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入路鞍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2020-08-20 07:53董佰卓孙志刚周斌聂宏华黄胜明杨小龙郭团魁
中文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解剖神经内镜鞍区

董佰卓 孙志刚 周斌 聂宏华 黄胜明 杨小龙 郭团魁

摘要:目的:研究经鼻蝶入路解剖结构在神经内镜下的特点,为鼻蝶窦进路切除鞍区病变积累资料。方法; 所选尸头均经乳胶灌注,在内镜下操作记录所见解剖学结构的关系及特点。结果; 蝶窦开口距颈内动脉、鞍结节中心、鞍背及视神经中点依次13.5±2.4mm、14.7±2.0mm、22.8±3.1mm和11.4±1.9mm。 結论; 掌握神经内镜下鞍区各解剖结构的关系是经由鼻蝶手术成败关键。

关键词:神经内镜;鞍区;解剖

中图分类号:R651;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1

近20年来,随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的不断精细、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底解剖的进一步研究及颅底神经外科医师手术经验的积累,鼻颅底科、眼科、颌面外科的相互交叉,使得颅底神经外科成为发展非常活跃的专业。

手术进路的选择是神外颅底手术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手术视角的暴露度—手术进路的选择尤为重要。鞍区位于颅底中央部位,位置较深,邻近重要的神经、血管,是颅底中央部病损的重点和难点[1]。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微创内镜技术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神外医生选择经由鼻蝶进路来治疗颅底病变,但该入路内镜下详细解剖资料并不多见[2]。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所用10具新鲜成人尸头,均未见外伤和畸形,鼻腔及蝶窦内没有异常改变,20具成人完整尸头均已经防腐处理。

2. 工具

应用0°、30°、70°(蛇牌)硬质内镜以及监视设备、配套录像,数码相机,数码录像系统,神经显微手术器械,解剖用莱卡显微镜自制头颅固定架,骨膜剥离子,手术刀,电动磨钻(美敦力),冲洗装置和电动吸引器,游标卡尺(精度 0.02mm),量角器及圆规等。

3. 方法

在上述经甲醛固定的标本尸头和新鲜标本尸头上均经由鼻蝶进路,在内镜下观察经鼻蝶进路所见解剖结构的相互距离及特点,并对所见解剖结构予以测量,再经中线部位锯开,观察蝶窦口、并测量蝶窦口与鞍区其他结构的解剖关系。

在神经内镜的帮助下,以内镜镜头的推进为前提,用蝶窦的开口作为原点,对其与颈内动脉、鞍结节中心、鞍背及视神经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观测。

二、结果

1.显微镜下解剖观察

鞍区结构与蝶窦开口之间的结构关系:开始观察20具经防腐处理的尸头,找到蝶窦开口36侧,分别对其与同侧的颈内动脉、同侧视神经出颅孔处、鞍背的中点及鞍结节中点的解剖关系进行了观察测量。

对20具经防腐处理的尸头上进行了垂体窝空间大小的观测。直接影响神经内镜纵向及横向操作空间的是垂体窝的大小,故对垂体窝的横向、纵向空间解剖测量。

2.神经内镜下解剖观察

对10具新鲜的标本尸头应用神经内镜观察。能够观察到蝶窦口18侧,其中圆形3侧、裂隙状1侧、椭圆形14侧,找到的蝶窦口数量中椭圆形占77.8%,经对照与经防腐处理的尸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本组10 具新鲜尸头,有2侧蝶窦前部气化不全,蝶窦前部发育良好有18侧。在新鲜尸头神经内镜观察中,使用0°内镜镜头可看到推开的垂体和垂体柄,向后上推鞍窝前下方的垂体前叶,神经内镜即可经由打开的鞍底进入蝶鞍内。

在其中的4具新鲜标本中通过调整神经内镜的焦距和光束方向,可以清楚地看到垂体柄、垂体和垂体窝侧方的海绵窦内壁,以及视神经、颈内动脉、前后床突、漏斗和视交叉。

也能看到垂体柄、鞍隔孔、鞍隔侧后方的后床突。视交叉前沟、视交叉前间隙和视神经出颅孔可使用70°神经内镜镜头清楚显示。

蝶窦开口距颈内动脉、鞍结节中心、鞍背及视神经中点依次是 13.5±2.4mm、14.7±2.0mm、22.8±3.1mm和 11.4±1.9mm。 垂体窝前后径 10.1±1.6mm, 左右径 14.1±2.1mm, 前床突间距 25.1±2.9mm, 后床突间距 15.6±3.1mm, 对侧前后床突距离 21.2±2.8mm,同侧前后床突距离7.2±1.5mm。

三、讨论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左右各一,均各通过其前壁的孔开口于蝶筛隐窝。与后组筛窦一起构成后组鼻窦。蝶窦位于垂体窝前下方。

鞍区的局部显微结构相对复杂,要在神经内镜下准确识别局部显微结构,往往会借助局部毗邻结构来确定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

神经内镜下解剖的优势在于:①内镜提供立体的视角,可以更全面地分辨术区重要的解剖构造;②具有深部术区的清晰度、明亮度;③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及家属可接受性强。对神外手术医师来说,对鞍区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局部解剖,还应该对神经内镜下的各个解剖结构在神经内镜下的方位了如指掌[3]。

神经内镜下进行鞍区手术,要求手术医生对鞍区的解剖学关系始终要有一个立体的概念,娴熟的掌握鞍区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手术中精准定位,内镜正在像手术显微镜一样成为神经外科医生的一个重要帮手。

临床中应用神经内镜,要求手术医生对鞍区各个比邻的结构建立三维立体的概念。显微镜下的经蝶手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神经内镜下的经鼻蝶窦手术虽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神经内镜下的操作也有其不足,目前普及较广的是二维内镜,镜下显示的是二维视野,被观察到的放大效应的结构有一定变形。三维内镜尚未普及,神经外科医生还需学习和适应。

随着大量的神经外科医生使用内镜技术,并逐渐熟练掌握,相关解剖应用研究的深入推广、科技的不断发展,神经外科医生的经验的不断积累,如术中智能机器人、磁共振的应用等,以及更适合颅底外科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发明,神经内镜技术在治疗鞍区、斜坡区病变一定会有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余念祖,李美华,李义云.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蛛网膜囊肿一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309—310.

[2]李津生,杨小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Rathke囊肿(附23例报道)[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5):356—357.

[3]洪文明,程宏伟,王斌.经鼻入路神经内镜切除鞍区及斜坡肿瘤18例临床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9(5):539—543

通讯作者:郭团魁

猜你喜欢
解剖神经内镜鞍区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内镜下经鼻蝶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
神经内镜下经蝶垂体大腺瘤切除并鞍底重建术临床探讨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临床体会
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及癫痫发作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