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梅
【关键词】课堂资源 小学语文 效率提升 全面发展
课堂效率的高低虽然展现在课程进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程度之上,但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之下,课堂内容还应与时俱进,增加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关注学生课业成绩的同时还要促进他们多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倡德育教学,促进全面发展,达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资源的利用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好当下的教育资源,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如何创新课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常参与经验交流会,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阳光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深度发掘课堂资源
1.借用情景化学习模式
情景化模式就是将课文中的情节引入到课堂之中,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枯燥的课堂理解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情景化的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教学元素中也常常会出现多媒体的身影,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课堂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发挥不同硬件设施的优势,将其运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情景化模式在课堂中的展开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比如以故事背景为引子让学生自主参与课文过程的表演之中,也可以针对议论文中提出的论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阐述自己对于课文观点的看法,或者是通过视频的方式营造出古诗文中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有利于他们去揣摩作者内心的感受,从而降低他们记忆的难度。在使用情景化模式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参与程度,不能只浮于表象,应当营造出一种浸入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接受过程降低门槛。
2.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角,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填鸭式教学不仅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存在难以逾越的沟壑,也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兴趣的培养,课堂效率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需要好好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资源,增加其内容上的丰富性,将课堂提问中一问一答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氛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所想。
此外,课堂的互动还可以体现在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即时发问,一旦课程中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服务端将问题传送给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学生共同探讨和教师的指引之下让问题得到解答。这种课堂即时性互动话题是学生对课堂内容接受程度最为及时的反馈,避免了教师讲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在照顾到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使课堂内容更为个性化。这样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最终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勇于提问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发散思考”有实战性意义。
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提高授课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如写作园地中:记一次游戏。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具有实践价值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游戏之中并找到写作素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得到了强化,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以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提出合适的辅导学生策略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1.微课资源的利用
微课近年来在校园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以中国慕课的发展最为迅速,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资源在课堂改革中创造出的巨大生命力,实现了不同时间空间课程资源的分享,对于学生接受不同教学理念创新方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微课能让教师在观摩更多名师授课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利用最为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教师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为学生遴选最为贴近授课方式的片段,既能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剂兴奋剂,又可以为学生的日常积累提供丰富的素材。
2.传统文化的渗透
语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新课标实施后对于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目前小学生在中年级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国学知识,如《声律启蒙》《千字文》《弟子规》等,但往往这种国学的学习过程仅停留在背诵层面。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更应该做到的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使学生不仅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内化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比如教師在讲授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这一单元时,就可以根据学生背诵的《千字文》中“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这一段话来让学生了解仓颉造字、嫘祖缫丝的历史故事,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神话式的浪漫主义,体会到先人创造的智慧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最终上升到学生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共鸣上来。
3.德育的贯彻落实
语文的教学过程需要的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种共鸣关系的建立,学生才能产生学习下去的原动力。对于德育的要求更是如此,德育的过程是潜移默化渗透在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可以说学生很大一部分道德秩序的建立都是源于教师的日常引导。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并将学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处世经验进而形成正确价值观。课本中不少的文章为教师提供了德育素材。比如《梅兰芳蓄须》这一课就通过讲述梅兰芳先生誓死不为日本侵略者唱戏,以蓄须明志。这其中饱含的民族自尊心和独立不屈的人格需要教师从深层次向学生展示。又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放映《红岩》及《刘胡兰》选段,让学生从影视中对英雄的气概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结语
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教师要有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学习意识,掌握新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快乐学习、阳光成长成为可以实现的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中的言传身教。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培育与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重视的不应该只是学生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课堂资源的利用。我们相信,教师一旦在实践中找到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资源利用模式,就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阳光课堂的实现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