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民俗现象描写

2020-08-25 01:50罗春玉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沈从文

罗春玉

摘 要: 沈从文是湖南湘西凤凰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湘西题材的,一类是描写都市题材的。关于湘西题材的作品可以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也是众多描写湘西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在他的作品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民俗现象的描写,充斥着浓浓的湘西风味,这也是他的作品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沈从文;湘西小说;民俗现象

中图分类号: I20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2-0022-04

沈从文出生在湘西,从小对湘西民风民俗耳濡目染,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土壤和源泉。他在参军的时候受到刊物的影响,才知道原来社会上有一种人是在用文字检讨与批判社会制度。

受此影响,他去往北京求学,因学历低、文笔差,全靠自己摸索,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他感到自己与都市环境极其不协调,内心的失望和不平笼罩着他,他自卑、敏感,由此确立了他创作的主体意识。

在他的两大类作品中,都市就是湘西的对立面,湘西世界在他眼里就是健康、自然、优美的。他爱湘西,尤其爱描写湘西的女性,从女性的身上来表现淳朴、自然。

对于湘西习俗的描写也渗透到了他的多部作品,如《边城》《萧萧》《三三》《阿黑小史》《雪睛》等等。他作品中的民俗现象描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研究价值。

一、唱民歌习俗

湘西地区主要以苗族为主,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苗族的习俗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独特而有韵味的习俗已经慢慢为人们所淡忘,但在阅读沈从文的作品时,依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苗族气息。

唱民歌的习俗多次出现在沈从文的笔下,在《边城》《萧萧》《秋》《雨后》《媚金、豹子与那羊》等作品中都有体现。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描写了很多湘西的民风民俗,其中几次提到唱民歌。哥哥天保喜欢翠翠,并提前托媒人向翠翠爷爷提了亲。弟弟傩送告诉哥哥自己也爱上了翠翠,而且是在哥哥喜欢翠翠之前便对她心生爱慕,二人商量后,决定公平竞争,竞争的方式就是沿用当地传统——唱山歌。兄弟俩月夜里到碧溪岨去,轮流唱山歌,谁先得到回应就可以娶翠翠。最后,天保自知唱歌不如弟弟,心灰意冷,自行架船远行做生意去了。通过唱歌的方式得到自己爱慕女子的回应,是当地独特的习俗,文中还提到翠翠的父母就是通过唱山歌的方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并生下了翠翠,可以说翠翠就是这种淳朴的民风习俗的“产物”。

这种习俗在茶峒代代相传,所以翠翠到了嫁人的年纪,翠翠爷爷也自然而然地采取了“走车路” 或“走马路”的方式选择孙女婿。所谓“走车路”就是男方请个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走马路”就是男子对女子唱歌,唱三年六个月,得了女子的心,方可成就姻缘。

在文中,显然天保选了“走车路”的方式,而傩送则是选取了“走马路”。

在沈从文的另一部作品《萧萧》中,也有唱民歌的描写。年幼的萧萧被花狗勾引,有一次当花狗在野地里劳动的时候,一边寻找着萧萧的踪影,一边对着她唱情歌:“上起云云起花,包谷林里种豆荚,豆荚缠坏包谷树,娇妹缠坏后生家。”

通过唱情歌的方式向萧萧传情,让读者感受到了独特的湘西魅力。

在《媚金、豹子与那羊》中,当媚金与豹子唱了一天对歌后,媚金选择了认输,并唱到:“红叶过冈是任那九秋八月的风,把我成为妇人的只有你。”

这些民歌幽默动听,民歌的描写也为作品增添了古朴自然的意味。

二、嫁娶习俗

在湘西的婚嫁习俗中,两个人要成亲之前,男方必须找媒人去女方提亲,媒人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与男女双方都比较熟识的人,在男方的请求下,去女方家说明来意,打听女方家的意见。

在沈从文的《阿黑小史》中,五明的干爹与阿黑的父亲认识,他主动帮五明做媒,询问阿黑的父亲对于此事的态度。

除了要请媒人之外,男方还会请自己家族的一位长辈去女方家说合婚姻,这样的人在湘西叫做“合媒”,他们的任务就是出面来促成一些男女方不便出面的事情。

在《阿黑小史》中,充当这一角色的人就是五明的姑妈。在做媒提亲的过程中,除了要探求对方父母的意见,还要征求女方的意见,五明的干爹在询问过阿黑父亲的意见时,他也明确表态,要问过丫头的意见。

男女双方决定要结婚的时候,也还有很多规矩,在备婚的过程中,双方长辈要筹备婚礼。五明的姑妈是一个双方长辈的角色。既是五明的姑妈,也是阿黑的干妈,还是两人的媒人。作为五明家的主人,她要筹备婚礼,作为阿黑的干妈,她又要帮助阿黑准备嫁妆。

女方在婚前要准备一些物品作为嫁妆赠予男方,比如被褥、皮箱等。在《边城》中,王团总主动将自己的碾坊作为女儿的嫁妆赠予傩送。

除此之外,女孩子在出嫁前不能與男方见面,并且还要邀请要好的女子到新娘家住两天陪伴即将要出嫁的新娘,而且要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嫁妆。在《三三》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寨子里的一个女子要出嫁了,接三三母女俩去陪新娘子。”

在二人结婚的当天,男方要请人抬花轿和准备好的聘礼,和迎亲队伍一起去女方家里迎亲。《边城》中,翠翠和爷爷见过一支迎亲队伍,有吹唢呐的、抬花轿的,还带了两只羊、一坛酒、一盒糍粑。

除了迎亲的队伍之外,女方还有送亲的队伍,但在作品中没有提及到。只是在《阿黑小史》中,阿黑的干妈说要做阿黑的送亲人之类的话语。

三、节日习俗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还描写了很多关于节日的习俗,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在沈从文的笔下总是带有浓厚的湘西风情。

关于端午节的描写,在《边城》中有着很详细的描写。端午节这天,茶峒的妇女孩子都要穿上新衣,用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吃大鱼大肉。吃完饭后,都关了门出城到河边看划船,端午节前夕就给参加划船的小伙子分了组,端午划船的船只也与平时用的船不一样,船只长而狭,船的两头高高翘起,朱红色的长线布满了整个船身,每只船最多能坐十八个浆手。

在赛船结束后,端午节的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善于泅水的人下水追赶鸭子也是当地重要的节日之一。城里驻扎的军官会在河里放下三十只长劲大雄鸭,并且要在鸭子的劲部系上红布条子。凡是能在水中捉住鸭子的人,就可以得到那只鸭子。

端午节的河面上,全是划龙船的以及人追赶鸭子的场面,甚是热闹。这样的场面一直要持续到半夜才能结束。

尽管没有亲眼看到,但是在沈从文的笔下,能感受到端午节的热闹气氛。这样淳朴的民风民俗,实在是湘西文化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沈从文笔下的春节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一文中,就有对苗族过春节的记述。

接近两百人聚集在山洞中,主人见家中来了这么多客人,将自己狩猎来的果狸、山猪、白绵、野鸡等全部拿出来招待宾客,并将其做成了六盆可口的佳肴,还将自己的陈年烧酒拿出来与客人共饮,众宾客用木碗或者瓜瓢舀酒喝,菜直接用手抓着吃,一边吃喝一边唱歌。

苗族比汉族人更喜欢喝酒,在春节这一天更是开怀畅饮。苗族的这种过春节的独特形式,体现了苗族人民豪爽的性格。

沈从文的故乡在元宵节时喜爱“玩灯”,狮子龙灯焰火是湘西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灯,玩灯也是有规矩的,初一到十二叫“送灯”,白天的时候,桥头会有大锣大鼓的表演,晚上一般是在灯下玩蚌壳精,还要配上音乐伴奏。

十三到十五叫“烧灯”,这时候主要是每家每户的比赛,看哪一家的焰火更加独特。玩灯的人必须是勇敢的人,“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

小孩子还不能参加这种活动,只能跟随队伍走,在旁边为他们加油助威。老渔翁和蚌壳精多是选择年轻小伙子扮演,他们会跟着节奏表演。这样的活动会持续到天快要亮起的时候,到结束的时候,大家也累得精疲力竭了。

不论是端午节、春节还是元宵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民总是被浓郁的民俗氛围所笼罩着,可以从他对这些节日的刻画上看出沈从文对湘西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他也给读者描述了一个淳朴、自然、和谐的湘西世界。

四、丧葬习俗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把丧葬习俗描写得最完整的莫过于《边城》中老船夫的死亡。

老船夫去世后,翠翠早上起床才发现爷爷已经过世,年幼的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她知道要烧水给爷爷沐浴。当路人得知老船夫已经亡故时,便开始东奔西走,告知与老船夫相熟之人他离去的消息,不久,全茶峒的人都知道了老船夫去世的消息,并陆续来到老船夫家吊唁。

顺顺还带了一只龙船和一副白木匣子,城中道士主动带了法器和大公鸡,杨马兵也主动来帮助翠翠。在老船夫过世的当天下午,大家伙就帮助翠翠让老船夫“入敛”,并且在棺木前点了蜡烛和香,在道士的引导下由孝孙翠翠和亲友们进行“绕棺”仪式。

晚上,是亲人孝子为逝者守灵的时间,一般守灵人都是逝者的亲人,当晚除了翠翠,杨马兵也参与了守灵,还担下了唱丧堂歌的重任。关于丧堂歌,主要唱的是逝者生前所做的一些贡献,后人还没来的及报答逝者的恩情等等一些话。

接下来的丧葬仪式剩最后一步,就是将老船夫下葬。众人帮着抬棺木,翠翠和杨马兵等人走在棺木后,在下葬之前,道士也帮老船夫做了“堪舆”仪式,在墓坑中放入朱砂和白米,烧一些纸钱,棺木这才可以放入墓坑中,放进去之后还要调整棺木的方向,这一切都结束之后,才能用土填埋棺木,到棺木被掩埋好,老船夫的葬礼才算真正的结束。

从给老船夫“沐浴”、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和帮忙、逝者入殓、绕棺仪式、孝子守灵、唱丧堂歌、下葬仪式,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每一个细节。老船夫死后,茶峒的父老乡亲都来帮助翠翠,而且不求回报,这也是体现出了老船夫生前为人和善,更是让读者体会到了茶峒村民的纯朴和善良。

整个绕棺仪式都要唱唱跳跳、敲锣打鼓,与其说是一种死亡的告别仪式,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演出,这种仪式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死者亲人的痛苦,并且给予他们慰藉。

沈从文对于老船夫死后直到安葬的一系列细节描写,没有华丽的文字描写,却有很强烈的画面感,让读者感觉到老船夫离去的凄凉以及翠翠要独自面对生活的孤单,不禁让读者对翠翠心生怜悯。这样的丧葬仪式的描写,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湘西那片土地上的浓郁气息。

五、宗教习俗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还有一种出现较多的习俗就是宗教习俗,这些宗教活动有的是个别家庭自己举办的,有的是全族人民一起举办的。

湘西人民在举办宗教活动的时候也会有具体的时间,比如神过生日等这种特殊的日子。在《阿黑小史》中,当地人民将八月初四作为本地山神的生日,这一天,人们都要用鸡鸭鱼肉、高粱酒来为神庆祝生日,还要请五明的干爹来为当地山神祝寿并且感谢山神。

这种酬神活动有时还会全村人出钱筹资请戏班子来进行,在《长河·社戏》中,吕家坪就是村民集体筹资请戏班子来表演神戏。

在湘西人对神的信仰中,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生病时请巫师来打鬼就可以治愈。

在《阿黑小史》中,当阿黑生病的时候,父亲请来了巫师,巫师在阿黑家的坝子里吹着牛角招天兵天将,等到天要黑的时候,他又穿上红缎子法衣,拿着宝刀和鸡蛋,吹着牛角,嘴里还念着咒语。

湘西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各种祭祀活动还是比较丰富的,这也侧面说明了湘西是个较为保守和闭塞的地方,人们信仰神,觉得神是万能的,也表现出了人们的愚昧和无知。

沈从文的湘西作品中包含了很多的当地民风民俗:唱民歌习俗、嫁娶习俗、节日习俗、丧葬习俗、宗教习俗等等。湘西是个地域性很强的地方,在对民风民俗的刻画上,沈从文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也表现得十分出色。

可以说沈从文不仅描绘了一个自然淳朴的湘西世界,也为后世了解和继承湘西民俗做出了很大的贡獻。

湘西之所以是自然、淳朴、美丽的,是因为它存在于一个现代化还没来临的时代,然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湘西想要保持当年的那份质朴和纯情十分困难。

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那些落后的、腐朽的习俗应当摒弃,对于那些优秀的传统习俗也要毫无保留地继承下来,不能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快节奏而抛弃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湘西世界就是沈从文描绘出来的一个桃花源,时刻提醒大家要追求优美、自然、健康的人性回归。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沈从文.沈从文小说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3]沈从文.虎雏·阿黑小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4]沈从文.长河[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38.

[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三联书店,1986.

[6]吴正锋.论沈从文小说与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关系[J].中国文学研究,2016,(3).

[7]唐若溪.探究沈从文小说对民俗的叙事建构[J].中国市场,2015,(24).

猜你喜欢
沈从文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沈从文的前半生》
由副文本窥探沈从文《边城》的创作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沈从文《看虹录》及其小说现代化之实践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