅减少,就业竞争激烈,让学生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分析教师岗位需求和相关就业前景,让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提早进行学业规划和就业准备,明确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合理规划时间、分解任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3.2.5 培养绿色化学和创新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自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内容,深入发掘经典绿色化学思想,如采用微型实验能有效减少试剂消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验产生的废渣废液分类集中处理,对可使用的物质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课程介绍侯氏制碱法时,将合成氨工业与制碱工业创造性地联为一体,节省工业过程,原料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降低了能耗和成本,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体现了创新利用原料、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8]针对近几年我国北部出现的雾霾天气,分析雾霾的主要成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教育学生要具备绿色化学思想,要爱护环境、珍惜生命。通过分析实验教学、生产生活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污染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2.6 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多数学生喜欢动手做实验,他们注重化学实验的目的、现象和结果,但是,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经常忽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在进入实验室前,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室安全守则,掌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实验步骤和老师要求完成,实验药品取用、实验操作要规范,如取用易挥发、有毒有害的药品,需在抽风厨中进行,取用后立即盖上瓶盖等。实验后,分类处理废渣废液,剩余的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放回原处,关好实验室门窗水电等。课程分析典型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如2015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原因是实验用的氢气瓶意外爆炸导致的。2018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主要原因是实验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室管理不到位等。通过这些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提醒同学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规范操作,消除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3.3 改进教学方法,搭建三个平台

以问题为导向、育人为目的,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课堂研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情境教学、线上线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点推行基于问题、案例分析、线上线下和情境体验的教学方法,加强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9]教师结合生活、社会热点话题,适时地插入精心准备的典型事例等育人元素,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在一起,育人无痕,备受学生欢迎。如课程分析近几年的就业数据和就业方向,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白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在制定个人理想、学习目标时,是选择考研究生、就业,还是创业等,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思考。

为改变传统教室课堂教学方式,课程搭建了线上线下教学、实验展馆实践和书记学长交流等三个平台。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资源,上传典型教学案例、安全事件,发布交流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参与线上线下教学,去思考分析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我校位于黔西北,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黔西北红色文化展馆和专业实验实践平台,在现场去体验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去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仪器设备,追忆过去,珍惜当下,让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操得到升华。课程搭建书记与学生交流平台,邀请书记介绍学院的特色优势、实验教学条件,并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等;还邀请优秀学长与大一新生交流学习方法、职业规划(考研、就业、创业)和课外素质拓展等,以鼓励新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这些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在实际情景中去分析、去思考问题,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4 更新教学评价,落实立德育人

以对化学专业认识和立德育人为目标,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化学专业导论课程采取“F+S”的评价方式,F表示期末考试成绩占50%,S为平时成绩,如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学业规划,在线问答等)等占50%,期末考试写一份与化学德育思想相关的论文。

为了解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育后,学生在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理想信念、学习兴趣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2019年12月,课题组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2019级化学专业49名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9份,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思政的问卷调查

由表2可知,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占81.6%,能增强科学精神的占85.7%,能树立理想信念和学习目标的占83.7%,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占80%,对课程学习感兴趣的占91.8%。可以看出,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树立了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了学习兴趣,真正发挥了课程育人的作用。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大学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和思政育人的作用,每位专业教师都有肩负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通过化学专业导论课程学习,同学们加深了化学专业认识,了解专业课程设置、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规划自己的未来。专业导论课程组建教学团队、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还深入挖掘专业知识承载的育人元素,将思政内容和育人理念无缝地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科学精神、拼搏精神,树立理想信念、学习目标,具有责任担当、绿色化学意识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思政虽然对学生思想有一定教育作用,但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课程还需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教育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导论化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