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镜镜
摘 要:高校是宣传党和国家先进思想的重要阵地,引导高校学生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本文主要从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实践引导和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研究论述高校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路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式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性,是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各行各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不仅是其将来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思想保障。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深刻领会先进思想的重大价值和对自身发展的巨大影响。
一、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背景下,高校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正面临诸多方面的考验。从不同主体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被教育者缺乏热情。高校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受众,他们学习热情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思政教育效果的整体考量。然而,当代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热情明显不足。首先,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尤其是占绝对多数的00后,他们成长于一个飞速发展的网络新媒体时代,追求高效、快速的学习方式和更具直接效果性的知识。其次,思想政治的教育侧重于对学生主体思想道德层面上的引导和感化,而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影响的直接效果性不明显。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较低,他们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大多源自于课程安排的客观要求和积累学分的需要,而非学习主体的热忱。
(一)教育者自身存在不足。高校是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思想的主阵地,对于大学生积极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极为关键。然而,部分高校存在灌输式教学的弊病,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工作中往往流于表面,而非基于思想价值观本身的有效转化,难以促进学生将先进思想内化于心。除此之外,部分教师思政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甚至与实践脱节,未能很好结合学生发展实际,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高大尚”的距离感,导致思政教育实效性较低。
二、加强高校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路径
学以致用,方能知行合一。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虽不及专业课程那么显著,但其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因此,要加强高校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先进思想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将先进思想“入脑入心”。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思想教育路径的研究。
(一)推进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趋势,它要求构建一种全员、全程和全课程育人格局,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仅要对思政课本身进行必要的改革,同时也要建立健全涵盖各类学科的课程思政体系,使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体现于各类课程中,力求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到高校学生的全部教育过程当中去。
首要,我们要提升高校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情,就必须以他们最关心的现实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学生感官认知,引导学生结合新思想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其次,高校相关部门和领导应重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推进课程思政的科学性,努力将思政元素合理融入其他各类学科当中去,引导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全部课程的育人价值,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实现二者在学生教育中的协同效应。
(二)借助网络教学。网络作为新媒体时代最主要的传播工具,已成为人们的快速高效便捷实现各类互动的主要方式。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学生,他们生长于网络,成长于网络,学习生活的大部分资源都是从网络中获取的。这也是思政教育必然考虑的客观情况之一。网络无处不在,因此“学生在哪里思政教育就在哪里”,将网络育人纳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
一方面,要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传播途径,将思政教育大主题以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组织形式有效表达先进思想的核心内涵和实际价值,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国泰民安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要加强校园网络宣传系统和宣传内容的建设,为学生在网络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便利,将学习内容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学生更易接受的网络媒体形式全方位地呈现,以期扩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群体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 三 )注重实践教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地“入脑入心”,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讲解,而且需要充分的实践,并将二者有机结合。
一方面,高校教师不仅要努力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知识,更要创新各种课程实践方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切实融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国家进步、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应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平台、创造机会,提高课程实践分数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以此来促进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增强对新时代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切理解,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让原本枯燥的理论“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先进思想“入脑入心”,真正融入到高校学生的头脑当中去,成为其思想价值观的一部分。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其他影响因素不可替代的。校园作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文化环境的构建对于学生思想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这就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先进思想宣传教育中积极影响力。
一方面,努力创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政教育宣传阵地,并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多样化形式呈现,从而扩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宣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使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走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促进学生更好的感知。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党团主题学习日活动、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唤醒其自觉担负新时代使命的责任意识,激活党和国家先进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9
[2] 习近平系列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
[3] 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
[4] 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