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管理

2020-08-28 10:25汪鑫源
西部论丛 2020年9期

汪鑫源

摘 要: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间经济日益融合,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技术、高级人才得以全面、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世界买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国际市场普遍倾向于买方时,出口商要吸引买主扩大交易市场,普遍以物美价廉当作自己的竞争手段,除此之外又在付款方式上给予进口商一定优惠,提供给进口商更具竞争的贸易条件。

关键词:贸易结算;汇付风险;托收风险;贸易政策

任何一家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流时,都必须熟练掌握不同结算方式,并准确把握不同结算方式的适用条件。任何对一方绝对有利并可能给另一方构成重大风险的结算方式都应控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企业更不应该过度使用和推广。在日常国际贸易结算中,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结算方式采取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管理和防范措施,同时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来保护贸易双方的根本利益。

一、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

(一)汇付。汇付是指进口商通过银行把货款汇入出口商所在地银行,由该银行将款项解付给收款人的一种支付方式。汇付有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方式。在汇付的结算方式下,银行只提供服务而不是信用,卖方交货后买方付不付款,买方付款后卖方交不交货,完全取决于双方的相互信用,因此汇付属于商业信用。

(二)托收。托收是指出口商开出以进口商为付款人的匯票,委托并通过当地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的支付方式。其中作为主要货款结算方式的跟单托收可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两种。托收作为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出口商需承担较大的收汇风险。托收实际上是出口商为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向进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的一种结算方式。

二、汇付风险的管理和有效防范

在汇付结算中,无论何种汇款方式,出口商要承担主要风险,因此,管理和防范汇款风险是从降低出口商风险的角度采取的保障性措施。

(一)谨慎使用信用证和货到付款。赊销和现金对出口商交货有一定的影响,当货物离开时,一旦出口商失去对货物的有效管控,极有可能遇到进口商故意的拖延或不付款,结果会导致大量付款无法收回,影响出口商融资的重组和持续发展。所以,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好采用开立信用证的策略或其他方法的组合来尽可能降低结算风险,采取务实有效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损失。

(二)估算预付款的准确比例。预付存款是汇款结算中常用结算方式。出口商对设定预付款比例也有深刻的了解。太高,进口商难以接受,还可能导致贸易结算失败。存款太低就像鸡肋一样失去吸引力。正常情况下,首付款按签订合同总价的30%支付,或根据各国经济状况、国际信誉地位及货物的运输距离成本等来确定首付款金额。这不仅能保护出口商的基本利益,还能遏制他们的活动,而不触及进口商的基本利益,促使他们尽快完成平衡支付。

三、托收风险的管理与有效防范

托收风险可分为两类:信用风险和货物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来自:第一、出口商发货后,进口商品价格出现下跌,进口商以各种借口拒绝付款或要求出口商降价。第二、进口商因破产或丧失偿付能力。第三、进口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和外汇政策的变化。第四、进口商巧妙地利用国际多式联运来骗取出口商的货物,使出口商没有钱或货物。第五、来自自然灾害和事故造成的货物损坏和损失。

(一)灵活掌握各种托收方式。托收通过银行办理,但银行只是出口商的受托人,不负责付款。进口商拒绝付款与银行无关。出口商仍然依赖进口商的商业信用从进口商处收取货款。如果进口商拒绝付款,除非另有规定,否则银行没有义务照管货物,出口商仍应持续关注货物的安全,一直到对方付款为止。托收给出口商带来极大的风险,然而,在资源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基础上,国际贸易可以说是高收益与高难度、高风险并存,出口商有时不得不依靠托收来销售其货物并开拓一定份额市场。如果另一方的进口商信誉良好,出口商同时在国外有自己的办事处,那样风险会相对较低。恰当运用托收结算方式对进口商更有利一点,这样即可以避免开证和预付定金的手续,也便于货物的提前借款。当然,对进口商来说,托收并非没有风险,合理规避风险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法则。

(二)建立健全信用调查机构。1.在复杂国际市场中,要做到更好更快地融入。例如:中国企业盲目选择一些合作伙伴,尤其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一些企业扩大规模的商机,采用引进一些他们不熟悉或成立不久的新公司,欺骗出口商的货物和金钱。因此,中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企业,面对每一次跨国合作时,务必谨慎对待、提高警惕、做好应对措施,详细调查进口商的资金链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国际信誉度等诸多信息,清楚地看到双方合作协议的每一项要求,不要因为纯粹的利润而给国家、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害。2.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合理选择有诚信、高品质进口商。根据一项客户调查,客户群中60%的新客户是由老客户带来的。因此,对于出口商来说,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给予信用良好的客户一定的优惠价格,不仅可以与优秀客户保持深度合作关系,而且达到老客户主动介绍新客户的目的,从而实现双赢效果。信用档案的建立是一项专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要求企业从合作的伊始就选派人员进行跟踪调查,收集进口商信息,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财务状况,决不能有麻痹思想、抱有侥幸心理,要通过真真切切实际行动来规避出现财务损失。3.要时刻关注当前全球的政治和经济趋势。2007-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曾经导致多数国家和地区当时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对进口商品设置了层层壁垒,这大大降低了中国出口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亚投建设、WTO贸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因此,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国际趋势,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确保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能精准的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

(三)熟练掌握相关贸易法规和政策。由于国际贸易一般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有时两国进出口体系的差异也会给货物结算带来一些阻力。例如,目前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规定,有些产品只有获得进口许可证才能在岸上卸货。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出口的大量医疗防护物资就受到这些国家百般刁难。因此,我们的出口商必须加强对其员工的素质培训,特别是在主要出口国推广和学习与贸易有关的法规和政策。确保每次装运必须在收到进口商的进口许可证或通知函件后进行。

综上所述,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问题,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为应对各国贸易保护政策的攻势,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竞争环境和本国实情、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质和方向,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国际贸易政策,从而促进中国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简介:汪鑫源(2001-01),性别:男,籍贯:山东泗水,民族:汉,学历: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