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理解与实践

2020-08-27 07:05王莉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王莉莉

【关键词】统编教材 双线组元 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

“双线组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之一,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选择文本内容和安排教材编写体例,既坚持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理念,又凸显了语文学科的本体意识。其中,语文要素的编排,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突破和创新,把必需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应该养成的语文素养,在单元导语、课文导语或习题设计中进行目标导向、合理分解和训练落实,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教学重点和路径。

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以及对统编教材认识不到位的影响,当前基于统编教材的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些理解的偏差和实践的误区:一是语文要素极端化,语文课变成了语文要素的知识课、语文要素的训练课,语文的情感味淡了,语文的美感没了,从而使统编教材纠正了过分的人文化倾向,但我们的教学却又走向过分的语文要素倾向,导致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割裂;二是语文要素标签化,教师没有准确理解语文要素的内涵以及落实路径和方法,被教师从教材中抽离出来,将其作为静态的知识反复提及并在教学中显性呈现,看起来语文要素得到落实,事实并非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语文要素孤立化,某一语文要素的学习仅仅局限于本课、本单元,似乎经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就能自然习得语文要素了,事实并非如此,语文要素的习得应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巩固的过程,语文素养的养成更是一个内隐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如何基于统编教材更好地把握语文要素,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笔者试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为例谈谈思考和实践操作。

一、精读教材,厘清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及其关联点

统编教材把单元导语、课文导语、习题设计、语文园地等栏目进行了整体编排和设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明确本单元的育人目标、实践路径和策略。单元导语中点明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依据两条线索精选了相关课文以落实语文要素并贯穿方法指导,语文园地等栏目引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梳理总结、方法提炼和实践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整体理解和把握教材语文要素、人文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点。

《慈母情深》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语中点明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习题设计也是紧紧围绕两个语文要素的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关联点就是,通过作者描写的具体场景、细节来体会舐犊情深,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来提升自己的情感。围绕关联点,我们就可以紧紧围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来整体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以及贯穿学法指导。

二、立足文本,认识作者时代背景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差距

统编教材中选择的课文具有较强经典性、文学性、人文性、育人性,既关注了人文主题,同时更关注了学科本身,需要学习哪些语文知识,训练哪些语文能力,培养哪些语文素养。语文要素和人文内涵的相融共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同身受、入境入情,能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然而,许多經典好文的作者生活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认知存在较大的距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文本,重视并精准把握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现实背景、生活体验以及它们的差距。

《慈母情深》最令教师们犯难的就是让学生入境人情。原因就在于作者生活的年代非常贫穷,文本中既没有贫穷这个具象化的呈现,绝大部分学生又没有贫穷的生活体验,学生很难走进文本,难以感受到母亲的情之深、爱之切,导致变成是教师一个人的言说,一个人的感动,甚至是一个人的表演。这就需要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的生活背景,了解“一元五角”在当时的价值,了解母亲当时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这样才能使母亲生活的贫穷变得可感可知,学生才能真切地理解作者生活的处境以及当时的心境,才能更好地理解艰苦岁月中的可贵亲情,才能真正走进作者所描写的真实场景,用心揣摩作者所描写的细节,体会作者的细腻、丰富的思想感情,才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语文要素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三、依据要素,明确语文要素落实的路径和方法

统编教材改变了以单一的人文主题组建单元的方式,“双线组元”的组织方式,既明确了单元教材所蕴含的人文要素,也明确了单元教材所蕴含的主要语文要素,要素表述和练习设计更为我们明确了落实的路径和方法,我们要以人文精神塑造为主线,以语文要素的落实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把人文主题的感受与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

《慈母情深》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细细研读这两个语文要素,“体会”与“表达”是两个关键词,这应是我们组织学生阅读活动的逻辑主线。如何体会?表达什么?教材中设计的两个练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路径和方法,“边读边想象”是这篇课文体会和阅读的方法,场景、细节描写是体会的对象和路径,只要紧紧抓住这一路径和方法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必能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回归本体,准确把握语文要素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统编教材有很强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训练体系,强化了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对每一单元每篇课文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都有清晰的定位和要求。我们要回归语文教学本体,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抓住语文教学重点,把握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明确训练的内容和要求,科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慈母情深》是高年段第一次出现环境描写的课文,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场景、细节描写方法以及语言文字的文学化表达是这篇课文训练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想、说、悟等方法,从作者描写的戳痛人心的场景、耐人寻味的细节中感受母亲这份与众不同的爱,体会作者耳闻目睹这一切五味杂陈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分析是否可以舍去一些场景描写,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与领悟文章中细节描写以及语言表达的基本方法:反复使用相同词语“七八十”、四个“立刻”的连用、“我的母亲”后置的表达方式、母亲言简意赅直截了当的说话特点等,让学生品味细节描写和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效果。

五、言语实践,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不能仅依靠单纯的阅读、鉴赏来学习理解必需的语文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更要在阅读活动过程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规律,学会语文运用方法,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以及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有机创设言语实践情境,设计言语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场景、细节描写是《慈母情深》这篇课文重要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学生只是在文本阅读中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进一步挖掘场景、细节描写的语言表达特点和效果,组织学生开展仿说、仿写等实践活动。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投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四个“立刻”的叠加连用,写出母亲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情景,想一想:母亲还会在什么时候这样争分夺秒,练习用“立刻”說一说。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场景和细节描写,反复运用一些词语写一写生活中“鼻子一酸”的经历。

六、整合拓展,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统编教材明确了每一阶段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从而有利于教师把握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教材编写中通过几篇相同或相似内容主题的文章组合成单元,几篇文章同时指向某一语文要素,教学中要树立整体意识,关注教材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要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要在主题拓展和迁移运用中不断巩固,促进语文能力的螺旋上升。

《慈母情深》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学生初步领悟场景、细节描写的基本表达方式,初步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与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习得的方法,去自主学习本单元的另外几篇文章,以及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中围绕“我想对你说”这一主题,用恰当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习作来综合运用和巩固阅读中习得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某一语文要素的落实,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就能完成,还需要通过其他课文学习以及主题拓展阅读的继续巩固。如学习完《慈母情深》后,可以推荐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等,让学生去阅读,去体会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场景、细节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促进阶段性语文要素的落实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