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菁,管清宝(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资源需求、更复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关系。
物联网的形成主要通过感知层把标准协议传输的、被植入硬件物体的传感器相互连接在一起,构建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城市,以实现对物理空间的全方位感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感知层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分析及运算,实现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并应用于智慧政务、智慧环境、智慧民生、智慧安防等智慧城市的相关领域。
下一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是以人工智能为首的智联网,其在计算机网络传输、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及后端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开启智慧城市4.0认知时代。5G时代已经来临,高速网络必将给数据的积累以及传输速度带来质的变化。
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进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比前两年对于人工智能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语境,描述从“加快”、“加强”变为“深化”。不难看出,在今年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上,政府将在培育发展之后,继续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这说明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已经走过了萌芽阶段,与初步发展阶段,接下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且向纵深方向进一步发展。
智慧景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讯网络(特别是5G的应用)为纽带,运用GPS、北斗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三维仿真及VR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旅游景区实现超高分辨率、多维时间与空间、多维尺度和多种类应用的信息模型建模,并对旅游景区的地理空间、大气及水质资源、物理自然环境、建筑及信息基础设施、游客咨询及互动和各种配套服务等众多软硬件环境数据进行全面数字化及网络化,以实现可视化展现及智慧运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旅游业也同步进入了爆发性增长阶段。如图1所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业经历了从传统人工纸质旅游到电子旅游、再到数字旅游,从而发展到今天的智慧旅游。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呈现智能化、应用多样化发展趋势,多种技术和应用交叉渗透至旅游行业的各个方面,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建设智慧景区。
图1 旅游业技术发展变迁示意图
早在2015年,国家旅游局(现文化和旅游部)就提出了《“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推动了我国5A级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并提出到今年,推动全国所有4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智慧旅游,提供的服务包括:景区在线预订、免费无线网络覆盖、云讲解、智慧导游、信息实时推送等功能。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提升为国家战略,必将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其中“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重点服务领域就是智慧旅游。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全面改善和提升景区现有旅游环境,大幅度提升景区管理效率和游客体验。将极大地减轻景区管理上的负担,增强景区的个性化服务水平,提升景区旅游的便利性、安全性和幸福感,为实现智慧景区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支持。
智慧景区的总体建设,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包括智慧景区的智慧应用系统架构及智慧景区整体技术架构。
智慧景区建设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层两中心”的建设:即基础设施层、景区应用及平台层、景区综合业务层和运营中心、数据中心。智慧景区应用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基础设施层包括用户终端及用户行为、物联网终端及基础网络及相关数据。其中基础数据包含3G/4G/5G数据、GIS数据、音视频数据、GPS数据;基础软件含操作系统、数据库及指挥平台、GIS平台;基础基础网络包括通讯网络设施、物联网软硬件系统、数据中心及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应用及平台层包括物联网平台、视频监控平台及面向景区的智能化及信息化系统等;以提升管理为目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系统;面向日常经营管理的OA办公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票系统、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等;以及面向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进销存系统等,面向游客服务的信息呈现和互动系统。
业务层包括面向业务的智慧管理、面向公众的智慧服务、面向行政的智慧营销三个方面,是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体现。
运营中心平台作为智慧景区的核心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景区各系统的统一组织协调以及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主要应用包括:
图2 智慧应用系统架构
1)GIS地理信息系统:将多媒体技术、网络传输、现代通讯技术及GPS、北斗定位技术和遥感测量技术等整合为一个可视化管理平台上。
2)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的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和旅游电子票务。
3)客流统计与预警系统:通过预定分流、票务分流和交通工具分流等三级分流措施,缓解景区出入口及内部交通拥堵、实时监测及诱导游客均衡分布,确保游客的游览质量。
4)智能化系统:包括智能化系统集成、安全防范系统、LED信息发布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等。
大数据处理中心则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统一采集、传输、运算、管理、存储及共享,产生的数据包括GIS数据、GPS数据、MEDIA数据、游客数据等。
智慧景区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特别是运维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端(包括智能手机、PAD、单兵通讯仪等)对景区各类环境及设施在线实时现场采集及查询。并实现各项旅游数据统计、分析应用及大数据展示与应急指挥调度,以满足景区运营管理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实时动态掌握景区的运营状态,促进旅游管理水平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示游客满意度。
智慧景区的整体技术架构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层、资源管理层、应用支撑层、应用系统层等四个层面,其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基础设施层提供前端感知数据的采集及传输,资源层则实现包括数据中心、目录资源及应用资源的数据访问集中化,应用系统层则有效分配资源池中的共享信息,从而提高整体访问效率。
图3 智慧景区整体技术架构
应用层的建立前提是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服务。应用系统层包括政务及行业管理、目的地营销管理及辖区电子商务,通过负载均衡实现用户并发访问,而景区核心系统服务由应用服务器提供。
从图4可以看出,建设智慧景区的应用系统,主要从面向游客、面向景区、面向商家及面向管理部门四个方面考虑。
图4 智慧景区应用场景
面向游客的智慧服务包括旅游电子商务、电子门票、定位导航及自助导览等。
旅游电子商务,通过景区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二维码、手机验证等多种接入方式,以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为基础,提供智慧化预订及信息查询服务。
智能电子门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统一的门户,游客及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手机APP等移动端、电子导览终端、互联网平台进行门票订购,提供景区与商户票务、优惠券的验证、统计与分析报表等服务。
定位导航服务,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下载定位导航客户端。客户端为游客提供室外景区基于GPS及北斗卫星,室内景区基于WIFI及蓝牙的定位、导航、紧急报警等服务。衍生服务则包括周边配套设施搜索、最佳旅游线路推荐等。
自助导览服务,智慧景区建设的一大特色应用就是完美解决景区自助导览短缺问题。通过自助导览设备、手机APP等方式接入自助导览应用,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自动定位及播报参观景点的音视频信息,图文并茂全面的讲解景区特色。同时也可以结合影像介绍多国语言等,避免导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做到了为游客服务的流程化、规范化。
互联网虚拟旅游,游客可以通过景区APP、WEB、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接入景区智慧旅游平台,除了远程虚拟旅游外,还能实时动态掌握景区的景色、天气和客流情况。并可观看景区的音视频介绍,观看景区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实现虚拟旅游。互联网虚拟旅游能起到很好的景区宣传效果,对用户的冲击力远胜文字,支持大流量、大迸发量、高分辨率的视频图像展现。
LED信息发布,如图5所示,通过实时流量统计,当某一景点出现客流量激增、人员密集报警后,智慧景区平台需要借助景区设置的LED信息发布屏、移动端信息推送等方式进行游客流量引导。如图5,景点G报警后,在景点C的LED屏幕上,引导游客去往景点B和D。
图5 实时流量预警与分流指引示意图
景区门票网上预订,游客可通过短信、WEB、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申请景区电子门票,平台通过短信、微信或APP等方式发送二维码电子门票。景区电子门票管理系统为景区提供了多种预定形式、支付方式。
景区全方位安防监控系统,景区监控系统从确保游客安全利益出发,以游客游览线路为重点,兼顾景区安全防范工作等内容,保障游客在景区内游览活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有视频监控技术已实现从被动监控向主动监控的发展,通过AI智能安防,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景区人员活动轨迹分析、可疑人员侦测及临界预警等。
景区停车场管理,实现出入口免取卡车牌识别、空余车位引导、反向寻车及扫描自助缴费功能。
智慧桥梁监测系统,如图6,在桥面与拱肋间加装动位移传感器,采用特别方法获取每小时最大位移,然后把位移连成折线,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自动预警。当观测数据超过预设红线,系统自动发出短信预警。
图6 桥面动位移监测示意图
广告营销,利用广告营销功能可以与商家组成联盟,共同开拓和分享旅游产品的销售。
酒店客房预订,提高酒店入住率、丰富客房销售渠道。
企业名片,为商家(餐饮、购物中心、娱乐等)量身打造“企业名片”,发布服务促销信息。
应急指挥调度管理系统,监测、调度及分析,都基于GIS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在指挥调度大厅大屏上直观展示,实时调度指挥。
旅游客流动态监测系统,基于基站的旅游客流动态监测系统,客源分布,分省、地市显示;游客行为分析,例如:频次、停留时间。根据数据分析,部署下一步景点规划,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行业监督管理,建设统一的行业监管服务平台,合理的旅游行业监管流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位置定位等,提示旅游监管水平。
智慧景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基于实时、动态的大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及标准化接口,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游客、景区软硬件资源等数据的实时掌控,以提升景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景区管理效率和游客体验。为精准营销及可视化运维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0年年初的一场疫情席卷全球,景区在防疫期间的智慧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智慧景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热成像、人脸识别、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景区疫情智慧管理平台,对景区防疫期间进行智慧化管理。该平台支持历史数据回溯、数据分析等功能,为追溯疑似患者、亲密接触人员提供视频数据支持,让疑似患者、亲密接触人员及时隔离,为减少病毒传播扩散、遏制疫情蔓延提供有力保障。
(1)热成像人体测温解决方案,为相关部门落实景区重点场所测体温等防控措施提供有力保障。热成像人体测温摄像机采用红外非接触式体温检测,可实现快速体温筛查,进行远距离、大面积检测,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在30℃—45℃测量范围内,测温精度高达±0.3℃,一旦发现异常体温人员,系统自动预警,并启动复查方案,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
(2)智能温感人行通道及安检门通过高精度热成像人体测温和人员识别,可实现人体体温与人员智能关联。遇到体温异常人员时,闸机自动关闭,避免疑似患者误入,大幅提高景区出入口防控力度,防止病毒扩散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投入。
(3)基于AI的体温预警系统,可有效帮助景区进出测温不疏漏。该系统采用极简模式设计,由红外热成像体温筛查仪、便携式一体化客户端构成。系统以专用红外热成像体温筛查仪为主要前端工具。该前端专门针对人体测温区间进行精确校准,能够适应人体健康检查的各种应用环境,能够有效针对人体温度分布区间进行高精度温度识别,特别适用于景区各类人员聚集区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健康情况管理。
利用5G技术,同时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热成像测温技术、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助力疫情防控,也是联通疫情防控AI全息掌控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
该系统的核心设备是一台热像仪。当人员进入检测区域时,热像仪对人体表面温度进行初步检测,并自动对体温偏高人员进行设备告警,同时通过5G网络将数据回传到大屏或指挥中心,实现规模化人群快速精准的体温筛查和数据记录。较之传统的额温枪等测温模式,该系统以无感式筛查实现自动测温,全程无接触,尤其适合景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景区入口处,一台5G热成像测温设备时刻处于工作状态。一旦有人进入检测区域,该设备可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体温监测,效率高、数据准,一分钟最少可实现300人的体温监测,且最多只有0.3℃的温差。
(4)卡口摄像机AI可自动识别未戴口罩人员。景区入口处,通过设置带AI功能的人员卡口摄像机,可自动识别未戴口罩人员,实时语音劝导,纠正危险行为。
(5)设置客流分析系统,实现对景区客流的在线统计分析及实时人流量告警及应急指挥。通过景区内各路口设置带有客流分析功能的摄像机,实现人员限流管控,严控游客流量,确保游客健康安全。
旅游景区在加强自身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依托于庞大的景区数据,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顶层业务逐渐融入智慧景区服务之中,智慧景区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智能分析功能可以更有效地从景区运营管理、游客服务等多个维度,协助景区运营管理者抓取核心问题,大幅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融合旅游服务,可整合信息碎片,打破壁垒、整合资源,推动互联网,带动传统旅游产业及旅游商业模式的转变与发展,使旅游服务实现线上整合资源,形成标准化服务,线下承接服务,形成“互联网+”旅游服务体系。
我们应大力推广和运用“互联网+”融合旅游服务理念,使旅游服务实现线上资源整合,形成标准化服务,最后形成完整的“互联网+”旅游服务体系。
最早期的景区智慧化服务走进景区之后,就能够使景区提升运营效率、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景区线上流量管控能力。初期阶段的景区智慧化服务价值尚且不容小觑,更何况是加入了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的未来呢?因此,如何抓住景区智慧化升级改造的机遇,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新一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