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乾
我们对于“革命”这个词耳熟能详,其出处在《周易·革卦·彖传》:“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其实,《周易》的成书,本身就是革命性的文化事件。《周易·系 辞传》“大衍之数”章,讲的就是基于“天地之数”而演卦过程,把奇数和偶数图示化为阴阳两爻,进而从八卦演变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这样的系统虽然没有公理化,但却图示化了,把“数”“象”“理”融为一体。这是“人造”的系统,却基于对于天地万物的“仰观俯察”。
《说文解字·革部》:“革,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古文革从三十。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也。” “革”本身也是变更的结果;同时“皮革”又是最坚韧的。经不起风吹雨打和拉扯撕咬,不足以称为“革”。
《革卦》的卦象是泽中有火;《鼎卦》的卦象是火在木(风)上:
《彖传》从两个方面解释“革”发生的原因:其一,水火相息;其二,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水火相息指外卦兑为泽,内卦离为火。二女同居则指少女(兑)与中女(离)同居于一卦。异性相斥,同性也相斥,而又居于一个共同体内,所以必然发生变革。
但是,《彖传》特别指出“孚”,即取得信任需要时日,而“革”的后续行为则是建立信任。《彖传》更进一步突出内卦和外卦基于卦德的良性互动:“文明以说”——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能够“文明以说”则彼此的对立和差异就不仅不会引发矛盾和冲突,反而在一个共同体内互相补充,互相凸显,互相成就。
天地因为“革”而成就了四时;汤武轰轰烈烈的革命其实是以顺天应人为基础的。正如《象传》所言,泽中有火引起变革,君子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借机整顿历法,明确时序。
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革”之中时时处处蕴含着“鼎”。
很多东西都能“立”住,但唯有“革命”之后“鼎”是平衡的、牢靠的、长久的。
“鼎”的功能也非同一般。“鼎新”绝非止于表面的“刷新”。《说文解字·鼎部》:“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易》卦:巽木于下者为鼎,象析木以炊也。”
“以木巽火,亨饪也。”——生火烹饪,本身就是革命性的活动。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在祭祀上帝和奉养圣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问鼎者,其实就是要革命。问题是他问鼎的动机是否也是祭祀上帝和奉养圣贤呢?
“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鼎”之中其实也蕴含着“顺”和“柔”。没有柔顺,一味逞强,怎么立得住呢?
“革”本身意味着前瞻和开创未来的能力,而“鼎”之中又饱含忧患意识。
《象传》已经告诫君子要“正位凝命”。
《鼎卦》前四爻的爻辞都是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鼎”要发挥作用,乃至保持它自身的稳定都面临很多风险,甚至发生德不配位,力不胜任而导致“折足”的严重状况: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系辞下》)
夫鼎折足者,任非其人也,覆公餗者,国家倾也。是故任非其人,而国家不倾者,自古至今,未尝闻也。 (《春秋繁露·精华》)
但,鼎毕竟还有黄耳,辅之以金铉、玉铉,最终得以挺立。
金铉、玉铉是外在于鼎,而能力挽鼎于既倒的力量。——它们本身质量高贵、能力卓越。
“革故鼎新”的哲理,结合对于卦象的分析,才更为深刻和丰富而有历史感;其对于现实的多重启发,同样以两卦之卦象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这是《周易》其书独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