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让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需要充分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地引导孩子喜欢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还能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想让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需要充分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
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数学情境更容易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但我们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注意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小红去文具店买文具,买一支铅笔是1 元,橡皮是5 角。小红买了两支铅笔和两块橡皮,去柜台结账时,小红给了售货员阿姨5 元钱,售货员阿姨应找给小红多少钱?我们提示孩子运用了加法、减法的运算。孩子结合自己平时买文具的经验,先计算出买铅笔的钱,然后计算出买橡皮的钱,再算出小红购买文具的总支出,最后用小红手里的5 元钱再减去花掉的钱就是找回的钱数,这就完成了整道题的解题思路。
我们在为孩子创设数学情境时,应该能够让孩子从情境中找到乐趣和兴趣,进而自发地进行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学习方式正好可以规避传统填鸭式的不足,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进而有助于提高孩子数学核心素养,保证孩子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玩学结合,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小学生正处于十分好动的年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可以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培养他们的学习乐趣。除此之外,还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数学解题思路的认知,进而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教孩子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例如,教孩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图形时,家长可以从折纸入手,通过动手实践,将抽象化的数学理论知识向形象化层面进行转变。
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让孩子对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形状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帮助孩子从生活当中发现数学知识,让他们意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意识后,再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鼓励合作,提升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为了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数学,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孩子分成若干小组,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同时,由于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小组内的分享,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巧用绘图,激发孩子自主学习意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孩子的思维模式偏向于形象化,所以,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绘图的方式,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形象化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以植树问题为例,在20米的道路上,每隔5米种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植多少棵树?孩子的答案有4 和5 两种。单纯地依靠想象很难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因此,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纸上进行描绘。孩子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会发现植树方式的不同会导致植树数量的不同。在形象化的模式下感知数学问题的不同解题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就已经对数学问题进行了主动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在未来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能化被动为主动,进而全面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