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免疫系统一旦識别出感染,就会启动包括释放抗体在内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感染得到控制后,记忆抗体会在血液中以低水平循环。如果再次遭遇病毒,康复者的免疫系统会加速抗体产生,防止再次被感染。然而,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近10%的新冠患者康复后体内并不会产生抗体。
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研究团队以177名新冠确诊患者为对象,对他们感染后几周内体内免疫蛋白变化情况展开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2%~8.5%的感染者康复几周后,体内仍未产生可防止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抗体。过往已有的统计数据表明,黑人、亚洲人群或少数民族更容易出现新冠并发症,然而新研究却发现,在非白人群体中,抗体数相对更高一些。
新研究与中国刚刚公布的新冠疫苗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中,约90%的志愿者产生了抗体。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丹尼·阿尔特曼表示,是否产生抗体反应不受年龄、性别和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九成患者痊愈后2个月内,仍然可检测出抗体。不过,抗体作用是否能持续更长时间,仍待进一步研究。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生物工程最新突破,美国科学家报告称,未达到器官移植要求的受损人肺,可通过与猪的交叉循环进行修复。鉴于现在全球都面临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受损肺脏修复技术有望为人类扩充适合移植的器官库。
肺移植是根治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手段,但由于高质量供肺不足,肺移植的开展一直受限。当前增加可利用供肺的策略包括使用体外肺灌注(EVLP)支持移植前的供肺功能,这种技术会不间断地泵送氧和营养物质,但尚不清楚EVLP修复受损肺的效果如何。
去年5月,美国范德堡大学研究人员马修·巴切塔及其同事,研究了严重受损肺脏再生后达到移植标准的可能性。他们以猪为实验对象(猪的内脏器官大小、形状等与人类器官相近,同时也被认为是器官移植的潜在供体),在8只猪的体内再现了胃内容物吸入性损伤,并通过体外支持系统将受损肺脏与受体动物的循环系统相连,对器官进行维持。
在前期研究中,团队发现,将受损猪肺与另一只猪的循环系统相连,就能修复受损的猪肺。而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他们探索了能否用相同的过程来修复人肺。
研究团队将5个未达移植要求的肺与一只猪的循环系统相连,并给这些猪使用了免疫抑制剂,防止肺部排异。在连接24小时后,受损人肺的组织和功能都出现了改善,包括其中一只在EVLP后仍不符合移植要求的肺。研究人员认为,无法通过EVLP修复的移植不达标肺,或能利用这种交叉循环的方式进行修复。研究团队指出,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评估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