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蔚 子 / 文
7月9~11日,以“智联世界 共同家园”为主题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本届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李强指出,上海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科技合作是重要内容,人工智能是重要载体。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打造链接协同创新的开放平台、链接产业发展的赋能平台、链接城市治理的智慧平台、链接美好生活的服务平台,与海内外朋友携手合作,共同开拓人工智能发展美好前景,共同谱写智能时代精彩篇章。
李强指出,人工智能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助力合作交流而诞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懂得了生命的价值,也更感受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链接价值、赋能价值、向善价值。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更需要我们深化开放合作。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要积极联结国际市场、融通全球资源,人工智能正是有力支撑。
李强指出,上海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学术交流、数据共享、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好平台,促进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力争在前沿理论、核心算法、关键技术等领域创造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共建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策源高地。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在线新经济发展为先导,以智能制造为重点,通过深度赋能、创新驱动,更好发挥人工智能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的“头雁”效应,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智慧城市,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全方位服务体系,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更安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住房家居、教育医疗、养老助残、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更加重视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道德伦理、隐私保护、安全风险等问题,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法规制度,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人所用、为人服务。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通过视频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良性发展,技术创新日益活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与行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组织一批智能产品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坚持更深更广的开放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支持上海人工智能改革创新,建设人工智能高地。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通过视频致辞。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内的新技术被广泛使用,为有效防控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致力于促进全球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成立数字技术创新部门,帮助各国消除日益扩大的科技鸿沟,帮助中小企业运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增强竞争力,共同分享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也通过视频致辞。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合,未来将迎来更多技术的结合应用。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第一梯队。国际电信联盟重视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发展,欢迎来自中国的企业和专家积极参与,分享前沿观点,共同促进各国同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合作。
瑞士、韩国、芬兰、德国、新加坡、阿联酋等国相关城市和机构代表通过视频发表了致辞。
疫情倒逼的人类数字化生存变革,在本届大会上得到了很好的演绎。与前两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线下聚集模式为主不同,本届大会首次采用“云端峰会”模式,线上线下结合,以现场演讲、全息影像、视频音频等形式交互进行,3×24小时不间断播出,实现了“百台同播、千网同发、亿人同观”的传播效果。
包括7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62位中外院士,以及百度、腾讯、特斯拉、SAP、高通、阿斯利康、微软、苹果、IBM、亚马逊等全球数百位AI学术界、产业界领军人士齐聚云端,探索科技向善,分享前沿观点,解析行业趋势。其中,开幕首日“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斯克)”、“两宏(李彦宏、张文宏)”的隔空对话,让人印象深刻。三天大会共举办1场开幕式、2场全体会议、11场主题论坛、20多场行业论坛、20多场特色活动,发布了包括“世界AI医疗产业发展白皮书”、“世界AI法治蓝皮书”在内的27份报告和倡议,为全球AI行业留下大量值得反复思考的智力成果。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德国思爱普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柯睿安,图灵奖获得者、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约书亚·本吉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等,分别就智能新经济、人工智能理论新方向、工业与智能融合、人工智能在抗击疫情中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新机与新局等议题作了主题演讲。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认为,Alpha Zero、人脸识别虽然很牛,但是只适用于特定领域,通用人工智能何时到来还是未知。他提醒,如何设计有益的超级智能还不威胁人类,依旧是一个重要课题。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清华大学教授沈向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相聚圆桌对话环节,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人工智能蕴含的无限可能和所要承担的责任。
对AI在这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大家认为其“能耐”不止于此,其巨大潜力和空间亟待发掘。张文宏认为,AI还在起点上,在本次战“疫”中尚未来得及全方位跟上节奏。在疫情控制初期,基本靠的是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我们意识到将来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强大的物资调配能力”,他期待AI今后会有更好表现。李彦宏在演讲中连说三个“我们没有能够”:我们没有能够在武汉封城的时候,派遣大批的无人驾驶车辆为百姓提供日常服务;我们没有能够通过生物计算快速找到新冠疫苗;我们也没有能够储备足够多的技术,来应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逆全球化风险。他对AI发挥能量大有期待。清华大学教授沈向洋说,疫情让人工智能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只要把数据打通,在疫情防控中可以做到秒级画像、分钟预警、小时诊断。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以“云演讲”方式,畅想人工智能发展前景以及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影响。马云重复了“人类离不开地球,地球可以离开人类”的感悟。马斯克着重回答了关于“特斯拉”的提问,表示了对上海的看好,同时不忘表达“我会让未来成为现实”的情怀。马化腾再次强调“要做到科技向善,就要做到人工智能的可知、可控、可靠。”
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最高奖项,2020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Super AI Leader,简称SAIL奖)共有80多个国家的项目进行角逐。获奖的项目是:IBM Project Debater、联影智能uAI新冠肺炎医学影像智能化诊断全栈解决方案、百度文心(ERNIE)知识增强语义理解技术与平台、卡内基梅隆大学Tetrad因果关系自动发现智能平台,以及清华大学论文《忆阻器卷积网络的全硬件实现》。同时,今年SAIL与青年优秀论文奖合作,评选推荐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论文纳入SAIL获奖项目。
包括申通地铁在内,一批“世界级”的上海市新一批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在本届大会上展示。据悉,自2018年底上海率先在全国启动AI应用场景建设计划以来,已经进行了两批场景开放,累计开放场景30个,涉及医疗、教育、文旅、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十大领域,吸引海外150多家企业、240个解决方案参与。
本届大会向全球AI企业再发英雄帖,发布了第三批AI应用需求,包括“AI+制造”“AI+交通枢纽”“AI+政务”“AI+金融”“AI+园区”“AI+文化旅游”“AI+商圈”七个大类11个场景。这些应用需求包括: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大型航空枢纽旅客智慧出行体验”;南京路步行街的“智能商圈新地标”;上海交运的“智慧车站”;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的“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与研发效能提升”;上海科创中心的“海关科创智能监管服务”;工行上海分行的“智慧银行生态体系”;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无人驾驶规模化示范应用”等。
在大会项目签约和成果发布活动上,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龚正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8个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项目、36个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分别签约,包括百度飞桨赋能中心、华为“鲲鹏+腾”创新中心、中智行车路协同应用等重大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一批产业生态创新平台同时揭牌,包括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
本届大会打造的沉浸式参会观展的云端平台,虽然现场参会者被限制在百余位,但线上有3000多名“云嘉宾”,30余家网络平台向公众进行直播,全球观众可同步“参会”。本届大会打造的“3D虚拟AI家园”,有来自13个国家、150多家重量级企业带来的AI奇妙体验,全球观众均可“云”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