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合氯醛不同给药途径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镇静效果比较

2020-08-31 08:33关翠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灌肠口服例数

关翠柳

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1-2],其药理作用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3]。广泛用于检查、治疗时不合作患儿的辅助用药和治疗,是儿科常用镇静剂之一[4]。临床上辅助检查如CT、MRI、听觉诱发电位等需要求小儿保持绝对安静,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如果镇静效果不佳,检查不能顺利进行,需再次预约检查时间,增加了患儿使用镇静剂与就诊次数,加重护士工作量,故而应依靠药物镇静效果确保检查治疗顺利完成[5-7]。为提高镇静的成功率,本文研究不同年龄的患儿使用水合氯醛镇静,比较口服给药和直肠内给药2种给药途径的镇静效果,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共402例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前使用水合氯醛镇静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现将镇静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9年1月—2020年3月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共402例使用水合氯醛镇静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作A、B组,A组为年龄2个月~18个月患儿,平均年龄为(7.94±3.79)月,B组年龄19个月~60个月患儿,平均年龄为(36.11±13.34)月。检查前已由主诊医生确定无镇静药物使用禁忌证,其中A组166例患儿随机分为口服组(76例)与灌肠组(90例)。其中口服组男童40例,女童36例,平均年龄(7.76±3.96)月;灌肠组男童48例,女童42例,平均年龄(8.12±3.12)月。组间基础资料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236例患儿随机分为口服组(100例)与灌肠组(136例);其中口服组男童54例,女童46例,平均年龄(37.37±12.54)月;灌肠组男童74例,女童62例,平均年龄(34.85±14.02)月。组间基础资料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宣教 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告知患儿家属检查前后注意事项:(1)剥夺睡眠:6个月龄内的婴儿使用水合氯醛前2小时不能睡觉,7个月龄~1岁,3小时不能睡觉,1岁以上6小时不能睡觉[8-10];(2)饮食控制:1岁以内婴儿使用水合氯醛前60分钟禁食,1岁以上2小时禁食。

1.2.2 用药方法 根据患儿体质量、年龄确定所需水合氯醛用量,按照0.5 mL/kg体质量计算,最大量不超过10 mL[11]。

口服方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用10%水合氯醛溶液,从患儿嘴角分多次将药物灌入,每次灌入小量0.5~1 mL,观察小儿吞咽后再灌入下一次,灌完后尽量不要大动作改变体位,轻拍诱导入睡,防止药物倒流。

保留灌肠法:剂量同口服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0%水合氯醛溶液,接上一次性8号吸痰管,前端涂上液体石蜡油,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将导尿管轻轻插入肛门,深度为:婴儿2.5~4.0 cm,幼儿5.0~7.5 cm,注射器乳头向下,推注注射器缓慢注入药物后再将空气注入以冲净管内药剂,保证剂量准确,捏紧臀部,快速拔出导尿管,嘱家长以小纱布压堵患儿肛门,避免药物流出,轻拍患儿诱导入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给药方式后的镇静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评定标准分作3级[7,9]。

显效:给药15~30 min后,患儿可安静入睡,四肢松软,配合性好,可顺利完成检查。

有效:给药后患儿嗜睡,可接受检查,不过偶尔有轻微躁动。

无效:给药后30 min无恐惧、哭闹、暴躁等反应,检查时无法积极配合,不得不辅以其它镇静药物。

镇静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统计数据值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计数资料采取(例)%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表示,经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口服与灌肠用药后镇静效果比较

A组(2个月~18个月)口服组:用药后镇静总有效率为93.42%,显效6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灌肠组:给药后镇静总有效率为71.11%,显效50例、有效14例、无效26例。口服组总有效率高于灌肠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19个月~60个月)口服组:用药后镇静总有效率为81.00%(81/100),显效72例、有效9例、无效19例;灌肠组:给药后镇静总有效率为91.91%(125/136),显效100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口服组总有效率低于灌肠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镇静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中,统计小儿使用水合氯醛过程中不良反应表现,口服组以恶心呕吐、呛咳为主,灌肠组以排便或腹泻为主。其中A组,口服组(恶心呕吐3例、呛咳4例),灌肠组(排便或腹泻24例),口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灌肠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口服组(恶心呕吐13例、呛咳10例),灌肠组(排便或腹泻10例)。口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灌肠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口服与灌肠组儿童用药后镇静效果比较 [%(例数/总例数)]

表2 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镇静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例数/总例数)]

3 讨论

水合氯醛是美国儿科学会指南中推荐的镇静药物,有口服给药和直肠内给药2种途径。国内文献报道小儿直肠内给药镇静成功率高于口服给药[12-14]。本次研究发现2个月~18个月婴幼儿采用口服用药后镇静有效率高于灌肠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灌肠低;而19个月~60个月儿童采取灌肠给药镇静有效率率高于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口服低。分析原因是婴儿由于肠道比较敏感,无自控力,灌肠时肠道易受刺激,还未达到药效药液就随粪便排出来,保留在肠道的时间短,故容易失效,另一原因水合氯醛虽然有刺激性臭味,但是婴儿自我辨别食物的能力弱,对所见过的仪器以及相关操作治疗恐惧感不强,反抗的能力弱,容易喂药,引起恶心呕吐副反应比幼儿几率低,故婴儿宜口服水合氯醛效果比灌肠给药更好。而幼儿刚好相反,对肠道的自控能力更好,灌肠后不容易引起排便。但这阶段的儿童已有服药史,因水合氯醛有较强的刺激性臭味,且口服时苦涩感明显,幼儿此时已具备对不喜欢的东西进行拒绝的意识,就算是与甜的东西混合服用也会把药液吐出,故对口服药物非常反抗,而强行喂药时会哭闹,哭闹就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甚至呛咳,导致用药不成功。而对这部分患儿采用灌肠给药可取得更好镇静效果,患儿也更易接受。

综上所述,1岁左右的婴幼儿采用口服水合氯醛形式给药的镇静效果更佳,18个月以上小儿采用灌肠水合氯醛形式给药更适宜。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还需临床医师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作出最合理选择,确保患儿能安全、及时得到诊治。

猜你喜欢
灌肠口服例数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