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文体特质落实语文要素

2020-08-27 07:05胡巧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

胡巧红

【关键词】语文要素 说明要点 结构顺序 说明方法

现行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即按照两条线来组织单元课文,一条线是以内容为主题组织单元,如“人与自然”“革命岁月”“艺术之旅”等;另一条线则是以“语文素养”作为训练点组织单元,也就是把“语文要素”涵盖的各种因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写作方法等有机地、系统地体现在每个单元之中,渗透在单元的每篇课文里面。在每一个单元前面还有单元提示,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都作出了明确的提示。

教材这样编排,意图很明显,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语文教师,教学要有主题意识、整体意识,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笔者试着根据个人的教学体会,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如何遵循文体特质,落实语文要素。

一、解读单元主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主题为“说明文”,安排了阅读课文《太阳》《松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以及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单元导读里有明确提示:一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不难看出,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编排和课后习题的设计,都指向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说明方法,从阅读实践到学习表达,从课内阅读到课外延伸,既循序渐进,又相互映衬。

二、细读文本价值

《太阳》这篇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文章采用了列数字、做比較、举例子、打比方这几种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

《松鼠》一文作者通过对松鼠乖巧的外形特点、机警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等几方面做了细致生动的介绍,文中渗透着作者对松鼠浓厚的喜爱之情。

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它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从表达方法来看,《松鼠》主要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让我们不用看图也能想象出松鼠小巧可爱的模样。

《鲸》条理清楚,从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介绍。教材中的四处批注分别从用词准确、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分类介绍、形象描写等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写说明性文章,并尝试借鉴和运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风向袋的制作》介绍了风向袋的作用、制作步骤、辨别风向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制作步骤。文中三处批注指向各不相同,第一处提示学生介绍流程时先介绍准备工作,流程说明要完整,不要有缺漏。第二处提示学生运用序数词能更有条理地写好步骤、流程。第三处提示学生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怎样把制作过程介绍清楚。

三、探寻教学策略

教学说明性文章,课标要求十分明确:一是把握说明要点;二是了解说明方法。第五单元在导读中也明确指出“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因此,教学此类课文,笔者以为宜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一)说明要点

“状物类说明性文章,大多行文有条不紊,板块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教学时,首先要把握说明要点。”以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松鼠》为例,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提取信息,把握说明要点。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师:《松鼠》一文通过描写告诉我们许多有关松鼠的知识,请把你的发现填写在表格中。(出示)

通过阅读课文,发现松鼠特点,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将提取的关于松鼠的信息整理填进表格。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提取信息、把握说明要点的能力。

(二)结构顺序

状物类说明文体为了表达简洁,介绍清楚,往往都是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具体表现为:一是中心句的使用,让说明内容一目了然;二是结构的严谨和过渡的自然。说明文常常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有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整篇文章的结构一般为总分总或者分总或者总分,给读者以完整和清晰的印象。如《太阳》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即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也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就是说,只要是说明文,作者都要想方设法把说明的事物介绍清楚、写得明白,要关注文本内在的逻辑关系。本单元习作例文《鲸》一文每个自然段说明一个意思,《松鼠》一课则是按照外形、习性和行为特点的顺序介绍的。总之,文章的结构、说明的顺序在第一课时都应该帮助学生理清,如《鲸》一文笔者是这样来引导学生梳理说明顺序的:

师: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依次写了松鼠的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这段话依次写了松鼠的面容、身体、尾巴、爪子四个方面。从文中可以看出松鼠的面容清秀玲珑,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敏捷。

师:你们发现作者在写松鼠外形的时候做到了什么?

生:一方面作者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松鼠的,另外作者还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

从单元整体来看,所有的课文都是为最后的习作教学做准备的。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我们发现,作者对松鼠外形的描写和“写作注意点”中的第一条“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正好相吻合。对于这一教学点,我们语文教师不能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一定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发现、体悟,真实学习。

(三)说明方法

毋庸置疑,说明文想要清楚具体地说明某个事物,是一定要用上一些说明方法的。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等。有时为了把事物说透彻,还要采用画图表、下定义等不常用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如何恰当使用,使用了对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一切都要适当地渗透给学生,以便将来能在作文时较为准确地运用。

《太阳》一文主要运用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松鼠》一文主要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鲸》一文运用做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要体会到这样说明的好处。如《太阳》一课片段教学: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反复读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交流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①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也要飞二十几年。②我们看到太阳……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③太阳的温度很高……也会变成气体)

(2)交流小结:从这些数字能感受到太阳距离地球远和太阳的体积大、温度高。

(3)这样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說明方法叫“列数字”。再想想如果把这些数字去掉或换成“好几千万、几千年、好多年”“好多个”“好几千摄氏度”,可以吗?为什么?

(4)交流总结:这些词语不太具体、准确,让人感受不到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

(四)语言特点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一定条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表达的多元化。如《松鼠》一课,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特点的:

师:从写法上来看,《松鼠》和《太阳》的写法一样吗?

生1:它们有相同之处,两篇课文都抓住了各自的特点来写。

生2:我觉得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它们的语言表达就不大一样。《大阳》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松鼠》用了很多修辞手法。

师:大家想过没有,如果用《太阳》一文的写法来介绍松鼠,该怎样写呢?

(出示:松鼠,哺乳动物,小型兽类,体重约380克,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8~24厘米,超过体长一半以上。体毛灰色,腹面白色)

师:比较一下,同样是介绍松鼠,这段话和课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1:课文中的介绍生动形象,因为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了帽缨,很有趣。

生2:我喜欢课文中的写法,因为在作者眼里松鼠已不是小动物,而是一个人。作者说松鼠“面容清秀”,不就是把松鼠当成人来写了吗?还有从“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把松鼠当成了人。

师:是的,课文巧妙地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松鼠进行描写,使松鼠显得更加活泼可爱。

以上教学,通过两篇课文的比较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明白:说明文既可以运用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也可以通过拟人、比喻的手法进行描述。习得这一点,为学生以后的作文做了个很好的铺垫。

总之,针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教学中要对每一单元做整体把握,发现文本内在关联,探寻文本内在语言奥妙,找出有规律性的知识,扎实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这样不仅可以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而且能让教学更加真实而高效。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
基于语文要素的活动实践窥探
基于评价维度下的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落地
“双线并进”主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
“小题大做”又何妨
浅谈小学语文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策略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