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栗云龙 袁 争(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合肥市已开通运营两条轨道交通线路,现两条线构筑了合肥“十字形”轨道交通线网骨架。合肥市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线有4条,分别是轨道交通3 号线、4 号线、5 号线和1 号线三期工程,建设里程为123.33 公里,概算总投资达886亿元。至2021 年,合肥市将建成1、2、3、4、5 号线,运营里程总长175.6公里,总投资约1241 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大、成本高、周期长、主体多、关系杂等特点[1-2]。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以地铁、轻轨、磁悬浮等城市轨道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筑安装、运营服务为主业,兼顾轨道沿线及周边的通信、广告、房地产等多元化业务开发的大型企业集团组织[3]。轨道交通企业属资产密集型企业,不仅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资产变动频繁,资金比重大。面对如此庞大而快速增长的城市轨道交通资产,加强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经营效益的问题刻不容缓[4-5]。因此,探索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特点的先进的新线实物资产移交体系,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发挥积极作用。
资产移交是指资产从建设部门移交到运营部门的过程。而对于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经营模式,资产移交一般都会分为实物移交和资产价值最终确认两个阶段。其中,实物资产移交是重中之重,移交工作直接影响到实物资产台账的准确性,而实物资产台账又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企业在实物资产移交与管理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采购、建设、运营的实践过程出发,结合行业特点,对轨道交通新线实物资产移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轨道交通行业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涉及资产价值庞大,资产种类繁多,专业性强,建设过程周期相对较长,建设过程中还会面临着合同变更、工程甩项等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都影响实物资产从建设期合同采购阶段到轨道交通线路正式运营阶段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同时也说明轨道交通资产的实物移交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
合肥轨道交通使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EAM)开展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新增、验收、入库、调拨、报废等流程进行有效控制。面对如此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资产,为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特在EAM系统中单独开发了资产移交模块,并与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整合形成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与此同时,合肥轨道交通同步开发了与之对应的资产编码体系。该体系按照专业属性分类,主要由识别编码(类组代码、序号代码)和位置编码(单位代码、地点代码、状态代码)两部分构成(结构见图1)。第一部分识别码主要体现设施设备的用途、专业、形态等特征,满足了唯一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方便账实管理,采用数字编码,共11 位。第二部分位置码主要按照固定资产“所属单位、所在地点、所处使用状态”描述其位置及管理属性,体现了运营管理信息,方便运营、维护、管理,采用数字+ 字母编码方式,共14位。
随着线上线下资产移交工作的不断摸索,合肥轨道交通现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移交流程,主要如下:
(1)合同设计联络阶段,由合约部门牵头组织厂家将合同清单录入合同系统形成移交关联清单;
(2)实物资产投产到货前,由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完成对相关厂家及业主代表资产移交培训工作;
(3)实物资产安装阶段,由业主代表组织厂家填写《工程实物资产清册明细表》,相关方确定设备到货及本期计量情况后签字盖章,并提交甲方资产管理部门复核,确定无误后预录入EAM;
(4)运营参与设备调试阶段,新线管理部门及运营实物管理部门组织运营相关生产中心根据现场设备安装、调试情况开展核对工作,并在EAM中审批已发起的资产移交流程;
(5)实物资产移交流程审批通过后自动生成到实物资产台账中,待工程决算后进行价值处理,更新价值信息。
图1 资产编码结构图
实物资产移交是以合同清单为依据,按资产最小组成单位进行移交。当合同在已开项清单中发生数量及型号的变更时,可根据现场实际供货安装情况开展移交工作;当合同在开项范围外发生变更时,仅可办理线下资产流程,待变更通过后办理线上移交流程。
表1 移交台账
建设部门业主代表牵头厂家及安装单位按照与EAM 系统相匹配的模板填写《工程实物资产清册明细表》,发起线上资产移交审批流程。运营管理部门收到相应的审批流程后导出相应的核对明细表,联系新线部门由其组织线下实物资产核对工作,直至核对无误后完成线上审批流程,其后自动更新至基建实物资产台账中。
实物资产移交与EAM 系统紧密结合,完成线上移交审批后建立移交台账,可实现自动生成资产编码及位置编码,如表1 所示。在资产编码03020600215 中,03 代表供电系统,02 代表变电所,06 代表400V开关柜,00215 是序号代码;在位置码0002010100B2A1 中,00 代表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本部),02 代表2 号线,0101 代表南岗站(第一个车站),00 代表单体建筑,B2 代表地下二层,A 代表车站A端,1 代表资产状态“在用”。在整个资产生命周期中,编码作为资产管理的基础数据,通过资产移交就建立了资产生命周期内的“身份证号码”,根据不同系统需求提取相关信息,为统一管理提供唯一的衔接标识,也为后续开展资产盘点等工作提供了便利[6-7]。
轨道交通行业特点决定了一条线路涉及的实物资产多而杂,甲方不得不面对近百个合同的资产移交,而建设单位及参建单位往往只重视开通试运营的“三权移交”工作,致使实物资产移交工作严重滞后,所建立的台账准确性也不高。为了更好地开展实物资产移交,约束参建单位积极配合移交工作,合肥轨道交通将资产移交相关要求明确写到合同支付条款中,不按节点提交经相关部门确认的移交完成情况说明将不予开展合同支付工作。
合肥轨道交通将完成实物资产移交工作作为工程项目结算的一个前提条件,有利地保障了资产移交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当一个合同完成实物资产移交工作时,工作人员借助于EAM系统生成一个移交分析表,将开项清单的移交数量与合同数量、移交型号与合同型号做对比分析,以确保整个合同竣工结算信息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而言,合肥轨道交通实物资产移交体系是先进的(调研其他地铁行业对比得出的结论),也是可行的,只要企业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大移交管理力度,一定可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实物资产移交工作。同时,这种分步分阶段的实物资产移交思路,极大地提高了实物资产移交的质量,也节省人力、物力;而建立健全的城市轨道交通实物资产移交体系,不仅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准确的结算数据,也将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