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宏 刘力维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
1+x制度中的“1”,指毕业时取得的学历证书;而“X”,即指代表某种技术技能的资格证书。实行1+x证书制度意味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只有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与之专业相关的技能资格证书方能毕业。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的普遍做法,鼓励职教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1.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
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并使这些人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就是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应从“T型”向“π型”转化。由于以往职业教育只要培养出拥有单一专长的T型人才,便可成功立于职场。可当今高度竞争的信息时代所需人才只有一种独特竞争力是不够的,必须拥有“两把刷子”,知识和能力结构从“T”到“π”,具备多项才能方可稳立职场。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使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特色的独特教育效用,培养学生的“π型”才能,夯实其可持续发展基础,以满足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
2.是职教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力
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增加岗位的适配度,为发展储备优秀人力资源需要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而以往职业教育以培养单一性技能的人才为主,长期与市场需求脱节。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还要促成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因此,职业院校大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1+X证书制度的提出成为其助推力。
3.是职业教育改革一盘棋中关键的一步
2019年中国职业教育的新篇章开启,短短几个月,职教改革一盘棋跃然呈现:《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下发、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办学模式转变等,其中实行1+X证书制度试点便是棋局中关键的一步。
实行1+X证书制度,一是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潜力。职教学生能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相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努力获取多种证书,增强就业底气,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可促进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制度的实行将推动职业院校以此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可推动职教体制的改革。制度的实施,势必促进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制度,从制度顶层设计层面上解决课、证、业融通中的矛盾,有望打破我国学校教育与行业彼此沟通与认可缺失尴尬局面。
近年来,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与整个中职发展的共性及专业个性两方面。
1.“进口减少”―中职教育规模整体下滑
尽管国家《教育和规划纲要》要求“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但一些地方教育机构“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重要力量”的理念弱化,不断缩减职普比率,有的还对生源地地区实行封锁政策,甚至以劳务输出为由,将初中毕业生直接送入企业生产流水线。再加上近几年高职本科不断扩招,致使中职生源递减,职普比率不断下降。2017年,全国在校生职生占普高的比率仅为40.1%[1],远低于瑞士80%,德国70%,欧盟21国52.4%, OCED国家45.9%的中职生比率。中等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呈现下滑趋势,基础地位有被削弱的倾向。
2.“出口不畅”―中职教育在社会环境中遭遇傲慢与偏见
近年来,教育体系内外普片存在鄙薄中等职业教育的现象,社会上不少人仍然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末流”教育。就业过程中,由于岗位竞争激烈,人才高消费等带来用人单位对“中专”文凭经常不屑一顾;就业后,中职生往往承担基层技术岗位,其社会地位不高,整体收入水平偏低。
3.中职教育学校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近年来,由于激发中职学校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改革尚不深入,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学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中职学校本身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师提升、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双重不足,导致中职生理论知识和技能“双低”的局面难以突破,这反过来也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波动影响及毕业生人数持续升高,会计专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财务机器人出现,给会计职业环境带来很大变化,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进而对传统中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带来严峻挑战。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层次性较为突出。会计职业教育核心课程一般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等由低到高梯次设置,职业资格认证按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体系由低级向高级进行。
中职会计专业从其生源(主体是初中生)、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学生成为有较强实践能力,具备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会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注重理-实一体、行动导向教学)等方面为会计专业职业教育体系奠定重要基础,并在中高职衔接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为学生就业打通渠道。因此,会计专业的中职教育,是决定学生能否在会计专业道路上走得稳且远的关键,其基础地位必须夯实。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是靠人才的实力”[2]。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横跨多专业、掌握信息素养的新型会计复合型人才,1+X为其提供了标识。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在1+X制度引导下改变以往简单的会计理论+会计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培养会计素养、会计理论、会计技能与其他技能相结合的新复合型会计人才理念。
1+ X制度试点启动,必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虽然中职会计教育尚未入围试点,但也必须作出应对预案,打造敏捷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系统。正如此次新冠肺炎防疫防控战役中,京东能率先恢复运营,得益于公司有准备,于2020年2月5日(大年初二)即将第一批智能配送机器人送抵武汉, 2月6日(大年初三),机器人就开始上路工作,将紧缺医用物资配送至抗疫前线,为武汉防疫防控立了大功,又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完美实现“弯道超车”,成为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经典案例。又如华为没有十年来的“备胎”,又何以能应对美国的制裁?为此,中职会计专业职业教育应做好下列准备:
1.调整中职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实施课改
在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应改变以往重系统性,轻实践、拓展性的传统课程设置原则,而兼顾会计专业的综合性、拓展性,书证融通性,进行模块化设置。具体来说,可将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总体分为基础、专业及拓展与1+X等三大模块来设置。基础模块尽显“宽泛”,顾及中职生阶段的心理特点、未来就业或者学历提升需求,分细为思想道德、基础文化、基本技能等子模块;专业及拓展模块凸显“灵活”,既顾及学生获取“1”,还要顾及获取“X”的可能性,分细分为主修、辅修、选修三个子模块。各模块的课程设置可参照表1,课程开设应根据专业发展、学生需求及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作实时调整。
表1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表
专业及拓展模块专业基础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拓展 小企业会计、政府会计、税费计算与申报、个人理财、统计基础、财务管理等。专业技能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税费计算与申报全真实训、会计信息系统实验(ERP中职版)、跨专业创新创业实习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1+X证书模块中专毕业证、会计职业能力证书(出纳员岗位证、纳税员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金融从业资格证等、职业经理人资格证、物流员证书、其他证书等。
2.构建完善的理实一体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科实践性极强的特殊性,决定会计专业教学必须理实结合,构建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非常必要。在1+X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应按层次递进设置,由低到高分三个层次:一是会计基础能力实践,包括点钞传票录入实训、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安排在第一学年;二是会计综合实训能力实践,包括会计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税费计算与申报全真实训,安排在第二至三学年;三是双创能力实践,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校内ERP实训)、跨专业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校内)、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一方面可提高中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打通“证业融通”、“赛证融通”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与行业彼此沟通与认可缺失,财政部门对学校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没有认证的标准与先例,学历证书与课程证书相互独立,虽然部分中职学校在学生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或参加会计技能大赛获奖后也可免修、免考相关科目,但依然是一种单项的融通。因此打通“证业融通”、“赛证融通” 之路是1+X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
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提倡加大“校企融合”力度,各省市纷纷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口号,通过举办会计技能大赛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同时促校企融合。但对中职教育而言,由于业、证、赛渠道未融通,此举对学生就业影响不显著,企业受益有限,对学校而言,限于投入产出比顾虑,学校缺乏动力。因此,只有教育、财政职能部门通过顶层设计,制定相应制度,打通赛、证、业融通关隘,推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1+X制度顺利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地;促使中职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实训实习、激发潜能;便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寻求到岗位适配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4.加强1+X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教师。2018年,我国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双师型”教师26.42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1.67%[5],即只有不到三成的教师为“双师型”教师。这源于传统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尽管近年来中职新进教师学历大都由本科提升至硕士、博士,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人才模式更倾向于向专业的纵深发展,加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教师在授课理论时,多从教材中获取与传授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适应中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内驱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的学情;在教授技能课时,仅单纯教学生进行手工或软件操作,对会计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建立新型人才观,努力培育一批1+X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具体来说,学校应:
①聚焦1+X证书制度,探索建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中职学校应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按照教育部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尽快制定中职教师1+X培训制度,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将企业实践纳入1+X型教师评价体系,并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发挥激励作用。
②广开门路,为教师培训搭建平台
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等项目锲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项目培训。此外,学校还应为教师参与多渠道培训搭建平台。如学校通过开展校企多方位合作,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接受实践的同时,也可通过实训室体系建设(如建立财会工作室)、会计技能大赛培训等途径,聘请企业会计岗位经验丰富的工作者“走进来”,到校内兼职授课,在壮大教师队伍的同时,弥补教师实践不足的问题。
③教师应积极提高自己获取1+X技能
中职教师也应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自身技能:一是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机构的培训;二是利用目前网络化、智能化的科技优势,努力提高学习能力,自我完善,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素养,参与认证机构的认证考试,积极获取自己的“X”证书。
结束语:虽然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暂未涉及中职会计专业,但在大力推进职教改革的大势下,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应将其视为弥足珍贵的缓冲阶段,应密切关注并跟踪调研1+X证书制度的试点情况,建立敏捷化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培养1+X型专业师资队伍,巩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成果,提前做好实现对“证业融通”、“赛证融通”“弯道超车”的准备,进而实现中职会计专业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