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陕西》杂志记者 / 梁芝芳
“陕西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省份,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晓光说,1999年《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10条意见,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年来,三秦大地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从温饱不足到决胜全面小康、从黄土飞扬到满目葱茏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重笔擘画陕西发展蓝图。这不仅为新时代陕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是对新时代西部地区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
张晓光表示,陕西始终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发展的倍增器,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陕西省区位、交通等优势不断凸显。“虽然我们不沿边、不靠海,但我们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前沿。”张晓光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西要深化改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五大中心”,着力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成为内陆开放高地,进一步促进陕西的高质量发展。张晓光强调,陕西不仅有富集的能源资源,还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近年来,陕西立足资源禀赋,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能源化工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速聚集,正在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发挥科教等优势,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的发展更加协调、活力更加强劲。
“我们深入实施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不断细化和完善‘一市一策’政策体系,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格局逐步形成。”张晓光介绍,关中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经过20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煤制烯烃、煤制油产能分别达到300万吨和400万吨以上;陕南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绿色食品、中药材、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张晓光认为,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中,陕西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着力点,“一带一路”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聚焦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高水平开放,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高新功能区。(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