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观与扶正七法

2020-08-26 07:50王祖龙
婚育与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邪气扶正气化

王祖龙

正气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邪正盛衰是中医重要的病机,利用正气学说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用于指导临床、保健,为中医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笔者立足于中医理论基础,结合多年的男科临床实践,总结出扶正观和扶正七法等观点,强调扶正气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中的重要性。笔者现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供同行研习与探讨。

正气与邪气的关系

一是正气的来源。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氣是宇宙形成的本源,万物由气构成,并以气互通;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永恒运动的,气的运动以阴阳、五行作为表现。二是正气与邪气的关系。中医学认为,正气是相对于邪气而言的,是邪气的对立面,是人体防病抗病的根本。笔者认为,正气是人身之气,是构成全身各脏腑组织、运行全身,并维持自身正常运行(阴阳平衡、脏腑协调)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外界干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机体抗病的能力以及病后康复和预防复发的能力;是元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的总和,是全身组织及功能活动的基础;是人体健康的根本,是“治病必求于本”之本。同时,邪气是相对于正气而言,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疾病发生的一切因素均可称为邪气。

扶正观与正气功能

结合多年临证经验,笔者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气不足的结果,由此提出扶正观。在临床上,在保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正气的作用,始终关注患者正气的强弱,始终不忘固护正气,将扶正或扶正祛邪作为疾病的根本治疗法则;要教会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固护正气。

依据中医理论,笔者认为,可将正气总结为5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协调五脏六腑。中医认为,人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5个系统具有各自的功能且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全身机能正常。同时,维持各个脏腑功能的气称为脏腑之气,是正气的一部分。

肾的气化作用是脏腑之气,是正气的一部分,是指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肾的气化功能是否正常,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尿液的生成排泄,依赖于肾的气化。肾与膀胱通过经络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肾主气化、膀胱贮尿,二者在生理上共同完成津液的气化和排泄作用。正如《素问·灵兰秘典》中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的文字记载。这说明津液之所以贮存于膀胱而不外泄,是依赖肾气的固摄功能,当津液贮存到一定的程度时能及时排出体外,又赖于肾气的气化功能,故合称为肾的开合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如果开合失调,则出现排尿异常症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大多年过半百,正气不足,肾气自虚;前列腺实体组织的增生可归于“癥积”范畴,属于瘀阻为患。肾失气化,开合不利,加之水道“癥积”瘀阻,过多的水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形成本虚标实之症。肾虚为本,瘀阻为标,标本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肾气愈虚,瘀积愈重,导致水道闭阻,形成癃闭。故笔者认为,癃闭(前列腺增生症及并发的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病机为“正虚生积”,其病理基础为“正气虚损、肾失气化、瘀阻水道”,正气虚损、肾失气化为病之本,瘀阻水道为病之标。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扶正化积”的治疗原则,自拟“扶正化积癃闭汤”治疗癃闭,时常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二是维护阴阳平衡。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以阐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养生保健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对立统一方面的系统平衡结果,疾病的发生标志着这种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所以说阴阳失调也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

可是,是谁维持阴阳平衡协调呢?是谁在阴阳失衡、疾病发生时,使之重归平衡呢?笔者认为,维持阴阳平衡的主要作用者是正气。阴阳作为对立的双方,当一方面出现衰弱,另一方面不可能出现同等的衰弱而保持平衡,也不可能等待对方恢复正常而保持平衡,否则就不会有阴虚、阳虚,也不会有阴盛阳衰和阳盛阴衰等现象。对此,笔者强调,当一方出现强盛和衰弱时,需要正气来进行协调以保持平衡。

三是应内外环境变化。人生活在自然界、社会上,不可避免受到各种影响,风寒暑湿燥火热、喜怒忧思悲恐惊、职业、饮食、污染、辐射等诸多因素时刻影响着身体。为此,人体需要依靠正气进行抵抗调节,保持身体健康。一旦影响超出了正气的调节范围,就可能发生疾病。

四是抵抗邪气入侵。从人出生到死亡,正邪在不断斗争中,外来之邪和内生之邪在不断影响机体,正气(包含卫气的作用)时刻护卫着机体,不断抵抗各种邪气对机体的侵袭,才使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

五是促使病体康复。当身体出现疾病时,正气会随时发挥作用,祛除邪气,修复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痊愈,并预防疾病复发。

扶正七法及诊疗思路

结合多年临证经验,笔者提出扶正七法,主要内容如下。

1.固护正气。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正气不足的结果,固护正气是养生、保健、治疗之本。对于未病之人,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固护正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病机不清,临床无有效治疗办法的疑难杂症,扶正气或许可以迎刃而解;治疗过程中,不忘扶助正气,不伤正气。这是笔者固护正气的理念。

2.正邪交争,祛邪而不伤正,祛邪即是扶正。当正邪交争,邪盛而正气不衰,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实证。此时应注意祛邪而不伤正,例如急性附睾炎,患者局部红肿热痛,并伴有恶寒、高热、头痛、口渴、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下注之象。中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或者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此时,医者应把握好两个方面:一不可过用苦寒;二要中病即止,不可伤及患者的胃气、正气,否则会形成慢性迁延性疾病。治疗时,医者应注意给邪气留一条出路,避免出现“闭门留寇”情况。给邪气留一条出路是中医临床思维的精华部分,是祛邪而不伤正的基础。

3.正胜邪退,扶正固本。正邪斗争中,正气战胜邪气,正胜邪退,但正气必定出现损耗,此时应注意以养生息、扶正固本为主,不可损耗正气,否则会导致疾病复发。扶正固本,可以采用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适度休息和运动,也可以配合中药、食疗进行调养,方可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4.正勝邪伏,扶正即是祛邪。在临床中,邪气侵入人体,可能出现正邪交争,正气胜但未能彻底清除邪气而致邪气潜伏。或者邪气侵入人体,正气尚胜,未能直接致病,邪气潜伏,待机而动。这两种情况,一些医者会采用以观察为主,待发展成为疾病后再处理的办法,或者等待自身正气旺盛时再清除邪气。笔者认为,等待不是治疗“正胜邪伏”的方法,有可能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发展成难以治愈的疾病。正胜邪伏应采用积极态度,尽早“斩草除根”。笔者认为,此时治疗原则应以扶正为主,扶正即是祛邪,正气旺盛,就能祛除邪气,使人体获得健康。同时,医者不可一味祛邪,再伤正气,邪必依恋不舍,正气愈伤,疾病愈重。

那么,怎样扶正气呢?一是采用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损耗正气;二是服用扶正气的中药。维护脏腑之气,中医有很多方剂,比如补肾气,可用大补元煎、肾气丸;健脾气,可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肺气,可用补肺汤、生脉饮;补心气,可用养心汤;疏肝气,可用柴胡疏肝散、杞菊地黄丸;健卫气,可用玉屏风散等。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有多糖成分,比如人参多糖、茯苓多糖、黄芪多糖等,具有较好的扶正气作用,医者在临证时可根据病情灵活选择。

5.正邪胶着,祛邪而不伤正。临床上,经常会出现邪正力量相当,处于胶着状态,谁也难以出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此时,要衡量邪正水平以及选择治疗手段,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如果有较好的祛邪方法,则以祛邪为主,但注意祛邪而不伤正。比如慢性附睾炎,反复发作,时有肿痛,舌黯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医生时常采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和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祛邪的同时酌加黄芪益气扶正,起到祛邪而不伤正的作用;如果没有较好的祛邪手段,则以扶正为主,但应注意扶正而不助邪。

6.邪盛正衰,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在临床上,正邪斗争中会出现邪盛正衰的转归,病情逐渐加重,此时如果继续以祛邪为主,可能会更伤正气。笔者认为,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取得满意效果。

7.正虚邪恋,治标不应者求之于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正虚邪恋之证,症状并不明显,但反复不愈。例如慢性淋病、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疹,有的长达六七年,有的每年复发20余次,多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轮番使用,有的无效,有的停药即复发。这种情况不是邪气过盛,而是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外出,不应再以祛邪为主。对此,笔者提出了“治标不应者求之于本”的观点,治疗应以扶正气为主,使正气充足,自然能够祛邪。笔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多糖类药物以扶正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健康生活方式是固护正气的基础

关于健康生活方式,中医典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文字记载。笔者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是固护正气的基础,也是健康的基础,只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不损耗正气,才能有足够的正气维持机体正常运行,并发挥抗邪、愈病的功能。

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笔者在“天人相应”“阴阳平衡”“形神合一”等观点指导下,从整体观念出发,遵循辨证论治法则,经过深入细致观察,对疾病的正邪斗争进行了广泛分析、研究,总结出方药辨证理论规律,比如扶正观、邪正盛衰的八种转归和扶正七法等,以期完善中医正气理论,从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猜你喜欢
邪气扶正气化
健脾扶正法治疗和护理2型糖尿病合并卵巢癌疗效研究
从幽门螺杆菌感染视角新解“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幸福来自感动
画说中医
煤部分气化与半焦燃烧集成特性研究
别轻易拔罐刮痧
包含常规煤和高灰煤的工业煤的气化技术
混煤焦CO2气化特性判定方法的研究
刘嘉湘扶正治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