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惠
摘 要:华夏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对于城市和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主要是从两个层面进行保护。其一是用技术手段保存和修缮历史建筑遗产,其二就是通过传承文化精神来对历史建筑的文化与现代生活进行融合,重新融入现代社会。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和城市发展的关系,然后介绍了重视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原因。接着介绍了我国现在保护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的方法,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保护
引 言
每一座城市都是由历史积累而形成的,城市不仅仅是由标志性建筑组成的,而是融合了历史文化。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使得新旧建筑更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使得新建筑能尽显其用,又能够在城市内再生历史建筑文化是人们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历史建筑遗产会出现在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具有标注性的古建筑,也有蕴含着极高艺术价值,展现城市风貌、特色和习俗的建筑或历史街区。
一、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一)延续城市历史文化
城市的记忆是由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构成的,对于一些历史性城镇,这些古城的风貌不应该随着现代化建设随意改变,例如罗马、佛罗伦萨等这样的标志性古城。中国也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所以中国生生不息的文明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人们跋山涉水的真正原因也是为了欣赏文明在城市和山水之间留下的足迹。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是能够给人带来最直观的文化特色的事物,并且能够很好的展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发展和延续的过程[1]。
(二)促进城市发展
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具有增强城市凝聚力、加强地方居民自豪感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提升社会的道德素质。从西北窑洞到江南水乡的弄堂,所有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欣赏体验,在工业文明发达的今天,这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将人们带离紧张快速的信息化社会,通过这些平民式的历史建筑遗产,让各地的游客都能感受到鲜明的地域历史文化。通过这样的文化传播,保障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开发旅游业等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保护好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必要内容。
二、保护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的原因
建国后的几十年,对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的重视程度一直不高,城市建设也一味追求大、高,并且盲目模仿西方建筑特色,摩天大楼不断拔地而起。进入了21世纪,人们对城市建设有了一定的思考,各个方面都不断重视起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进入新世纪,为满足工业化城市的建设需求,大量的历史建筑物被拆除,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地域特色不断减少,人们的归属感也降低,所以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和民俗風貌的地域性文化。从专业的城市建筑角度而言,面对这种现代化建设模式,不少建筑师做出了反思,逐渐意识到历史建筑遗产对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国外也越来越重视历史建筑遗产对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例如巴黎、罗马等地都出台了关于保护历史建筑遗产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我国在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意识[2]。
三、现今保护方法
我国的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质结构,所以经过长期的研究,我国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木质结构建筑物保护方法,但这些方法对中国近代出现的砖石建筑物不是完全适用的,所以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我国现在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主要停留在保护层面,就是让这些建筑物能够留存于世,然而重要的不仅是保存历史建筑遗产的面貌,更要对地域性历史建筑进行再利用,将建筑重新融入生产生活中去,实现真正意义的保护。
四、我国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引用现代科学技术
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不应该忽视现代科技的作用。当历史建筑不可拆除,而建筑本身又不能满足利用条件时,就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在不破坏建筑本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修缮改造。例如上海世博会未来馆的前身上海南市电厂,这座建于清朝末年的百年建筑,见证了整个上海的工业变迁,所以作为上海世博会城市实践的主场馆,上海世博会运用众多现代化设备将南市电厂的旧厂房改造利用,保留了原有的面貌,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历史建筑遗产,是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的融合[3]。
(二)缺乏合理利用
现阶段我国对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采取的保护措施较为片面,不符合建筑的功能性保护方法。想要充分体现历史建筑的功能性,就需要使历史建筑获得重新使用。可以通过加固技术对历史建筑进行加固,并将建筑重新投入使用,这一方面体现了建筑物本身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促进建筑与城市居民的交流融合。例如南京的中山门,作为南京古城墙的重要城门,历史悠久,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建筑师将其进行补全修缮后,仍然将这座古城门投入使用。
(三)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被孤立
城市作为文化发展的载体,是历史延续发展的产物,我们不能因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就孤立忽略历史建筑,在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因位现代化建设就拆除历史建筑,也不能因为保护历史建筑就放弃现代化发展建设[4]。
五、结束语
地域性历史建筑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展现城市个性的载体。长期以来,我们都过于关注现代化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的建设,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也主要集中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上,忽略了很多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导致对地域性历史建筑的保护从理念到实践都不够深入。如今,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了被世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也重视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保护条例。对于地域性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方法,将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融合,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靖楼. 浅析城市更新中对地域建筑的保护[J]. 城市建筑, 2019(17).
[2] 李靖. 浅析地域性建筑[J]. 山西建筑, 2018, 044(014):19-21.
[3] 谭文辉, 王龙飞, 杨阳,等. 浅谈地域性乡土建筑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J]. 信息周刊, 2019, 000(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