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玲
摘 要: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已成为教学谈论的焦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教给学生一些容易接受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框架,多样化地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并注重课后延伸,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渗透意识;方法引路;设计多样;课后延伸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习些自能读书的本领。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已成为教学谈论的焦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初步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渗透意识,培养能力
要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先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渗透自主学习的意识。
1、自定目标意识的培养――“这节课我想学到些什么?”。在教学中,将老师备课中的“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成“这节课我想学到些什么?”例如,在教第一册课文《比尾巴》时,揭示课题后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些什么?”短暂思考后,有学生说:“课文写了哪些动物的尾巴呀?”、“他们比尾巴谁赢了?”、“这节课我又能学哪些生字呢?”等问题。其实这些就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简单小结,强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知道它们”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
2、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我会自己看书学习啦!”。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语文课本,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但有人认为,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达不到自学课本的要求。其实,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文字不多,自学难度并不大,只要指导得法,让他们自学课本还是行的。在实践中,我坚持“分期要求,堂堂训练,层层推进”的原则,由扶到放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借着拼音自读课文,然后老师范读、学生仿读;一年级下学期,由学生跟着老师一起阅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找出难读、难懂的地方。
3、自动合作意识的培养――“我能讲给别人听!”。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学生在自学课文时,有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新知,但也有学生似懂非懂。这时我就要充分发挥班级小组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相互启迪。
4、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自主学习非常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也就是非常强调创造性地学习,这一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处。为此,教师要放低起点,找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这一切入口,要求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以后,问一问自己:“还有不同的意见或想法嗎?”与此同时,抓住各种机会教给学生初步的独创思维的方法。
二、方法引路,发展能力
表面看来,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自觉性差,似乎不适宜进行课文预习。但我认为,针对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可对他们提出相应预习要求。课文预习可安排在学完汉语拼音后,从字、词、句的预习慢慢过渡到课文预习。具体内容如下:
1、课前预习内容。预习步骤:⑴初读课文,圈画生字。⑵读记生字。可在较难记住的生字下适当做一些记号,以加深记忆。⑶给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再多读几遍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在第一课时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内容后,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的作业布置。
2、第一课时后作业。⑴读熟课文,试着读出自已的感受。⑵有不明白的地方想办法解决。
如在教学第四册《神州谣》时,在学生轻松的掌握了生字,初读了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自读质疑,再汇总出学生问题: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引导学生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并说说打算怎样解决?再将自已所选的问题作为作业带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在第二课时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活跃,收获了很多。学完这节课,我做了认真地反思,为什么学生在这节课上个个表现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以前不爱发言的却多次发言?以前表达层次不清的却说得有条有理?其原因是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立足于学生的解放,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究的活动中,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设计多样,巩固能力
在完成自主学习模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要注意运用情境法、直观教学法、演演练练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第三册《坐井观天》时,我先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并要求学生做好交流的准备。课堂上,学生踊跃快乐地发言,在学生了解了每个成语故事,都会说明一个小小的道理后,就带着课本的疑问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在孩子读完课文后,我改变以往的学生提问——大家解答——指导朗读的教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张纸,有疑难的先在小组内互相帮助,能在小组里解决的问题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写在纸上,让全体同学一起解决。经过几分钟的小组学习,很快整篇课文的难点全部集中在“无边无际、说大话、井沿”这三个词上。教师再争对这几个词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很快使学生在争论中明白了意思。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我创设了“招聘小小配音员”的情境,让学生在热情高涨中学会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问学生:“这个成语批评了生活中哪一种人呢?”学生给出了精彩了回答:“这个故事批评了像井底之蛙一样,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人。”课后,我布置学生续写课文。学生大都写得不错。在这节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境,在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情绪的同时,在学生需要时多扶,多引导,在学生有能力时,大胆地放,给孩子心灵放飞的权力。
四、课后延伸,提升能力
课堂教学完成后,并不能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任务就完成了,它还得延伸到课外。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优势和兴趣指向,我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类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使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如: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①对爸爸、妈妈或邻居小朋友讲讲课文中小动物的画了什么;②学习课文,进行简单仿说;③朗读课文。这些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两项,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将会获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时候,要认识到学生还需要老师多扶,要做好学生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还要充分利用班级QQ群或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一些简单的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它们。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总之,只要我们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持之以恒,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强,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玉婷.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7).
[2] 刘云霞.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陕西教育: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