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和IgM联合检测有望用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2020-08-28 22:01付全米景川尉瑞平
西部论丛 2020年9期

付全 米景川 尉瑞平

摘 要:目的 探讨IgG、IgM在布病检测和诊断过程中的辅助意义。方法 以SAT 1:100 ++ 作为布病诊断的金标准,采用RBT、IgG、IgM和IgG、IgM并联的筛检试验分别对2013~2017年在内蒙古疾控中心布病门诊首次就诊的人员分析。结果 RBT和SAT相比:灵敏度是95.27%,特异度是98.53%。IgG、IgM并联的筛检试验与SAT相比:灵敏度是94.98%,特异度是79.65%,其灵敏度与RBT非常接近。结论 IgG、IgM并联的筛检试验对人间布病的检测和诊断可能具有潜在的意义。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IgG;IgM;筛检试验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1]。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畜的流产物或食用污染的肉类、奶制品而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为主[2] 。由于与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缺乏特异性的表现,临床上极易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期,慢性化的病人不仅治疗周期长,而且易复发[3],慢性布病患者已成为我国一个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4]。因此,探索更加灵敏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志物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资料来源

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内蒙古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门诊首次就诊的人员。接诊时详细记录就诊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职业、联系方式等)和实验室检查结果(RBT、SAT、IgG、IgM)等重要信息。

二、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试剂、试管凝集抗原试剂盒、ELISA试剂盒(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监制生产)。

(二)检测方法:对门诊首次就诊的人员采集全血5mL。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就诊者血清中的布病抗体的效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量检测就诊者血清中IgG、IgM抗体的浓度。

(三)诊断方法:依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69-2007)。

(四)方法:以血清中IgG、IgM抗体的浓度为12u/mL作为判断标准,探讨IgG、IgM对人间布病检测和诊断的辅助意义。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

四、结果

(一)总体概况

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内蒙古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门诊首次就诊的人员累计48394人,SAT 1:100++阳性共5495人,SAT 1:100++阴性共42899人。

(二)RBT筛检试验

RBT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95.27%,特异度是98.53%,符合率是98.16%,结果见表1。

(三)IgG筛检试验

IgG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79.47%,特异度是84.92%,符合率是84.30%,结果见表1。

(四)IgM筛检试验

IgM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59.94%,特异度是92.82%,符合率是89.08%,结果见表1。

(五)IgG、IgM并联筛检试验

IgG、IgM并联的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94.98%,特异度是79.65%,符合率是81.39%,结果见表2。

五、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政策、防控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既往已经基本控制的布病疫情又再燃起来,报告病例逐年增多,布病的高发不仅给人群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且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布病己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正在面临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5]。灵敏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志物有利于布病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布病的及时诊断对控制和治疗布病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血清学试验在感染早期容易出现假阴性[6]的结果。据报道,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7]高于RBT、SAT等传统血清学检测技术,对布病的的早期诊断可能提供有价值信息。该研究以血清中IgG、IgM抗体浓度为12u/mL作为IgG 和IgM筛检试验的临界值,结果显示:以SAT 1:100++ 作为布病诊断的金标准,IgG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79.47%,特异度是84.92%,IgM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59.94%,特异度是92.82%,这两种筛检试验与经典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灵敏度为95.27%,特异度为98.53%)还有一定的差距[8]。而IgG、IgM并联的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94.98%,特异度是79.65%。IgG、IgM并联的筛检试验灵敏度非常接近经典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说明IgG、IgM并联的筛检试验发现布病患者的能力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接近。因此,IgG、IgM并联的筛检试验对人间布病的检测和诊断可能具有潜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卫生部,2008.

[2] Vila A, Pagella H, Vera Bello G, et al.Brucella suis bacteremia misidentified as Ochrobactrum anthrobactrum anthropi by the VITEK 2 system[J].J Infect Dev Ctries, 2016, 10 (4) :432-436.

[3] 韩国义,崔步云,郝丽萍,等.2010-2017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及控制效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8,33(06):489-492.

[4] 杨宁海,李超,熊浩民,等.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现状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05):837-840.

[5] 王季秋,张晓晨,肖瑛等.2011-2017年吉林省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9(05):390-394.

[6] Khan M Z, Zahoor M. An Overview of Brucellosis in Cattle and Humans, and its Ser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agnosis in Control Strategies.[J]. Tropical medici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2018,3(2).

[7] Mohseni K, Mirnejad R, Piranfar V, et al.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ELISA, PCR, and 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 For Diagnosis of Brucella Using Human Serum. Iran J Pathol. 2017,12(4):371-376.

[8] 尉瑞平,王美霞,宋利桃.布魯氏菌病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9,35(07):7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