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河南从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程度呈逐年加深的态势。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自2017年进入占总人口比重10%以上,进一步走向老龄化社会[1]。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对中原地区养老建筑绿色设计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9 605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 606万,老龄化率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超过1 000万人。预计到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 700万人以上,老龄化率将达到17.8%,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消费需求旺盛,健康养老智慧化成为趋势。根据调查发现,中原地区内的养老建筑数量有限,建筑机构内床位数有限,难以满足这些区域内老年人使用(表1)。
表1 中原地区养老机构信息
养老建筑小区内设置了一些基础设施,如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常年暴露在室外(图1),很多设施都已经生锈腐朽或者损坏了,老年人也没办法进行锻炼使用,其次健身器材使用的材质也不符合老年人使用;小区内缺少老年人活动中心,或者活动室面积偏小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小区内缺少老年人散步的空间,仅有的道路都用来车行。
对已有的养老建筑进行调研,发现养老建筑室外环境差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很多室外空间缺乏无障碍坡道,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很难到达该区域;即使有些养老小区室外空间设置了无障碍设施,但是该区域内缺乏一些基础设施如坐凳,老年人在该区域不能得到适时的休息。室内的设施较为陈旧,因为运营时间较长的原因,楼道和房间内的适老设施并不齐备。
图1 健身器材
为了推动中原区域内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分区分级建设养老建筑,并对人均用地面积提出了具体的指标,每人不少于0.2 m2。但是根据调研发现,每个城市给予养老建筑的规划用地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没有单独给养老建筑规划用地。
建造时间比较早的养老建筑没有采用建筑节能措施,因此,作者调研了中原地区近几年建造的养老建筑,分别从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设计、建筑物理环境等方面现状进行分析。
3.1.1 人均用地面积
通过对中原地区内养老建筑进行调研,对于大型养老机构来说,人均用地面积满足老年人居住规范要求的用地指标,中小型养老机构由于用地紧张,人均用地面积不能达到规范要求。
3.1.2 室外活动空间
调研的养老建筑室外活动空间上存在以下问题:室外活动空间有限没能结合地形地貌进行设置,且室外活动空间单一,不能和绿化结合在一起营造舒适的室外环境,借助屋顶平台设置室外活动空间缺乏安全围护措施,室外活动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3.1.3 室外绿化环境
调研的养老建筑室外绿化环境上存在以下问题:室外绿化设置没有规划性,布置随意;绿化种类单一、数量稀少、大小不一等的设置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有些养老建筑用地紧张,没能充分利用公共空间进行绿环景观设计,只是随意放一两盆植物不仅达不到改善环境的效果,反而给老年人活动带来局限性;室外绿化没有考虑结合屋顶、墙体进行绿化设计。
3.1.4 室外交通环境
调研的养老建筑室外交通环境上存在以下问题:与外部联系的公交站点超过500 m,交通线路稀少,有的甚至只有一路公交车而且距离较远;室外停车场的设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停车占用小区内的活动场地;小区内人车混行,没有单独设置主车道与人行道,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有的小区设置了人车分流,但是人行道很窄不能满足轮椅使用;一些养老机构居住空间与就餐空间分开设置,没有考虑天气变化时各个空间怎么有效连接,造成雨雪天气老年人出行不便;一些养老机构设置在主城外,周边配套设施缺少,不便于老年人生活。
3.2.1 居住生活用房
养老建筑中一些生活用房比如卧室、起居室与电梯井道和有噪声振动的设备用房贴邻布置;养老院内卧室每床使用面积不满足规范要求的6 m2的标准且床位数大于4床,储藏空间没能考虑坐轮椅者高度的限制;部分养老机构居住用房的净高低于2.6 m,造成老年人居住在此空间感觉很压抑;一些居家养老建筑卧室、起居室内家具的摆放没有考虑轮椅使用者回转空间;一些养老建筑中受地形影响,卫生间与相邻房间存在高差,卫生间地面没有选用防滑耐磨材料。
对于一些精神方面有缺陷的老年人使用的生活用房,在外窗设计时没能做好开启时的防护措施,房间门没有采用辨识度高的色彩,阳台应采用开敞式,不利于这些老年人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3.2.2 公共活动用房
已有养老建筑公共活动用房不具有自然采光和通风的条件,东西向房间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养老建筑中活动室的位置设置不合理(有些活动室直接和卧室相邻,打扰老年人休息),平面布局形式不能满足老年人活动的需要,功能的单一、多功能厅设置位置偏远,室内休息座椅位置极少,室内装修没能采用隔声处理,周边配套设施不全面(没有相应的卫生间),公共区域没有设置阳光房,没法满足老年人对阳光的需求。
3.3.1 建筑声环境
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发现:养老院所处的环境对老年人室内声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偏远地方养老建筑对于楼上楼下产生噪音的影响相对小一些,位于市中心的养老建筑由于环境嘈杂,通过外门窗传来的噪声影响比较大,楼上楼下没有采用吸声材料进行装饰也会产生相应的噪音干扰(图2)。
图2 老年人对室内噪音调查
3.3.2 建筑光环境
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发现:居家养老老年人室内光环境的需求是希望卧室和起居室有自然采光;养老机构老年人室内光环境的需求是居住卧室必须有自然采光,其他空间的室内光环境要求则可以降低标准(图3)。卧室是老年人生活时间比较长的空间,阳光通过窗户照射到室内不仅可以杀菌、降低能耗,同时可以让人保持心情愉悦。
图3 老年人对室内光环境需求
3.3.3 建筑风环境
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发现:老年人居住的空间普遍不太喜欢使用空调,老年人比较喜欢自然通风带来的舒适感;既有养老建筑由于受到建筑窗地比的限制,使得一些房间开间小进深大,造成室内通风效果差。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养老建筑由于老年人身体情况,需要经常消毒,如果风环境差,则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居住的舒适感。
分析养老机构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通过对中原地区养老建筑的调研及发现的问题,结合国家养老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和中原地区地域特性,从而得到中原地区养老建筑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对中原地区养老建筑结绿色设计的建议如下。
养老建筑总平面布局要选择位于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临近医疗机构的地方;提供适当规模的室外活动空间,该空间场地布局应动静分开,设置合适的健身器材;室外绿化环境要能满足老年人的特点尽量多的设置。
4.1.1 营造室外活动空间
室外活动空间可以给老年人提供锻炼和交往的区域,该区域的营造应考虑到老年人的自身特点,喜欢在有太阳的地方休憩和交流。随着城市用地不断减少,养老建筑用地指标要求比较高和建筑节能中节地要求产生矛盾,在有限的场地内创造老年人室外活动空间且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当室外活动空间受到场地面积制约时,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屋顶平台等方式营造室外活动空间。
4.1.2 增加室外绿化环境
老年人由于自身特点,不便于到外面的公园进行锻炼和活动 ,要是增加老年建筑室外绿化环境,不仅能给老年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同时可以吸引老年人到室外活动的次数。针对用地紧张的情况,要想在不增加绿化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室外绿化环境,可以通过将周边绿化引入老年人视线、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方式进行实现。
4.1.3 组织室外交通环境
道路系统应简洁通畅,方向明确且可识别,避免人车混行;道路中交通标志可见且增加夜间照明设施,特别增加台阶处的照明设施;道路设计保证救护车能就近停靠在住户的出入口;老年人经常通过的步行道路考虑无障碍设计且宽不小于0.9 m;坡度不宜大于2.5%,并宜在坡度最大处设扶手;步行道路路面应选用平整、防滑、色彩鲜明的铺装材料。
4.2.1 建筑隔声
中原地区养老建筑室外环境隔声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1)规划设计:养老建筑在选址时,远离噪声比较大的区域,从而给老年建筑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室外环境;2)建筑布局。将小区内会产生噪音的区域(如停车场、运动场等)和老年人居住区域分开,做到动静合理分配;3)节能设计。如外墙除满足节能要求还要尽量采用隔声材料,室外窗户采用隔声效果好的玻璃,增加门窗的隔声性能;4)景观效应。小区内种植一些具有吸声效果的植物,通过结合绿化景观达到隔声效果。
4.2.2 自然采光
中原地区养老建筑自然采光的策略是合理布置房间进深。当进深过深时采取天窗、中庭辅助等来缓解房间过深的采光需求;浅进深房间窗户大小不满足采光要求可以通过双侧侧窗达到自然采光的效果。
4.2.3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在夏季可以减少室内热损耗,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的舒适性;不合理的通风在冬季会让其保温效果减弱。为了使冬季夏季的冷热均衡, 中原地区养老建筑自然通风的策略是布局设计和空间设计,满足老年人能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文通过对养老建筑现状及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发现养老建筑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提出中原地区养老建筑绿色设计主要表现在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生态技术两个方面。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攀升,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在养老建筑中加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