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娟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把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在教育过程中难免遇到后进生。但是,后进生也是受教育的對象,后进生也是可以转变的。作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消除这种落后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这是素质教育的必须要求,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从后进生定义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且结合实际对后进生的转化提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原因;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后进生问题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比较棘手的问题,它不但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痼疾,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得进行研究的课题。后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十个手指头都有长有短,一个班上的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必然也会参差不齐。如果把学习任务完成的好的学生称为优秀生的话,那么,学习任务完成不好的,检测成绩差的学生便是后进生了。后进生的问题,是每位教师都得面对的问题,不容回避。笔者经过细致研究,现就后进生的相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要转化后进生就得“对症下药”,所以我首先分析一下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后进生的产生有来自各方面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学生自身原因。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别的,有的学生头脑聪明、理解能力强,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种能力,有人就是反应慢、理解能力差。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平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和弱点,鼓励他们在学习上一步一步向前进。
2.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家长的模范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以及交际等都对孩子的道德取向、心理健康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3.学校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者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当,再加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人为的把学生分为优劣两类,甚至把学习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看成“害群之马”,对他们或者不闻不问或者简单粗暴,从而使他们对学习、未来丧失信心,至使其在生活上表现为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对任何事物充满了憎恨,逆反心理极强。
4.社会因素。社会文化中,各种影视、网络、游戏、书刊中所宣扬的暴力、色情严重的毒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上的一些腐朽思想、落后、颓废理论、还有社会上犯罪团伙、帮派等影响,曾有人在50人的教学班中做过调查,接触过电脑游戏的占80%,沉迷于其中的则占30%。在一次对网吧的清查中,很多网吧中竟然有一半以上是中学生,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啊!
二、具体操作措施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既然有这一弱势群体的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斗争,使他们由“我是后进生”的心理转变“我并不是后进生”,我也有很多优点,从此对自己有信心,不再消极的面对人生。只要掌握每一个后进生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像春风化雨一样对症下药,实践证明,一些方法行之有效:
1.给予后进生爱心。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曾说:“教育中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空虚。”可以说,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沟通思想的桥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爱生之情,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
我教的四(3)班有个学生叫李闯去年上半年从老家转来,父母离异,跟着父亲,英语基础几乎为零,学习习惯很不好,经常性逃作业,老师们提起他直摇头。但是从一节英语课上改变了他对英语学习的态度,那节课是单词教学,我说“李闯老师,你来教教大家这个单词怎么读?”,他挠挠头笑着对我说:“我不会。”“那你请一位老师教你吧。”我说。他随即叫了同桌(一位学习很好的学生)。“那现在请李老师教我们好吗?”我问。“driver”他小声的说。“Cool!你的音发的很到位,只是声音有点小,怎么当老师呀?”我竖起大拇指随即提了小小的建议。“driver”他大声的说,我也高兴的对其他同学大声说:“你们觉得李老师棒不棒呀?”,其他学生响起了掌声,从那以后,他上课爱回答问题了,慢慢的也交作业了,而且成绩蒸蒸日上。
2.要有百分百的耐心来对待后进生。在学生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教师要耐心的给予学生以指导,还要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或表扬,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有信心、有能力面对类似的难题。
我们四(3)班的李嘉豪同学,在各门功课上真是一个“困难生”,在单词的认读上都存在问题,更别说句子的学习了,但我从没放弃过他,只要有一点进步,及时夸奖鼓励,在老师的千百次激励中,他没有那么怯生和怀疑了,即便是说错了也不紧张,还会继续积极发言,每一次受到表扬后,他脸上的彷徨没了,流露出的是欣喜和自信。
3.以心理暗示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来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对英语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给学生“吃偏食”,形成心理暗示,促使成绩提高。学习差的学生,上课大都不爱发言,往往老师也很不爱叫他们发言(因为他们的发言质量不高),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被人遗忘。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专门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专门留给这些后进生回答,并鼓励他们积极回答,并且要对自己有信心。
4.为后进生创造受表扬、鼓励的机会和条件。卡耐基说:“要称赞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一个进步,这往往是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给予进步向上之助力。”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看准有利时机,积极鼓励,精心诱导,及时点拨,千方百计地让后进生获取成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学习成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我们四(5)班李瑞泽同学无论是干什么事他都比别的学生慢半拍,但他有个优点——认真,作业写的工整漂亮。我将他的作业拍照发到家长群里,并在校讯通和班里不同程度的表扬了他,后来,他的作业不光写的好,早读也认真,上课更是更上一层楼,只要有比赛,他都不会为本组丢脸的,上学期期末我又给颁发了“最佳进步奖”,还上了校园网,这学期,他对英语的学习更有劲了。
综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的是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用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之中。我们的职责是不仅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同时让不优秀的学生变得优秀,进而让所有的学生都变得优秀。
参考文献
[1] 齐欣.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冯静.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2005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