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春
摘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土建工程是由众多的施工环节组成的,同时它也是现代建筑工程的基础,假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到工程整体进展,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施工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希望能够给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土建施工;关键工序;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5-0155-01
引言:近两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增速放缓,行政主管部门在安全、质量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旨在规范建筑行业发展,指导建筑工程管理变革。“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关系着安全事故发生、质量形成以及成本投入,此阶段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应符合新时代建筑行业管理规定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下文就立足于该背景,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进行详尽论述。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特征
1)复杂性地基基础施工开展过程中,由于条件比较复杂,所以在正式开工之前,针对所在区域的环境调查工作必不可少,因为不同的地区地形条件是不同的,所以专业人员一定要针对现场做好具体的勘察工作,重点需要勘查的项目便是地基的承载力,要将工程勘察阶段的数据审核工作严格进行。此外,因为地基建设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所以在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先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及时排除,避免外界因素对地基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2)多发性工程的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质量与最终的使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所以对于施工质量监测提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便对其产生约束作用,在工程项目完成之后,还会有专业的机构对其进行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尽管各项工序已经比较完善,但法律层面还存在一些不全面性,处罚力度不够严格,存在的问题包括:为了赶工期而影响了施工质量。也有些施工方在某些环节当中,使用了价格低廉的材料,为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有质量事故发生,不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土建工程地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2.1防水技术
建筑渗漏水问题是当前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渗漏水问题并且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但是渗漏水问题仍然频频发生。当前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管线较为丰富,施工中存在很多细节和隐蔽工程,一旦有某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就容易发生渗漏水问题,加上厨卫等区域用水频繁,更需要对墙面、地面重点做好防水处理。施工中对卫生间地面的防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地面不但要短时间积水不下渗,同事还要采用物美价廉的防水材料。自然环境和雨水天气会对墙体和屋面等位置产生侵害,后期使用中容易出现渗漏问题,为此,应当将防水施工材料的抗渗性提升,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合理设计屋面排水管道,同时强化防水卷材并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
2.2混凝土配比的控制
混凝土配比要按照科学的合理的标准进行,以施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配比工作。要及时测定砂、石的含水量,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换算。在實际测量期间,要以重量为单位而非体积,并检查原材料与设计用原材料是否吻合,根据提供方提供的材料进行检查。这要求提供方提供两份资料,一份递交给试验室,另一份递交给施工场地。施工人员在收到材料时应与样本材料进行对比,若来料与样本存在误差应立刻向上级汇报,并及时更改配合比。
2.3护坡桩施工技术
在开展桩孔定位工作期间,需要将设计图纸作为依据,提供桩位的平面图,对于每个桩孔应该将桩位的重心标识进行可靠的设置。当钻机准备就绪时,首先,应该保障钻头与桩位对准,随后将钻机的钻杆垫实,另外,应用双垂球将钻杆的垂直度进行控制,将钻机支稳后,应该对孔位进行再一次的检查,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则需要重新进行调节,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以进行平稳的钻进。在钻进期间,对于钻杆的深度应该进行观测。对钻杆的长度以及标尺的长度进行管控,当钻到规定的孔深时,再进行观察,并且做好详细记录。当钻到孔底之后,应该在原处空转5s后停转。对于钢筋笼的制作,应该将几何尺寸保证在规定的范围中,利用模具进行制作,从而保障主筋的位置精准,保证成孔的垂直度高,没有发生扭曲的情况。灌注桩时应用60泵进行,并且将提钻速度、泵速之间的关系进行管控,从而确保桩身的质量,防止断桩的情况发生。在灌注与桩顶部位接近时,为了保证桩顶部分混凝土的质量,在实际的灌注期间,应该保障高度高于桩顶50cm。当桩施工工作完成后,应该达到设计强度的70%左右,并且将桩顶部多余的混凝土、浮浆进行凿除。
2.4加强施工技术控制
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整体质量情况,如果施工技术不成熟那么质量管理也难以切实实现。在施工前应当预测建筑工程所需要采用的技术,对垂直度测量进行精准地控制,确定好边角柱位置,然后用吊线法做好测量柱垂直度的控制,最后在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同时,设计图纸也是整个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正式开始施工前各个部门需要共同探讨审核施工图纸的可行性,细化工作流程,认真检查其中的参数等是否合理,确保设计图纸的可行性,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图纸变更情况。此外,应当优化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现有管理为基础重视建筑工程关键问题,并且优化和完善制度、安全、工序、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从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最终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目前我国现在土建施工质量水平总体还不够高,而且相关的控制技术手段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从而达到建造质量最佳的效果。其中包括不断的引进新的机器和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的规范要求,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地对问题进行解决,负责人员还应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等,通过对这些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进行控制,从而对最终建筑物的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伟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探析[J].智能城市,2018,004(004):75-76.
[2]周启成.房屋建筑现场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与控制探析[J].城市建筑,2015,000(01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