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坤
“贵州缩影”,写满了全省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奋斗和荣耀,映照着贵州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近几年,我的家乡攻艰克难,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创业兴业,以及苗绣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迈上了小康路。”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松桃自治县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丽平走上人民大会堂的“代表通道”,为贵州“绣娘”“绣爷”代言,讲述贵州的脱贫故事。
举世瞩目的时刻,凝心聚力的盛会。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建言献策,一言一语流露出贵州人的自信和豪迈。
这份自信,是贵州发展的自信、跨越的自信,也是贵州牢牢掌握战疫战贫主动权制胜权的自信,更是四千万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披荆斩棘的制度自信。
时间回到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赞誉:“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在贵州高原的深山密林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正“注视”着茫茫苍穹。
5月13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一个新的快速射电暴。有专家认为,这很可能是来自距离地球约85亿光年外的星际空间。这一神秘天文现象,引发人类对外星文明的更多遐想和探究。
“中国天眼”2016年建成投用,于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这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奇迹”工程,让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化,创造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经济领跑的奇迹—
自2011年以来,贵州经济增速已经连续37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是10年前的4倍多。
这是中国减贫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30.83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0.85%,66个贫困县已有57个脱贫摘帽。贵州由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变成现在减贫人口最多的省份。
这是移民搬迁的奇迹—
到2019年,贵州用不到4年时间,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方贫困群众的命运。
这是桥梁建筑的奇迹—
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80多座在中国,其中有40多座就在贵州。有着“桥梁博物馆”之称的贵州,覆盖了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桥梁结构,几乎包揽了当今世界上的全部桥型。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双成教授认为:“贵州经济社会正处于加速跑阶段,成绩喜人,将继续谱写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贵州奇迹。”
很长一段时间,贵州一直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所面临的诸多贫困难题,实际上是世界性难题。攻克这些难题,将对人类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拿出“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直面硬骨头,攻克贫困堡垒,为中国乃至世界贫困治理作出巨大贡献。
这是可持续的大手笔—
初夏时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去年干得不错,今年我们还要围绕万亩林海做文章。”全国人大代表、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说,他们找到了一条发展和生态兼顾的路子,带领229户村民建起了500亩矮化苹果种植基地、100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和20万羽蛋鸡养殖场,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大家干劲十足。
抓好农村产业革命,既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贵州自2018年开展农村产业革命以来,以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种养基地遍地开花,坝区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升,黔货出山势头良好。贵州,正从农村产业发展最薄弱的省份,发展成为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的省份。
这是暖心窝的大民生——
率先在全国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国内目前最大的远程医疗专网;2019年,全省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650所、普通高中学校项目280个,启动建设50所“强基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2019年度绩效评价获全国第一;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6.97亿元,解决288.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85.21万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
这是举全力的大总攻—
在全国率先对克服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部署,第一时间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聚焦9个深度贫困县和3个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区),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推出“八个一批”举措狠抓劳务就业扶贫,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时任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曾点赞:“贵州是我见过的最令人鼓舞的脱贫范例之一。贵州在努力消除贫困的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碧空万里,巍巍青山。横架于平塘县通州镇平里河之上的平塘特大桥,是世界第一高的钢筋混凝土桥塔,被称为“天空之桥”。过往的游客赞叹:“这座桥太壮观、太美!”
曾经还是曲折绕行的公路,因为大桥的开通,使平塘与罗甸两县的通行时间从2.5小时缩短至1小时。
恰如贵州之路,弯道取直,贵州找到了一条实现后发赶超的最佳路径,已成多地学习借鉴的他山之石。
这是畅行无阻的“高速平原”—
从县县通高速公路的西部率先,到贵阳成为西南地区的高铁中心枢纽;从乌江“黄金水道”全线通航,到2019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如今天堑变通途,彻底打破原有时空格局,明显提升了贵州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这是让人神往的生态福地—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全国第一;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居全国岩溶地区第一;绿色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领跑全国;2019年,森林覆盖率达58.5%……昔日“天无三日晴”的贵州,两条底线越守越牢,“绿色资本”正是今天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后来居上之本。
这是“无中生有”的智慧高地—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2019年收入达到1500亿元……昔日“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正深挖“钻石矿”,培育“智慧树”,大数据为贵州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插上腾飞的翅膀。
马云评价,贵州是未来中国最有意义、最富有的地方之一,因为他们懂得未来!
“贵州缩影”,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的挚爱情怀;
“贵州缩影”,写满了全省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奋斗和荣耀;
“贵州缩影”,映照着贵州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2019年12月30日,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平塘特大桥建成通车。(燕春 刘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