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付艳
摘 要: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水平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果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财务管理,对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提出了内部控制规范,预决算公开,实行政府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规定,这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及财务人员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是在遵守我国财经法规的基础上,对单位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属于国家财政资金,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利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保障国家的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思考并解决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购买和建设的资产也都是国有资产。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加强财务管理,定期盘点和清理国有资产可以清楚的知道单位的资产结构及资产形态,这样,即使机构变动或人员流动,也不会对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产生影响。
(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比较多。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及时清理不用的项目资金或及时收回剩下多余的资金,合理地进行分配,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资金更多的用在民生项目工程上,发挥出国家财政资金的最大价值,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防止和控制贪污腐败行为
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日常业务流程,使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可以使岗位间彼此约束,防止接触资金的人员舞弊、贪污。加强财务管理,通过及时的公示单位的财务数据,可以防范有意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有效监管也维护了单位和国家的利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财务核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工作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日常的收付款、记账及编制报表。许多小型的行政事业单位甚至未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预算的编制方面,财务部门难以调动其他部门对预算编制的积极性,缺乏对各部门实际情况的了解。尤其是项目预算,其对具体的项目指标数据把握不准,导致预算数据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在预算的执行方面,未严格按照预算的额度控制经费开支,有可能导致经费超支。同时有些单位也存在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混用的情况,导致项目资金不能专款专用。预算的监督方面,很多单位没有实现全面绩效管理,只是对部分项目进行绩效管理,绩效指标单一、形式化,没有实质意义,起不到考核监督的作用。对预算执行的监管不到位,很多单位没能及时、全面公开执行情况,不能很好的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实际工作,流于形式,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第一,不相容岗位未分离,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有限、人手不够等原因,许多單位存在不合理的混岗、兼岗现象。单位出纳和会计由一人负责,业务和财务由一人负责,流程控制过于简单。第二,内部稽核制度不健全,许多单位没有设置内审人员,尽管财务制度要求报账需先审批后审核,但是许多单位经常会存在原始凭据不齐全的现象。
(四)资产管理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和往来款项尤为突出。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没有固定人员管理固定资产台账或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没有进行相应的登记或处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管理混乱。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大量的往来款项一直未处理,随着财务人员的不断变化,易形成呆账坏账。
(五)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年龄较大的特点,同时由于没有机会获得专业的技能培训,其知识体系无法与会计行业同步更新。此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定编定员,许多小型单位人员编制较少,混岗使用,会计核算方面质量较差。有些单位由代理记账人员做账,其不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账务处理混乱。
(六)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上,不能进行财务分析,没有财务预测模块、绩效分析模块等,不能很好的为财务管理所用。很多财务方面的系统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没有联通,各系统间的数据不能相互比对分析,工作重复繁琐。
(七)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工作及薪资待遇稳定,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消极,服务意识淡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动员全体人员参与财务管理,各部门间需密切配合,才能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将制度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们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财务管理除了包含日常财务核算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它的监督管理职能。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可以给单位管理层决策带来帮助。
(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财务部门要结合本年度的目标任务科学合理的编制资金预算,尽量做到与实际资金需求相符。其次,要严格执行预算,财务人员要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使用预算经费。第三,加大预算监督力度,实施绩效管理全覆盖,科学设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尤其要做好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同时要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群众和部门监督。
(三)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例如,出纳和会计不能是同一人,固定资产登记卡片和财务做账不能为同一人,岗位之间应互相牵制,防止舞弊风险。第二,建立稽核制度,选择熟悉财务和业务的高素质人才来承担稽核工作,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稽核,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第三,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让制度真正能指导实践,而不是形式主义,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有章可循,以大大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第四,提高单位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凭借当前大数据的发展优势,将工作指标全面量化,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风险并加以防范处理。对于风险的预警、防控要及时进行总结,以提高今后遇到风险的处理效率,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使用权,其具有监管责任,有义务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首先要明确分工,要落实相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每月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财务核算与资产管理系统一致,资产管理系统与实物资产一致。其次,应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使用人有责任和义务保持使用资产的安全完整,如果存在丢失、毁损的情况,要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再次,及时清理往来款项,暂付款项不能长期挂账,对应收款项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五)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首先,要选择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现在的财务管理团队,解决目前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同时,尽量选择一批年轻的财务专业毕业生加入,解决目前财会队伍中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以便快速适应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其次,要多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会计核算、会计政策、计算机方面要多组织交流学习。财务专业是一个知识更新比较快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多学习交流,掌握最新的财政法规,提高专业判断能力,以更好的为单位财务管理服务。
(六)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程度越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会越便捷。通过建立线上财务业务审批系统,各个部门可以通过登录系统,进行流程操作,领导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进行审批,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应将部门预算系统、会计核算系统、财务决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共享部分数据,以节约重复输入时间,同时通过导入数据,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
(七)健全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的奖惩激励制度,提高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勤奋努力的员工评优评先,对于懒散的员工绩效奖金要相应降低。要体现出差异化,以激发员工积极工作的热情,使其认真工作,提高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办法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進行政事业单位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22):65-66.
[2] 姚中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探析[J].商讯, 2019,(35):77.
[3] 王鹏.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分析[J].商业经济,2019,(10):165-167.
[4] 冯笑丽.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2):67-68.
[5] 龙正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227.
[6] 胡海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论, 2019,(2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