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2020-08-28 11:10刘世河
意林 2020年15期
关键词:庄稼人灶台美文

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过河不远便是高高隆起的沙岗,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

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會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数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本文入选2018年江苏宿迁中考试题,文章有删减)

刘世河:偶用笔名河边柳,美文作家,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已发表近300万字,文章多次入选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等。

意林:请问您如何选择写作素材?

刘世河:我发表的文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母亲和故乡的,这样的素材虽属老生常谈,但确是一个写作者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关键是如何在那些琐碎的点点滴滴中窥到那个最闪光的瞬间,这需要作者的慧心。

意林:许多中学生虽然阅读了很多书籍,但是写作时依然不知道写些什么,您认为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与写作脱节这一现状?

刘世河:最好是带着问题去读,比如想写一篇描写秋色的文章,而又不得要领,那不妨“对症下药”,这叫读之有方,如此才能够事半功倍。

意林:对中学生阅读,您有什么建议?

刘世河:个人建议尽量选择一些有画面感的文章来读,因为这样的文字能够引人入胜,让你阅读时犹如身临其境,继而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再就是多读古诗词,并尽量了解其创作背景,然后在写作时巧妙穿插其中,绝对有锦上添花之效。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里就是,诗到用时方知妙。

猜你喜欢
庄稼人灶台美文
时光的灶台
美文阅读
庄稼人把秧歌扭起来
俺村的庄稼人
老灶台
庄稼人
庄稼人与熊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