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各评审委员会项目评审结果出炉,共有155项成果获评2019年度北京市科技奖,包括:自然科学奖16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技术发明奖12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奖12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93项。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科技奖制度改革。2019年8月,北京市发布了最新修订的科技奖励办法,在奖项设置、奖励等级、提名方式、评审机制等多个方面都有重大改革,包括全面实行提名制,首次设立人物奖,推进分类评价等。
与2018年度科技奖数量相比,2019年度北京市科技奖数量减少了57项,减少幅度达26.9%。2018年度,共有212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包括一等奖24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130项。
北京市新的科技奖励办法规定,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生特别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可以授予特等奖。由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提名,京东方科技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公司、合肥鑫晟光电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联合完成的“面向移动应用的高分辨率柔性可弯折AMOLED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此外,“硅烯的发现与物性研究”等6项成果获评2019年度北京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头戴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项成果获评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大束流离子注入机装备及工艺研发”等33项成果获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又公示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人物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2人获得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高工陈鹏,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烨烽,北京大学教授文再文、江颖,北京大学空腔医院主任医师卫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郭玉国6人获得杰出青年中关村奖;Jost B.Jonas、Marinus Cornelis Maria VAN LOOSDRECHT、Olivier Bernard SALVI 3人获得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薛其坤和他的研究团队在量子物态和材料及新奇量子效应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尤其是他们在实验上首次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工作,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一次里程碑性的突破,产生了重大国际学术影响。
从2008年起,薛其坤领导的研究团队结合分子束外延生长、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开展了对拓扑绝缘体的研究。他们建立了拓扑绝缘体薄膜的生长动力学机制,利用分子束外延生长出国际最高质量的拓扑绝缘体样品。他们所提出的生长方法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拓扑绝缘体样品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揭示出拓扑绝缘体表面态的拓扑保护性和朗道量子化等独特性质。该研究团队与国内相关科学家的努力使得中国在拓扑绝缘体领域研究中处于国际领先行列。从2009年起,薛其坤领导的实验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斯坦福大学的合作者,开始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实现进行攻关。他们生长出组分、厚度均精确可控的三元拓扑绝缘体(Bi,Sb)2Te3薄膜,实现了通过Bi/Sb比例调控拓扑表面态的能带结构和薄膜的载流子类型、浓度;他们通过在此种拓扑绝缘体薄膜中掺杂磁性Cr原子在其中建立了铁磁序且实现了垂直于薄膜面的易磁化轴,并发现此材料可以兼具铁磁性和体绝缘性,是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理想材料系统。在此基础上他们生长测量了超过1000个样品,一步一步地克服了重重障碍,最终在2012年年底,在Cr掺杂的(Bi,Sb)2Te3薄膜中通过极低温测量在世界上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除了拓扑绝缘体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薛其坤团队还在低维超导研究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尤其是2012年,他们在钛酸锶基底上分子束外延生长的单层铁硒薄膜中发现其超导转变温度大大超过体相材料的数值。这个发现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方向,为高温超导机理问题的解决和新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提供了新的启示。由于所取得的这些重大的科学突破,薛其坤团队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特等奖等科技奖励。除此之外,薛其坤获得了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2016年度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1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4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等荣誉或奖励。
胡伟武从事龙芯C P U研发期间,发表了多篇论文详细阐述了龙芯CPU的研发过程及研发成果,并发表在IEEE、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学报》等权威学术期刊。在龙芯CPU的研发过程中,多项发明专利技术已应用于龙芯1号、龙芯2号、龙芯3号、龙芯桥片等多款芯片产品中。例如:实现多核处理器EJTAG可调试性的装置及系统,多核处理器及其测试方法和装置,集成电路的老炼方法及老炼装置,失效处理方法、系统、SFB及访存失效装置,能够复用浮点操作用构件和向量操作用构件的处理器这5项专利所涉及的专利产品销售额近4.5亿元。
胡伟武从2001年领导龙芯团队进行高性能处理器的设计,坚持自主创新,致力于自主创新的信息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的建设。龙芯处理器的核心IP全部由龙芯团队自主设计,包括CPU核、内存控制器和DDR PHY,HT控制器和HTPHY以及GPU等,所设计的CPU一直保持国内同期的最高的水平。胡伟武及其带领的团队证明了在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有能力研制高性能通用CPU,完全能够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突破。2002年研制出龙芯1号处理器,性能相当于Intel 586处理器的水平,完成了我国通用处理器从无到有的飞跃,龙芯1号入选“两院院士评选振邦杯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2004年研制的龙芯2E号处理器性能已达到中档奔腾三处理器的水平,到“十五”末所研制的龙芯2F号增强型处理器达到了中低档奔腾四处理器的性能,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龙芯2号(龙芯2F)处理器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的核心技术,其新型产业有了腾飞的基础、信息安全有了基本保障。
在2009年之后,龙芯的高性能处理器龙芯3号问世,其中,第一代龙芯3号龙芯3A1000是64位四核处理器,采用65nm工艺设计实现,也是我国首款商用四核处理器。其后,龙芯3号产品通过微结构优化,每代产品性能都提高2倍左右。2016年第二代产品的3A2000和3A3000跨过了国际通用处理器性能的第一个门槛,超过了ARM,微结构设计水平与Intel的高端CPU酷睿系列处于同一水平。2018年通过第三代产品3A4000和3A5000的研制,龙芯CPU单核处理性能与AMD的Zen水平相当,达到Intel主流产品的70%以上,龙芯CPU通过自主研发形成快速迭代的优势开始发挥,其性能从与引进国外技术有差距,到与引进国外技术相当,未来将超过引进国外技术CPU。
在通用处理器研制过程中,龙芯团队坚持自力更生。胡伟武提出建立独立于Wintel体系和ARM+Andorid体系的自主创新的自主软硬件生态体系,致力于改变目前中国IT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支撑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经过多年努力,龙芯芯片在安全、嵌入、通用三个市场方向上均取得了明显进展。龙芯团队采取完全开放的模式,从底层核心技术层面与产业链伙伴进行开放合作,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促进技术进步,拉动产业链广泛合作,带动企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目前基于龙芯CPU的上下游厂商已达数千家,研发人员达数十万人,龙芯产业生态快速形成。龙芯团队也获得了行业专家和业界的高度认可。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奖项,旨在奖励科技界的优秀人士与团体。根据新的奖励办法规定,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将由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6个奖种组成。其中,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是《奖励办法》颁布以来首次设立的人物奖奖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