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辉 黄志明
摘 要:苦槠喜温、喜湿、喜光、喜肥,但又耐干旱瘠薄。树体高大,为常绿乔木,树冠浓密,花鹅黄色,具淡青花香,种实药用、食用广谱,木材不惧水湿,亘古耐用,是江南名居主要栋梁之材,深受人们的青睐。为此,经岁月的磨砺,苦槠树成为我国亚热带较为古老广袤的常绿树种,形成了悠久的苦槠生态文化。介绍了苦槠的特征特性、地理分布,阐述了其用途与价值,并叙述了其繁殖技术。
关键词:苦櫧;涩肠固脱;树木生态文化
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schott.),又名苦槠栲、槠栗、苦槠子[1]。壳斗科锥(栲)属常绿乔木树种,是中国亚热带自然与人工栽培珍贵树种。
1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25m,胸径60cm[2]。树皮浅褐色,浅纵裂,条片状剥落[3]。当年生枝红褐色,有棱。叶片厚革质,长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7~14cm,宽3~6cm,先端渐尖至狭长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光泽,下面银灰绿色,两面无毛,叶柄粗壮,长1.5~2.5cm。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蕊鹅黄白色,穗状花序,清香单生叶腋;雌花单生于总苞内。壳斗(总苞)卵圆形,熟后开裂,直径1.2~1.5cm,小苞片鳞状三角形,先端针刺状,排列4~6环;坚果单生,近球形,直径1.1~1.4cm,有褐色细柔毛,顶部短尖,被短毛。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主要识别特征:树皮浅褐色,条片状剥落;小枝有棱成沟槽;叶片螺旋状排列;边缘中部以上疏生锐齿;壳斗包裹坚果的4/5,小苞片鳞状,横向联合成4~6个圆环[3]。
2 生物生态特性
喜光、耐干旱瘠薄,在湿润、排水良好、肥沃的山坡中下部的山地黄壤生长良好。深根性,萌蘖力强,生于海拔200~1000m的山林中,常和樟、杉、马尾松、木荷及甜槠、栲槠等属植物混生,村旁、路边也常见有栽培,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之一。
3 地理分布
分布于长江以南,南五岭以北丘陵山地。四川东部、贵州东北部也有分布[4]。
4 用途与价值
4.1 木材用途 木材黄棕色,结构紧密、坚实,有弹性,纹理粗犷、清晰,为家具、农具及机械等制作的上等用材。特耐腐,农家常用作前庭大门和门框、履挡经常年日晒雨淋仍不腐朽,是上乘建筑和船舶用材。其枝桠为优良食用菌培养材料。树皮可提制栲胶。
4.2 食用价值 苦槠淀粉除做苦槠豆腐外,还可加工成苦槠粉丝、粉皮、糕点,深受人们的青睐。
4.3 药用价值 苦槠粉通气解暑,去滞化瘀,特别是对痢疾和止泻有独到的疗效,是涩肠固脱的药食同源好原料。
4.4 观赏价值 苦槠树体高大,常绿,树冠浓密,尤其是4~5月花开时节,满树冠鹅黄色花的清馨,沁人心脾,顿觉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极具观赏价值,可在庭园中孤植、丛植或混交栽植,作为风景林、防护林、工矿厂区绿化林。
4.5 生态价值 苦槠树的枝叶浓密,能吸收CO、SO2等有毒气体,可用于城乡、工矿园林绿化、美化、香化、彩化、珍贵化的碳汇树种;苦槠叶片厚革质,有防风、避火作用,鲜叶可耐42.5℃着火温度,是良好的防火树种之一。
苦槠早春换叶,枯枝落叶多,长久堆积腐烂,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亦有助增加土壤中碳汇功能,是营造水源涵养林和碳汇林的先锋树种。
苦槠树深根性,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不论陡山、肥力瘠薄之地及芒草山,它都能生长,所以,苦槠又是荒山造林的先锋阔叶林树种,常和木荷、杉、马尾松、甜槠、青冈栎混交造林,亦可营造苦槠纯林。
5 树木生态文化
苦槠粉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脂肪、淀粉、蛋白质、单宁、钙、钾、钠、镁、铁、硒等元素,尤其是单宁更是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珍稀上品。《本草纲目》称其低热无毒、营养丰富。《中药大辞典》:橡子取粉食,可健人,涩肠固脱,治泻痢脱肛及痔疮。《中国乡食大全》:“医食同源”。我国的邻国俄国、朝鲜尤甚喜食。难怪唐代大诗人皮日休,一千多年前便在《橡叹》一诗中咏:“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怄怄黄发,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眶,几曝复几燕,用作三冬粮……。”从此,我们的老祖宗许久以前就将其奉作“盘中餐”了。种仁中的单宁含有宁酸,使苦槠(壳斗科植物的种仁)苦涩又具收敛性,所以,食之,要长时间浸泡水中,常换水,将单宁酸浸出后,才能去掉苦涩味。在过去没有冰箱的时代,秋冬时节,农妇将采回的苦槠晒干,研磨,清除坚果壳,留下苦槠粉,浸水并换水4~6次,滤去苦涩味,然后做成苦槠豆腐,切成薄片,贴在灰砖墙上,一方面让灰砖吸去部分水分,另一方面是让太阳光晒干。当时8:00做好,17:00即可从墙上取下晒干的苦槠豆腐片,用布袋装好,挂在通风处,防霉变。待次年5~6月青黄不接时,拿来度灾荒。但注意其性寒,肠胃不好之人不可多食。
笔者于2015年11月23日在婺源县江湾镇栗木坑村上金田村组科考时,发现有以苦槠60株为主要建群的常绿阔叶林,当中夹生着2株枫香、2株樟树、2株马尾松、3株女贞、4株南方红豆杉。按面积测算,约有4hm2,苦槠树高28m,胸径60~100cm。靠路边1株高30m,胸径86cm,树龄300年,树干通直挺拔,有点像古杉一样,树梢直指青天,20m以下无枝节。如若仅从苦槠干形来评判,是全省首冠,据当地村民黄镜明介绍,此村组的海拔306m,建村200多年,有人家20户,原生苦槠树在1958年大炼钢铁和文革中砍伐了很多,仅剩这60株了。不管如何,现今看来作为以苦槠树为优势目的树种的常绿群落林,仍然是保护最好的,不但数量多,且质量上乘[5]。上饶市信州区朝阳乡也有一片面积2hm2的苦槠群落,树龄100年左右,树高15m,胸径36cm。而单株苦槠各地有很多,如婺源县沱川乡王家村后山东山寺旁的1株苦槠,内已空,树高15m,胸径3.66m,冠幅30m2,是婺源最古老的1株树,早在唐代就被村民视为汪帝菩萨化身,在此建庙3座,取名东山寺,其中最大一座称为汪帝庙。该苦槠树经历2000多年仍生机勃勃,树干中空,能放1张八仙桌,人可以自由进出,是当地一景。清华镇有1株苦槠树,树高19m,胸径2.47m,冠幅16m2。相传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婺源建治于清华时,此树已巍然屹立于县衙门前,历经1500余年,仍枝繁叶茂。抚州市金溪县合市镇吱岭村1株苦槠,树高20m,胸围385cm,相传树龄100年以上[6]。
6 种子繁殖
6.1 采种 选20~40年生的健壮母树,在10月下旬,当壳斗呈茶褐色时即成熟,进行采种,选籽粒大、饱满、光亮、无病虫的坚果做种子。种子千粒重1.1~1.4kg,选用1%~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河沙消毒,再采用层积沙藏法贮种。
6.2 播种 翌春筛出种子,用1%~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5~30min,后捞出用清水冲洗。苗床用3%~5%的高锰酸钾溶液浇洒床面。条播,每1m播种沟内播20粒种子,播种量900kg/hm2,播时果脐向下置土中,覆土2~3cm然后盖草。4~5月出土,发芽率70%~85%。
6.3 苗木管理 出苗后,掀去盖草,第2周喷0.3%~ 0.5%波尔多液防猝倒病、根腐病,以后视苗木长势,尤其是梅雨时节,每隔15~20d喷床1次,其浓度可逐步加大至1%。接着拔草、松土,喷施0.5%~1%尿素,而后要喷清水,洗去叶、芽上的尿素液,防止烧焦,然后按一般苗圃管理,7月搭棚遮荫。松土、除草、打药、及时排灌。9月底停止施肥,助苗木木质化。1年生苗高20~30cm。截主根移植再培育1年,苗高达60~80cm,即可上山造林。
6.4 造林 山区丘陵的红壤、黄红壤均可造林。整地采用全刈穴垦,穴的规格为60cm×60cm×40cm。用材林3000~3300株/hm2,株行距1.7m×2.0m或1.5m×2.0m。果用林控制在300~450株/hm2,株行距4m×5m或5m×6m。选择春季阴天造林,做到随起苗、随打浆、随栽植,做到根舒、苗直、打紧、适度深栽。
6.5 抚育管理 造林后,前3年的每年6月和9月锄抚扩穴1次,结合施复合肥0.2kg/株,450kg/hm2,后3年,每年6月和9月刀刈1次,并将刈下杂草盖入树蔸部,可保水、保肥。一般管理得當,7年后即郁闭成林。
视当地造林目的需要,可营造苦槠纯林,亦可营造与杉、马尾松、木荷、青冈栎、甜槠等树种混交造林。
参考文献:
[1]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2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07.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05.
[3]赖书绅.江西植物志.第三卷(下册)[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0.
[4]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百度百科.中国植物图像库[DB].北京市,2015.
[5]江西婺源县林业局.婺源古树[N].上海:解放日报,1986.
[6]江西抚州绿化委员会.罗建华.抚州古树名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