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如何影响中国历史?

2020-08-27 12:57兰台令史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首领水灾部落

兰台令史

今夏,南方洪水肆虐,牵动亿万人心,国家上下全力抗洪抢险,保护群众安全。看来,即便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人类仍免不了受到洪水的侵害。从古到今,人和洪水的抗争,贯穿人类文明的始终。

国家是治水的产物

《孟子》记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世界其他文明,也有远古时期大洪水的传说。圣经中就有诺亚方舟的故事。大洪水给人类带来灾难,灾后重生的人们,则延续着文明的火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由大禹建立。大禹最大的功绩是什么?治水。大禹治水,成了中国王朝史的开端。

甚至有西方学者提出,东方国家的诞生,是治水的产物。理由是,为了治理河流和水患,需要一种强有力的集权,组织动员河流沿岸地区的广大人群,并统一调动各种资源。权力分散的原始部落民主制无法胜任,只有通过集中的国家权力才能实现。

这一理论也有史实佐证。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诞生在大河平原。在大河平原上,不论是居住安全,还是开展农业生产,治水都是极端重要的大事。为了集中力量治水,就必须建立国家政权。

大禹治水开启王朝历史

回顾一下大禹治水前后的故事,似乎还真是那么回事。

大禹之前的时代,中原大地上分布着众多原始部落,部落之间是平等关系,部落联盟的首领,由各部落民主推举产生。下一任首领,需要由上一任首领主动让位给他,这就是禅让制,尧和舜是最著名的禅让制首领。

尧舜时代,洪水泛滥。尧任命禹的父亲鲧治水。鲧采用堵塞的办法,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垮了堤坝,水灾闹得更凶。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取得效果。

舜接替尧之后,杀掉了鲧,任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改变了思路,采用疏导的办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历经十三年艰苦努力,终于战胜了洪水。

禹治水有功,被各部落共同推举,接替舜成为联盟首领。禹还對外征战,打败了北方部落联盟共工氏和南方部落联盟三苗。通过治水和战争,禹获得了空前的威望和权力。

《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禹召开联盟会议,各部落首领都拿着玉帛来朝见。《国语》记载:“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有部落首领因为开会迟到,就被禹杀掉。可见,禹对部落首领已经拥有了生杀大权。禹和各部落首领之间,不再是民主协商关系,而是王上和臣下的关系。部落民主制已经演变成王权制。

禹创立了一套国家机构和制度。扩建国家军队,设立“相、卿士、卜、祝、史、师”等官职,颁布律法《禹刑》。通过治水时的实地调查,把天下划分为“兖、冀、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分区管理。禹还铸造九鼎,放在都城,象征九州大地归于一统。

禹死后,指定的接班人益缺乏权力基础,难以继任,还是由禹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国的王朝历史从此开端。

可见,华夏文明起源和国家正式建立,与治水确实有着莫大关系。

治理黄河促进国家统一

中国长期保持着中央集权下的大一统,与治水也不能说没有关系。

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黄河,泥沙含量很高,经常淤塞河床,历史上多次决堤,河水泛滥成灾。治理黄河,成为历朝历代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个统一的国家和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当然更有利于治理黄河,而分裂的国家则难以胜任。

公元前651年,正值王室衰微、诸侯分立的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在黄河岸边的葵丘,大会诸侯,订立“葵丘之盟”。

据《孟子》记载,盟约中有一条关于治理黄河的内容:“无曲防,无遏籴”。意思就是,各诸侯国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水灾之时阻碍谷米的流通。

然而,盟约归盟约,各诸侯国仍然各行其是。可以想见,分立的诸侯不可能协调一致治理黄河,水灾频发当属必然。

《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达11次之多,可见治水的重要性,其中一段更是指责当时有人用洪水淹没邻国土地的不义之举。诸侯国碰到水灾时,也只能在自己狭小的疆域内迁移民众,用有限的粮食储备赈济灾民。梁惠王曾对孟子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所以,当梁惠王之子梁襄王问孟子天下如何才能安定的时候,孟子直接回答“定于一”。

在孟子看来,基于治水的需要,天下也有必要统一。

孟子说完这句话之后将近100年,秦始皇果真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今天,我们已经拥有悠久的治水历史经验,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众多的大型水利工程,一定能够制服洪水,把水害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首领水灾部落
必备!欧洲居民水灾应对指南
雁首领的信
疫情、水灾期间效益不减反增,这家动保企业到底如何做到的?
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怎么办
明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册封及其演变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菲律宾遭遇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