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敏慧 王勇 王硕 董跃
河东新城 孙旭摄
公元前279年,燕将秦开逐胡拓疆,设辽东郡,置襄平城;公元938年,辽设东京道置辽阳府。2300年来,这座东北最早的建制城市,始终是关东重镇、锁钥之地、富甲之乡、首善之区。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滔滔太子河水,融汇了历代文化传承,塑造了这块土地奋发进取、开放包容的心胸,也滋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辽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地带,是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下辖1 县、1 市、5 区,总面积4743 平方公里,总人口184.6 万人。辽阳,地处辽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依辽东山地,西望辽河平原,具备低山、丘陵、平原的典型地貌特征。
2016年9月,辽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太子河畔森林城、古城辽阳幸福地”为主题,以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建设森林城市家园,打造城市森林格局。
护城河—泰和园 孙旭摄
辽阳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辽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制订印发了《辽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按照“一主三副、一轴两环、一带三区、三网多点”的城市森林总体布局,规划实施四大体系17 项重点建设工程。市财政投入“创森”专项资金,重点对荒山造林、村屯绿化等工程进行补贴,统筹安排实施城区绿化、水岸绿化、道路绿化等重点项目,同时把城乡绿化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吸纳社会投资,推动社会办林业、全面搞绿化。
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绿色福利空间建设和提升工程,中心城区以太子河、护城河沿岸为森林景观建设重点,围绕公园、绿地、街道、小区、停车场等重点部位,广泛开展绿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宜绿则绿、见缝插绿、拆围建绿、立体植绿,新建提质各类公园20 处,新增绿地面积396.3 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32%。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屯绿化,全市531 个行政村林木绿化率均达到30%。
加速推进森林生态屏障建设与质量提升工程,以东部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和林分质量,大力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构筑生态屏障。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全市完成新造林10.75 万亩,中幼林抚育0.75 万亩,封山育林6.45 万亩,国家级公益林保护84.35 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92%。
全面开展森林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工程,结合农田林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绿化,构建多层次、多品种、多形式的城市生态网络。全面加强母亲河生态治理,打造太子河历史风光带,2017年以来,投入资金近5 亿元,对太子河沿岸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建设蒋家湾郊野公园、汤河口湿地公园、太子岛风情小镇、燕州小镇和20 处历史文化遗址、15 处自然风光景点,将太子河城市段建设成为生态之河、文化之河、美丽之河、产业之河。
落叶松人工幼林 王钢摄
科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合理规划和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地,把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道路水系绿化等点线面结合起来,为珍稀植物保护和野生动物迁徙、栖息提供有力保障。“创森”期间,全市整合优化、新建提质自然保护区2 处、森林公园3 处、湿地公园5 处,自然保护地面积达60.26 万亩。监测显示,近年来每年在辽阳越冬的赤麻鸭种群规模超过万只,东方白鹳、黑鹳、大天鹅等珍稀野生动物都有迁徙停歇。
实施名优特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全市新建大果榛子、寒富苹果、辽峰葡萄等本地特色的经济林基地11.33 万亩。辽阳县被评为“中国平欧大果榛子之乡”。
实施林下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推广先进经营管理技术,促进林下经济稳步增长,新建林药、林菜、林菌、林禽、林驯等林下产业基地1.04 万亩。
实施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东部山区以营造日本落叶松用材林、红松果材兼用林为主,西部平原以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为主,新建、提质用材林基地25.89 万亩。
小南山矿区生态修复 孙刚摄
市民广场 丁先州摄
苍鹭栖息繁殖地 王盛阳摄
杨树速生丰产林 于若文摄
核伙沟森林公园 孙旭摄
义务植树 王敏慧摄
实施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工程,着力推进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化、良种化、产业化。全市现有苗木基地65 处,育苗面积1.31 万亩,年总产苗量1700 万株;花卉生产基地规模达到0.57 万亩,年产鲜切花6000 万枝。
实施生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完善森林旅游产品和设施,新建森林疗养基地4 处,休闲旅游基地2 处,森林乡村47 个,森林人家20 个,农家乐20 个,采摘园30 个。
辽阳市将弘扬爱绿植绿护绿生态文化贯穿“创森”工作始终,绿化与文化有机结合,让“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市民享绿”成为生态建设的主旋律。
因地制宜建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场馆和标识标牌,设立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科普课堂,全市建立生态科普基地22 个,在全市20 所中小学设立森林生态科普角。辽阳市森林生态科普馆于2019年7月建成开馆,布展面积430 平方米,陈列实物标本200 余件,通过图文、影像、标本、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普及森林科普知识,展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荣获“辽宁省自然教育基地”称号。
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制定了《辽阳市全民义务植树办法》,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和跟踪制度,每年义务植树180 多万株,尽责率达到85%。市树、市花在辽阳城乡绿化美化中广泛应用,展示了古城辽阳文化风貌和绿化特色。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制定了《辽阳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全面普查古树名木资源情况,全市483 株古树名木全部落实管护责任,古树名木建档保护率达到100%。
制订印发了《辽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新闻媒体、公众广告、主题活动、生态文化宣传,开展多层次、立体式“创森”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创森”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共创”的良好氛围。
辽阳市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持续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着力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完善护林员管理体制,稳定护林员队伍,提高管护水平,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全面推进森林消防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森林消防装备水平和实战能力,高标准组建以水灭火专业森林消防队,在林区靠前就近建设森林扑火专业队伍6 个。近年来,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执法、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提升灾害应急处置水平,成灾率控制在2.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超过95%,测报准确率超过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
搭建全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研发应用全市森林资源微样地监测平台,广泛应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系统、森林火灾监控和应急系统,实现林业管理网络化、科学化和数字化。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林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辽阳地区生态公益林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辽阳地区主要树种立木材积表研制》等成果在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强化林业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严格管理,依法治林,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古城林韵,衍水森情。正为建设宜居幸福森林城市而砥砺前行的辽阳大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美、冬景壮丽,千年古城,山水相映、林水相依、绿美共融、林城一体。悠悠太子河畔,一幅古风绿韵的盛世画卷,正丹青续笔。
太子岛雾凇 孙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