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立体化教学管窥

2020-08-21 17:21马丽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校教育

马丽芳

摘要:学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古代私塾到现代学校,有许多不同形态的学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已然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学校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倡导创新方法与先进技术融合下学校的重新设计,其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为學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未来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个性化教学模式将是未来学校发展的基本趋势。本文通过全景式探索传统教学与未来教学的不同差异,从差异化的教、个性化的学、人性化的管来探索未来学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未来学校;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1-012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变革已然发生在科技、经济等,同样也发生在教育领域。“未来学校是教育学、认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混合体,伴随着互联网大脑而不断进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每个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学习都会留下数据轨迹,作业和学程都是定制的;每一种教育装备都趋向智能化”。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张治馆长针对未来学校的前景做了主题发言,他描绘的学校3.0时代,令人神往。学校要主动探索未来教育的变革路径,积极寻求与新时代相接轨的办学理念,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我们要保持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交给学生,让未来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乐园。

1 差异化的教

1.1突破固化形态的教

现代学校的运行方式基本是按照工业时代的思维,为工业大生产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学生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固定,甚至固定的学业标准,传统教师只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未来学校将突破这种强调固定标准,允许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学习不用的内容,发挥学生学习潜力。未来学校教学要打破“一言堂”现象,倡导实施差异化教学,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重难点与核心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内在学习动机,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来进行情境化教学,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追求“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审美情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跳出限制思维的盒子,在无限宽广的空间里纵情驰骋。教育的本质是“动态”,不是“固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等新技术的兴起,“技术代替教师”“学校最终会消失”等观点甚嚣尘上。学生是有生命力的,不是固化的物质产品,尽管未来学习要靠大量的技术支持,但本质还是教育,每项技术的引入和应用都不能脱离教育这个语境,否则就会陷入过度技术化的泥潭。裴娣娜教授认为:“说到底,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终极价值判断是人的发展,是人的解放和主体性的跃升。”[1]

1.2 促进教育公平的教

提到“教育公平”这个概念,大家更多地想到国家将教育资源按照合理规范的原则进行配置,不但要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而且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民主思想。教育不公平的体现,不只是学校的分类,还有教师资源的配置不平等、不均衡,学生被划分在不同等级的班级,老师对某些学生的偏爱等的“教育不公平体现”。我们都知道“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愿景,而是应该惠及所有的学生。未来学校要实现教师资源分配公平、基础设施公平等,公平最基本的动力则来自每个公民。珍惜自己的权利,尊重、努力捍卫他人的权利,教育就会在点滴之中进步。

1.3学生自主、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

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既包括现代课堂所用的讲授型、研究型、探究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还包括情境一探究、游戏化、研讨型、体验式、虚实结合一远程协同模式等。[2]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要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主导、自主、主动、探究、互动等理念,与此同时可以引导教师教学,所以未来学校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第一,教与学是混合的,既有教师利用多显示屏进行集中讲授,也有学习者利用自己的交互学习终端进行的自主学习,还有小组利用公用展示屏进行的合作探究学习[3];第二,教与学过程高度互动、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信息技术三者相互交汇融合;第三,教与学的过程极力去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以及融合创新思,以任务驱动教学,用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用合作与头脑风暴方法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产生认知,并且还可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动者;第四,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我管理、自我筛选学习资源,自己定制学习内容与学学习时间,并且自己运用信息技术检测学习薄弱点,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2 个性化的学

2.1 灵活、智慧、可重组的学习空间

学生是历史人、现实人、未来人的融合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存在教学活动的发生。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将从“为集体授课而建”转向“为个性学习而建”[4]传统学习空间一直延续工厂式的标准,由统一的教室组成,每间教室摆好整齐的桌椅,学生规矩的坐姿。教育整个过程就像车间的流水线一般。为了更好地支持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开展,创新教室布局,教室基础设施可移动,支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提供人性化设施等;打造智能化教学社区,让每个角落都是学习空间,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搜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帮助教师研制出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将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完美弥合,将学习区、活动区等空间资源相互转化利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虚拟与现实的环境是未来学校教学环境的常态。传统的学校围墙正在被逐渐打破,开放性的特征是未来学校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首先,未来学校如果学生发现所选课程不能促进自己发展,可以选择其他课程;其次,是学校向社区开放,进行社区教育,社区也为教育提供更多丰富的资源,学校也能在社会的支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未来学校是从传统到创新,从闭塞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的过渡,未来学校将与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成为开放的、无边界的学习环境。(如图2)。

2.2 主动、深度、无边界的学习方式

《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指出,未来学校将突破时间、空间、内容和师资等限制,满足人们不同需要,可以更好地提高全民素养,以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社会挑战。[4]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关键。未来学习方式突破傳统,将呈现出新的学习方式:一是深度学习,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的表面,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看问题要知其然也得知其所以然,把一个个生动的生活例子巧妙的嵌入课堂,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二是积极主动学习,将真实的学习问题重新组合成个性化问题,采用个性化的、探究式的、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磨炼意志、培养心智、锻炼能力;三是随时随地学习,积极发掘社会外部一切有利于学习的资源,可以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突破校园的局限,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学习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区、科技馆和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5],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去主动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生拥有以下四个要素,能在环境中茁壮成长,目标感对于那些对学生本人或他们在社区很重要的问题,学生会努力找到解决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坚定信心,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师姐,富有目标感的学习和生活,能塑造出富有目标感的学生;关键能力是利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分析能力、公民意识,以及个性的力量;自主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发言权,他们不再需要正规的课堂指导;知识,学生能够深刻而熟练地掌握知识,同时还将知识传授给别人。(见图3)

3 人性化的管

3.1 开放、民主、扁平化的管理

未来学校的兴起,表面看是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实际上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双重革命,涉及教育组织管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未来学校变革必须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把“人的自我实现”摆在学校管理的首要位置,秉持教育主体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采用对话、沟通、交往、合作等方式进行组织协调,通过职能分配和部门重组,实现职能之间相对独立,建立统一性标准,学校间、内部资源、内部环节之间信息要保持畅通,保证信息共享与传输畅通。学校各部门不能及拘泥于固化的单线的信息传递,要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做好各学段与各年级之间的过渡,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心智,强化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打破原有的固定课程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孩子的个性。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管理,让学生更多地投入管理中,各项学校事务都应充分尊重学,同时,利用大数据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管理服务,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型管理机制,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3.2 多方联动的学习管理

未来学校将模糊同一学习组织的学习者年龄限定,采用弹性的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6]未来学校,基于对网络等现代技术信息的获得,在空间上突破了学校的地域限制而具有广延性[7],我们要尽可能利用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学习的资源,随时随地的学习,打破传统学习只能发生在学校的弊端,我们应该形成“学校一家庭一社会”多方联动的局面。运用高效的家校联动来监督学生的,实现家校联动的育人模式第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要一致,通过学校对家庭的指导,家庭对学校的配合,家庭和学校相互联系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学校要组建规范的家校联系组织,能保证家校之间信息交流通畅,这样有利于快捷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内容。总之,在如今云计算、大数据的支持下,学校和教师通过云平台清晰看到学生学习的程度,共同看到学生进步。

3.3 从管制走向服务的管理

教育管理将逐渐向智慧管理方向发展。未来学校管理通过智慧管理云服务平台,为教育管理提供数据集成、数据挖掘、运行状况实时监控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管理智慧决策、教育管理可视化、实时监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功能,从而提高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服务管理模式,优化管理决策。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提供信息平台。当前我国已经在信息管理方面初见成效,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与学生个人信息数据。随着技术变革教育进程的推进,未来学校的学习环境能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跟踪并记录教学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可收集的数据又将得到极大扩展。我们可以深度挖掘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自动化管理应该全面普及,降低管理负担;实时监控教育运行状况。我们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建设覆盖全国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基本业务和日常管理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

4 小结

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应用,是每一位现代教育者所必备的技能,本文立足于未来教育的未来学校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未来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运用到未来教育中,提出未来学校在未来学校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互联网的特征,明白新未来教育的本质与内涵。我们要继续用未来教育构建智能、多元、优质、公平的未来学校生态圈。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

[2]张兰,钟乐艳.未来学校未来教师[J].教育科学论坛,2016(13):72-74.

[3]张生.聚焦高阶思维建设未来学校[N].中国教育报,2017-05-13(3).

[4]曹培杰,尚俊杰.未来大学的新图景——“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变革路径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5):9-14.

[5]王素,曹培杰,康建朝,等.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Rl.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2016.

[6]曹培杰.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J].教育研究,2016(10):46-51.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