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迪
【关键词】阅读意境 整本书“场”
意境是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阅读意境是建立在意境基础上,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调动眼耳口心等器官,全身心感受作者在境况、心境和写作素材这三种因素下产生创作激情,实现“物我一体”,在思想和情感共鸣中提升阅读效果。其精髓可概括为“情景交融,境界为上”。整本书的阅读亦然,应使儿童置身于“意境”之中,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静心品味其中流动的情感,进而发展儿童的心灵,丰富情感,锤炼思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境”是一个阅读的“场”。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形成“场效应”呢?
一、赏读封面。揣摩细节,师生营造阅读意境
清人笪重光说“无画处皆成妙境”,其实“无字处亦是妙境”。随着出版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书籍的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书籍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尤其封面设计,更与书的内容在艺术上保持高度一致,传递一种整体的意境,一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美感。通过品味意蕴隽永的封面图,便能初步感受到作品的格调,主观上便有了“先声夺人”的视觉效果。引导学生静心领悟,犹如欣赏音乐中的“休止”,电影中的“空镜头”一样,使学生的阅读心理得到润泽。因此,欣赏封面就成为开启整本书意境的大门。路易斯·普拉茨所著《忠犬八公》(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封面图是由西班牙著名绘画家绘制而成,具有东方神韵的水墨图景通过丰富的细节将“人狗情未了”体现得淋漓尽致——梦境之中小八和主人在车站的风雪相逢狂喜中表达出守望的痴情。默读题记“等待,是为了永不忘记爱我的人”之后,学生在一片寂静之中赏读封面,之后纷纷表达:狗狗非常爱它的主人,封面上时钟的时间永远指向五点三十二,这既是他们每次见面的时间,更是永远刻在狗狗心里的时间;狗狗很久没有见到它的主人了,即便风雪再大,但强烈的思念之情使它无论如何都要等待它的主人,因为那是永远爱着它的人……学生在此意境之中进发出的情感使课堂呈现出了一个由“等待”“爱”“永不忘记”交织融合的场,学生就在这个场域中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赏读片段、观看影片,对整本书的主旨“等待,是为了永不忘记爱我的人”也有了深刻的认知。
晋唐宋元的经典美学所传递“少即是多”的文化意蕴能够表现“乃能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创立一个玉洁冰清,宇宙般幽深的灵境”,这种终极意境大美也逐渐成为时下高品质图书设计的精神内涵。《水远山长——汉字的清幽意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封面插图非常简约,只有一叶小舟浮于大片的空白之上。导读时,教师从欣赏封面入手巧妙设问:这幅封面,给你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哪首诗?简洁的画面聚焦学生的目光,简约的意象“小舟”撩拨着学生的思绪:“野渡无人舟自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人独钓一江秋”“谁家今夜扁舟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着学生思维发散,封面拥有了唐诗虚实相生的意境,为品读汉字的清幽营造了一个无限深远的磁场,不仅有利于阅读情感的创设铺垫,还有利于儿童进入审美想象空间,在一个强大的精神磁场中与书相遇,激发浓郁的阅读期待乃至创作兴趣。
二、自主探究,提煉信息,建构阅读意境
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学生思维水平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思维导图,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视化、形象化非常重要,可以区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学会独立进行逻辑思考,培养辩证思维。导读《水远山长——汉字的清幽意境》时,为了使学生从“月”字走向“月”文化,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圆圈图,请学生围绕“月”把联想到的尽可能写下来。学生经思考后完成图1。经分析可知,此时,学生在尽力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发散式联想使学生对“月”的认知虽处于浪漫阶段,但意境已然初现。接着,默读“千里怀人月在峰——说月”一章,欣赏蒙曼老师对“月”文化解读的视频后,想一想:你可以在气泡图中填写什么?学生思考后,完成图2。分析可知,学生经历默读文本、聆听材料、提取信息、分类概括后,对于“月”这一意象的认识更加系统、缜密,进入本质抽象概括,思维品质上升了一个台阶。
从圆圈图的发散联想到气泡图的归纳概括,学生围绕“月文化”自主建构“月意境”,经历了一番由实到虚的层递过程,逐步进入到审美想象空间。
三、拓展资源,丰富认知,融入阅读意境
宗白华认为“艺术意境是一个虚实相生,生气活跃的无限世界”“微尘中有大干,刹那间见终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无限延展,因此,借助广阔的网络世界,对整本书的编排特质、背景知识、拓展材料适量截取,适切加工,适时引用,适当拓展,将极大丰富学生认知,在“情、理、形、神”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关系中窥破整本书意境形成的秘密。
1.抓改编,拓展艺术影片
导读《忠犬八公》时,教师在“心随画动”“心随话动”之后,精心设计“心随影动”,将美国影片《忠犬八公》的片段与相关章节放在一起,请学生对比着读,对比着欣赏,感受文学艺术和电影艺术在营造意境上的特殊魅力,走入小八的心灵深处,对“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有了深刻觉知,继而“心随行动”,迫不及待地投入阅读整本书的静读之中。
2.抓细节,拓展表现形式
导读《三国演义》青少版时,在阅读“关公温酒斩华雄”故事之后,教师拓展了名家评书“温酒斩华雄”、京剧选段“斩华雄”。相似的内容,经典的故事,但将文字描述细节转化为口语表述、戏曲表达。艺术表现形式的转换,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在课堂上营造出多种艺术所营造出的意境之美。
3.抓特质,拓展背景知识
在导读美国著名绘本作家尤里著作《黎明》(南海出版社出版)时,在学生跟随书页一页页翻动,发现图画色调从灰暗到明亮,细节从模糊到清晰,画面从静止到流动,人物表情从凝重到欢快之后,教师紧紧抓住绘本的这一色调、细节的特质,放大、拓展:作者尤里·舒立瓦茨是犹太人,在二战中经历了残酷的流亡生活,常年生活在恐惧和死亡的阴影之中,致使他的童年有太多不堪回首的记忆。学生领悟到这一点,再跟随教师一页页翻动书页,环衬、扉页、黑暗、黎明……色调逐渐明亮,细节逐渐丰富,学生用心地观察着,动情地朗读着,认真地思考着。这次读完后,学生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黎明前的模糊、恐惧、寂寞、冰冷恰似作者曾经的孤苦无依的心灵,而黎明后的美好、幸福、温暖、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则是作者尤里心灵苏醒后感知到的世界:历经坎坷,但作者依然向往自由自在、美好干净的世界。
4.抓质疑,拓展思维疆域
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不断丰富,思维易产生固化,读到开头,就能大致猜到结尾;品味人物,能自动归类或是标签化、脸谱化。此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整本书的奥秘,大胆质疑,展开追问,不断拓展思维的疆域,提高阅读思维品质。在《黎明》的封底,学生发现作者受到我国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的启发创作此书。接着他们搜索《渔翁》,与《黎明》对比着读,不禁发出一连串追问:柳宗元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渔翁》?尤里从《渔翁》的哪几句中受到了启发?柳宗元和尤里,一中一西,一古一今,他们的经历难道真有相似的地方吗……从绘本到诗句,从个人经历的质疑到中西文化的探讨,学生的追问体现出思维疆域的不断拓展,思维品质的不断提升,体现出别致的意境融合之美。
总之,整本书意境的营造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投入地读,更顺畅地写,更愉悦地表达,更深入地探究,更具思维品质地深层思考,使他们逐步成为阅读习惯好、表达能力强、探究意识浓、思维品质高的新时代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