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家主流媒体采用“Vlog+新闻”的视频表达形式进行报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Vlog+新闻”采用PGC和PUGC结合的内容生产模式,创新传统新聞报道方式,以“体验类新闻”的议程设置、人格化社交化的系列报道形式以及直击新闻第一现场的优势力量吸引了受众的广泛关注,为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的多样化呈现提供了新路径。
关键词:“Vlog+新闻”;主流媒体;疫情报道;体验类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8-0023-03
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武汉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对武汉的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运用了一种全新的短视频新闻报道形式——“Vlog+新闻”报道,将Vlog(Video Blog,即视频博客)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以独特的第一人称报道视角吸引了网生代受众的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4月5日,新浪微博话题#央视记者武汉Vlog#阅读量高达5亿,讨论量6.45万。此外,《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均推出了“Vlog+新闻”报道。本文将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家主流媒体的“Vlog+新闻”报道为例,分析“Vlog+新闻”在主流媒体疫情报道中的创新应用。
一、 主流媒体“Vlog+新闻”的两种生产模式(一) PGC模式“Vlog+新闻”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生产内容,PGC模式的“Vlog+新闻”则指由专业媒体进行Vlog内容产出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此次疫情中,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派出专业记者赶赴武汉进行“Vlog+新闻”报道。以央视为例,央视新闻推出《武汉观察》系列Vlog,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张竣以第一人称寻访者的身份,深入武汉疫情一线进行观察记录,从居民生活、社区工作到医疗情况展开全方位体验式报道,如去百步亭社区给82岁老爷爷送菜、体验方舱医院的休闲活动等,独特的体验感与真实感让《武汉观察》系列Vlog获得了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4月5日,央视新闻在新浪微博和哔哩哔哩双平台发布《武汉观察》系列Vlog共30期,其中最高一期视频观看量达2 268万次。
PGC模式“Vlog+新闻”相较于传统的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有很大区别,记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报道者,而是事件的亲历者、体验者;记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手执镜头带观众去看、去听、去感受,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向观众讲述在武汉亲历的人和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报道的沉浸感与体验感,相较传统的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观众更易产生共鸣。
当然,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仍有个别专业生产者没有掌握“Vlog+新闻”报道规律,一些所谓 “Vlog+新闻”实际上只是对传统报道形式的再加工: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开场,却以第三人称“他”的角度进行报道,大屏语态浓厚,新闻播报口吻强烈。使这类报道沦为介于传统报道与“Vlog+新闻”报道之间的尴尬存在。
(二) PUGC模式“Vlog+新闻”
PUGC指的是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相结合的内容生产模式,用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则指由Vlog博主提供素材,专业媒体进行加工产出的“Vlog+新闻”。例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一个武汉伢的武汉日记》Vlog,是由武汉Vlog博主“蜘蛛猴面包”提供素材,《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对素材进行再剪辑后生成的“Vlog+新闻”。这类“Vlog+新闻”的出现,得益于“公民记者”的形成。“公民记者”指非专业从事新闻行业、自愿在互联网发布信息且不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公民[1]。在这里像“蜘蛛猴面包”一样的Vlog博主扮演的就是“公民记者”的角色,相较专业媒体而言,“公民记者”在疫情报道中占据了时效性和亲历感的优势,主流媒体将专业化平台提供给“公民记者”,使“公民记者”拍摄的内容有了更优质的传播渠道,实现了主流媒体与“公民记者”的优势互补[2]。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PUGC模式“Vlog+新闻”衍生出了多样化的报道形式,除了对UGC素材的再剪辑,一些主流媒体基于UGC内容进行了衍生报道。如新京报《我们》视频发布的《湖北确诊女孩Vlog记录抗疫经历》报道中,既有对女孩阿布拍摄的Vlog画面的直观呈现,又衍生出对Vlog创作者阿布的采访,采访中阿布对拍摄过程的所思所感进行分享,进一步拓展了“Vlog+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二、 “Vlog+新闻”在主流媒体疫情报道中的创新应用(一)“体验类新闻”的议程设置:让疫情报道有温度 从内容选择方面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Vlog+新闻”报道呈现出与传统报道不一样的议程设置。传统新闻报道多集中于疫情通报、政策发布、专家解读、疫情相关的调查报告等内容,议程设置倾向于严肃庄重的硬新闻,“体验类新闻”往往不在传统新闻报道议程设置的范畴之内。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中主流媒体发布的“Vlog+新闻”报道可以发现,无论是PGC模式的“Vlog+新闻”,还是PUGC模式的“Vlog+新闻”,重点都落在了“体验类新闻”,即通过报道者的亲身体验去展现疫情之下的武汉人民在生活、医疗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体验类新闻”一方面能够对疫情进行更直观的反映;另一方面,通过“体验类新闻”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是疫情突发时期传统新闻报道议程设置中很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如央视新闻《武汉观察》系列Vlog中,记者张竣在元宵节煮了300份元宵,送给他采访过的疫情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当中有义务给医院送盒饭的老板娘,有社区网格员,也有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正如张竣在Vlog里所说:“你们一直都在关心所有人,但是我们都在关心着你们”。这正是“体验类新闻”人文关怀性的有力印证。此外,记者张竣通过Vlog记录了一系列武汉生活体验,如“实测武汉深夜还能点外卖吗”“在武汉买药需要排队多久”“体验社区网格员的一天”等。在体验社区工作的Vlog中,张竣同社区网格员一起背40斤消毒水爬9层楼给社区消毒。记者在镜头前气喘吁吁的状态、满头的大汗,不必多言即可让观众体会到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这些都是“体验类新闻”带给观众的直观、真实的感受。“Vlog+新闻”以其“体验类新闻”的议程设置丰富了疫情期间传统新闻报道的内容,弥补了传统新闻报道因过于严肃而缺失的人文性,给疫情报道增添了温度与情感。
(二)“Vlog+新闻”系列报道:开创人格化、社交化的系列报道新思路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系列报道以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方式展現出独特的报道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多家主流媒体以“Vlog+新闻”系列报道的形式,对疫情相关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如中新网《战役》Vlog系列报道,围绕“抗击疫情”的主题从居民生活、医疗状况、志愿服务、社区工作等方面对武汉民众的“战疫”情况进行多角度展现。此外,央视新闻、《北京日报》都视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平台均推出了“Vlog+新闻”系列报道。“Vlog+新闻”系列报道相较传统系列报道而言,展现出人格化和社交化的新亮点,优化了系列报道的网络传播形式。
在传统系列报道中,报道者多以专业形象示人,个人风格展现的空间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与观众产生了疏离感。而“Vlog+新闻”系列报道则展现出有血有肉的人格化报道者形象。如央视《武汉观察》Vlog系列报道中,报道者张竣一改专业记者的威严,镜头前的他更像是一位邻家叔伯,以口语化且网感十足的方式,亲切地向观众讲述他在武汉的所见所感。在体验武汉超市购物的报道中,张竣看到超市里消毒状况良好、货架上物资充足时,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用网络用语“奥利给”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这种人格化的报道方式,既有效地传递了信息,又拉近了观众与报道者之间的距离,相比正襟危坐的职业报道者,网生代受众更青睐这种有血有肉的人格化报道者形象。
“Vlog+新闻”系列报道人格化特性的展现,无形中增强了观众与报道者间的交流欲望,网友通过评论、发表弹幕、点赞、转发等形式与报道者产生互动。在B站《武汉观察》Vlog系列报道的弹幕中,许多网友亲切地喊张竣“叔”,并叮嘱他注意安全;有些细心的网友发现张竣“瘦了”“有黑眼圈了”直呼心疼。可见人格化的系列报道形式,为观众与报道者营造了良好的对话契机,增强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社交欲望[3], 凸显了“Vlog+新闻”系列报道独特的社交化特征。
面对报道周期较长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Vlog+新闻”系列报道以其简约化的拍摄方式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与制作成本。记者手持相机就可以独立进行“Vlog+新闻”系列报道的创作,与传统的团队化系列报道生产方式相比,“Vlog+新闻”系列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新闻制作成本、提高了新闻报道效率。
(三)“Vlog+新闻”的强触达性:直击新闻第一现场新闻第一现场是最具冲击力、感染力的新闻素材,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在传统新闻报道中,直击新闻第一现场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记者可预知的新闻事件,如两会的新闻报道;二是记者恰好是事件的亲历者或当事人,否则只能通过事后采访的形式来还原新闻现场[4]。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PUGC模式的“Vlog+新闻”弥补了传统新闻报道的不足,以直击新闻第一现场的优势力量,呈现了许多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一个武汉伢的武汉日记》“Vlog+新闻”报道中,Vlog博主“蜘蛛猴面包”记录了一个女孩在医院门口痛哭的画面,女孩哭喊着“怎么办呀,我没有爸爸了”的心酸一幕,痛击着每一位观看者的心灵。“Vlog+新闻”对新闻现场迅速而准确地触达、直观而真实地记录,成功解决了传统新闻报道第一现场缺失的问题,疫情报道中那些直击人心的现场画面,极大程度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 结语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作为民众了解信息的第一窗口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Vlog+新闻”以其创新性的报道方式在众多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成为主流媒体疫情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声音,为融合发展图景下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徐玉容.公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J].新闻界,2015(12):28-31.
[2]栾轶玫,张雅琦.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J].新闻战线,2020(3):12-15.
[3]黄馨茹,何卓谦,刘海明,别君华,周佳蓓.Vlog遇上新闻的奇妙反应[J].青年记者,2019(16):27-30.
[4]陈边.微场景 通大道:网络传播中的共情效应[J].新闻前哨,2019(9):23-24.
[责任编辑:武典]
收稿日期:2020-04-17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短视频的视觉传播特色研究”(QN201906043)。
作者简介:林桃千,女,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教师,传播学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