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化教育的演变看教育技术专业定位及发展趋势

2020-08-20 07:53杨宇庄玮薇
中文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杨宇 庄玮薇

摘要:电化教育自存在以来,它的名字与内涵都备受争议。就最近几年来说,对电化教育的称号也产生了许多种,例如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技术等。正是由于称呼得不到统一,所以严重阻碍了电化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及岗位培训与用人培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在信息时代下,电化教育应当与社会信息化相结合,这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化教育的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

关键词:电化教育;演变历程;发展趋势;专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1

十九世纪末,电化教育逐渐出现在国内教育行業之中并逐渐完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教育与教学的新型模式,为教育界提供了很大便利的同时,所涌现出的一些问题也饱受争议。如今,随着电子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内的各行各业当中推广与应用。因此,我们应当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对电化教育逐渐完善。本文是针对电化教育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电化教育的基本职能,进而推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促进教育技术专业的成长。

一、 电化教育的定义演变历程

1.电化教育的定义

1935年,在常规教学当中逐步开始对电影、广播、幻灯片等以电力为支撑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应用,故此,电化教育一词首次被提出。电化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相区分,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教学模式革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化教育这一专业名称逐步给人民替换成其他的名称,诸如影音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视听教育、教育技术、信息教育技术等,这种对于专业名称的变化,直观体现出了人们对这一门课程的不了解,与其发展还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因此也造成了人们对这个专业的陌生感。

2. 电化教育的名称“争鸣”

2.1 1935年,电化教育被当时在职教育部社科司第三科科长的杜维涛先生所提出[1],他认为电化教育就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播音等用电设施来进行辅助的教学;

2.2 1947年,电化教育被孙明经先生解释为视听教(Audio Visual Education),可以意为Electrified Educatio,从而导致局外人将其误认为是电话教育,因此孙先生主张将其用影音教育来表达。然而在现代教育当中的电化教育应当不只局限于影音教育;

2.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的电化教育部门福泽园提议,将“电化教育”更名为“直观教育”;

2.4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廖泰初教授在1982年初提出了将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而电化教育的内涵又被学者争论,其中南国农教授指出,电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媒体为基础,将其与传统教育媒介相结合,促进教育信息的发展,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方案就是通过实现电化教育来实现的;

2.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到美国AECU94定义的影响,现阶段学者认为电化教育应该更名为教育技术。到了199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教育技术》书中指出,教育技术是一项具有专业技术的学科,是教学过程中对技术手段与技术方法的应用,是一个价格教育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理论体系的专业。

二、学科定位与发展趋势

1. 学科定位 当前形势下,如果将教育者比喻为生产者,那么学生便是他们所生产出的产品。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等边都是提高生产者的产品收获效率的有效条件。因此,教育技术是作为确保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2]。也就是说,电化教育应当是一门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因此我们在培养电化教育专业学生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该专业学生的出路问题。这门专业作为师范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这就造成了电化教育的实际应用范围狭隘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化教育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在信息化的进程当中,对于电化教育的专业学生培养首先应当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与道德,帮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学生对信息技术与信息工具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即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段,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相关软件,通过对这过程当中的一系列综合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解决信息化教育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课程设计

在我国,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以及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之下,教育界已经打破了原有由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担任小学教师的现象,小学教师也逐渐需要本科毕业学生甚至研究来担任,这一现象的产生对于教育来说是重大进步,证明紧着教育界人士的自身素质在不断增强。

但是当市场不断开放,教育逐渐朝产业化方向发展。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教育技术相关专业,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拥有该项专业的院校有几百所。而对于电化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存在很大的问题,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它是服务于教育的。

此外,对于该专业的课程设计上,绝大多数专业都会开设例如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网络教育等教育方面的课程[3]。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应当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事实上,学生是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性就业,是否能够从事与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问题,需要该项专业负责人积极应对。

3.专业生源问题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教育技术专业发生了极大改变,随着硕博点的办学上升,该专业学习就业问题也愈发明显。因此从该专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应当不断扩充该专业人员浓度培养与补充,完善学科教育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科技水平发展促进了电化教育技术的演变。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错误影响,这是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需求。在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当中,应当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技术相结合,将理论落实,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同时还要坚持教育技术的本土化,不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建设,同时对教育技术不断创新,推动我国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炳,王太昌.从电化教育的演变看教育技术专业定位及发展趋势[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5):68-70.

[2]康晓霞.基于电化教育的演变看教育技术专业定位及发展趋势[J].小品文选刊:下,2019(7):0134-0135.

[3]屈爽.基于电化教育的演变看教育技术专业定位及发展趋势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3):79-79.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